时间:2024-05-04
黄娟华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石咀镇中心小学
如今,信息化技术不仅指幻灯片、小视频等传统教育媒介与工具,而是有了新的变化。微课、慕课为小学生提供着广阔的学习平台,新型的教育视频能在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小学语文教师应提升自身信息化素养,在教学中采用具有创新意义的信息化教学方式,使信息工具和语文教学课堂完全融合,体现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时代性。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相对单一,教师站在讲台上讲解课本内容,学生则在台下倾听。枯燥的教学形式与小学生好奇心强、灵动活泼的特点不相适应,教师和学生的联系也被这一教学形式阻断。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和教师沟通交流的机会少,双方互不了解,在教学课堂中缺乏默契配合,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引导学生借助信息工具学习,学生在信息平台中反馈学习中的问题,或是向教师展示自己的学习计划。教师则在信息平台接收学生的反馈,为学生提出新的学习建议。师生间的互动变得频繁,学生能及时答疑解惑,教师则能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语文教学的质量在无形中提升。
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课堂还能使语文课堂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小学生能通过演讲、视频、音乐等形式了解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知识,教师还能借助信息化工具创设主题教学情景,利用新的教学方法改造语文课堂,给学生新鲜的课堂体验感。学生在富有趣味性的课堂中学习,厌倦感逐渐消解,在学习上会表现得更加主动。
信息技术能使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变得形象,当文本内容逐渐转化为形象的图片、视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课堂教学效率会自然而然提升。如在学习《日月潭》一文时,许多学生对课文将日月潭描述为“仙境”的意义并不理解。一方面,学生不知道何为“仙境”。另一方面,学生不明白日月潭和仙境之间的联系。教师可在网络中搜索描绘仙境的图片,使学生直观地看到云雾缭绕、朦朦胧胧的景象。接着,教师以动画的形式逐个展示课文中提到的景物,如首先展示湖水,教师点击动画,视频中便出现湖水的景象。接着,教师在湖中央放入小岛的图片,然后结合课文的描述将湖水分成南、北两个部分。南边的湖水应当是月亮的形状,北边的湖水则应当是太阳的形状,这与课文中的文字相对应。学生通过观看动画演示,对日月潭的结构有清晰、直观的理解。在讲解课文的后半部分时,教师也采用动画演示的方式引导学生梳理文章中提到的景物。最后,教师将动画中形成的日月潭全景与网络中搜索的“仙境”图片做对比,加深学生对日月潭的印象。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能形成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还对文章的行文顺序形成初步把握。教师则切实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教学,又以高于文本的方式展现文章内容,在不脱离原有教学目标的同时增强语文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学生的注意力被精彩的动画吸引,更愿意主动探究、学习文章。
语文课本中包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但学生仅凭课本中的文章难以完全领悟中华文化的内涵,也无法达到开拓自身文化视野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工具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鼓励学生开展信息化阅读活动,在养成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从而做到主动传承优秀文化。例如,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牛郎织女》时,向学生介绍这一故事的创作背景,使学生从故事的表象出发,了解中国古人的生活环境,感受古代文化的丰富性。接着,教师利用网络筛选其它民间故事,如《白蛇传》等。然而,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故事版本。学生阅读时难免出现不理解故事情节的状况,此时,教师可播放一段与该故事有关的微课视频,使学生了解故事发展的大致脉络,在阅读时做到心中有数。如此一来,学生在微课的辅助下阅读这些故事,各种问题便迎刃而解。
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但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与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可利用信息工具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或是通过信息平台为学生提供写作灵感,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例如,教师播放一段具有科幻风格的音乐,要求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猜测这一音乐适用于何种场景,或推理出音乐表达了何种情感,诉说着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受到充分启发,为防止学生的思维过于发散,教师可在写作教学中加入适当限制条件,如将作文的背景限制在某一生活情境中,要求学生在这一情境下展开想象。富有新意的写作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学生有话可写,写作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
信息化教育工具是新时代发展的产物,教师需寻找信息化教育工具和语文教学课堂的衔接点,将其巧妙应用在语文课堂中。相信在教师的努力下,学生的语文能力将取得长足进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