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孙全亮
涉县教师发展中心
经过多次参与和听取实验研究公开课,我发现在实际的整合研究教学过程中,不少学校对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的理解和操作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我们不正视这些问题,认真思考,势必影响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的进程。
在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过程中,我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的信息水平与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不均衡,也就是说,有的老师技术好,学科底蕴却不深,这样在整合中就会重技术轻学科,整合无法向深层次发展;有的老师学科底蕴很深厚,但信息技术水平却很差,这样在整合中就无法自如地运用技术解决学科问题,也不知道运用怎样的技术能更好地促进整合。而这两个方面往往是不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工作学习中不断的积累沉淀。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以学科底蕴深厚的老师为主,帮助其他教师充分理解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并设计制定出教学方案;以对信息技术掌握较好的老师为辅,在充分理解教学方案的同时,研究解决如何用多媒体的方式解决课程中的重点难点。
教师在掌握并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后,肯定会遇到许多问题,这个时候更需要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支持和辅导,只有让教师持续不断的得到帮助,才会促进快速发展,使其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同时,信息技术又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它的发展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可是有很多教师由于不太习惯它的智能菜单,不但没有使用上新功能,反而在使用原有功能上也是捉襟见肘,为此有部分教师为图一时之快,放弃了新版软件的使用,继续使用旧版。这种技术学习上的“原地踏步”,在其它信息技术升级过程中,也时有发生,如果长此发展下去,势必影响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整合深入进行。我们应该紧密观注新技术的发展,在适当时候对教师信息技术进行再培训;要根据技术升级情况确定培训方案,如果升级比较平稳的,可以给出指导性方案,用校本培训方式来完成;如果升级的陡度较大(如Flash8.0升级到FlashCS变化就非常大),应由上级主管培训部门进行一次有计划的全面培训。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实践过程中,不少学校涌现出很多成功教学案例,而这些案例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分散存放在学校各个计算机之中,有的就保存在教师个人的手中,有的虽然经过整理收集,但由于系统的共享性不强,成为一个个被遗忘的“角落”。优秀教学资源不能充分的共享,同样也会阻碍整合的发展,怎样共享和利用这部分优秀资源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以网络为依托,把资源上传至网络中,与大家一起共享优秀资源。这是目前最好的共享方式,但技术含量较高,维护管理的成本也相对高一些。
如果没有建立网站的条件,也可在校园网中共享,当然这种共享不应该是一种分散式的,应该是集中管理式的共享。在校园网中建立专用共享服务器,把所有资源上传到这个服务器上集中共享和管理。
教师整堂课全部应用课件进行演示,教材中所有的内容全部用课件展示(包括教材中的练习题),课件设计制作的面面俱到,授课中教师没有板书内容,学生也不用看教材,完全是计算机在授课,教师只一个操作员,学生好象是看“动画片”的观众。这样的课件只能算作是“书本搬家”或多媒体演示片,这是对信息技术做为教学辅助工具理解和应用上的误区。首先,课件应该是为突破重点、难点而设计制作的,完全不必面面俱到,制作时要善于借助多媒体技术,采用巧妙的方式将教学思想、风格、方法融入其中,防止在不恰当或不合适地方出现媒体冗余或堆积,进而导致教学效果的不理想;其次,不应该摒弃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如板书、板演、教具演示、学具实验等教学方法,这些方法是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应该继承发扬,并使其在信息技术整合过程中得到发展;再有,就是要立足教材进行教学,不要总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捆绑在课件设计的既定流程上,不能用课件来代替教材,要建立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多媒体为辅助的教学理念。
多媒体课件,现阶段仍然只能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所以才称之为多媒体辅助教学,传统教学方式仍然是主流。黑板和粉笔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工具。一方面,由于设备和教师自身条件的限制,每堂课都用多媒体教学,可能还不太现实。其次,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黑板粉笔仍不失为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另一方面,不是所有的课型都适宜用多媒体教学,我们应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能用传统教学方式很好解决的问题,最好不要再用多媒体方式去解决,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教学资源的浪费。
关注学情,以生为本,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改变以往的一言堂上课状况,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要角色,教师扮演配角,服务于每一个学生,做反思型教师,将课堂改革进行到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