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的实施

时间:2024-05-04

何聚芳河北赞皇县第二中学

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的实施

何聚芳
河北赞皇县第二中学

语文课堂教学是审美教育的关键。一方面,由于有大量的文学作品作为课文进行教学,由于有各种美形态对学生进行教育,因此,通过这样的教学和教育,可以相应地提高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情感能力和审美理解能力等高级的精神能力。另一方面,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又是师生之间,师生与作者之间的审美关系的演示过程。通过教学进行多项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又可让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艺术的、审美的教学方式方法和各种手段,使个教学法过程充满教学操作的美感,并带来学生感官和身心的美感,令人赏心悦目、情怀激越,产生语文教学的更佳效果。基于此,以下将具体阐述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美育。

一、引导学生感知美,激发审美情趣

文学作品虽是语言艺术,但和其他艺术一样,具有形象的可感性。大好秋色的绚丽灿烂、南国花城的旖旎艳丽、长江三峡的雄奇险峻、泰山雨景的迷蒙磅礴,无不显显出大自然的迷人姿容;祖国农村的美丽富饶,刘和珍、白求恩等英雄形象光彩照人,无不充满着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语文教学要抓住形象进行分析,进行感情熏陶;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展开作品描绘的形象,在作品与学生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感知美、热爱美,从而激发其审美情趣。

美存在于自然事物中,社会生活中和文学的艺术领域。课文选编的大量文学作品,描绘了自然的事物,反映了社会的生活,创造了形神俱备的人物艺术形象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许多作品都具有这一美的形态。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滁州琅琊山的优美:“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且幽香,佳期木秀而繁阴......”面对这变化的优美山色,学生们感到了轻柔和谐之美,所以审美愉悦不可穷尽.

课本中这样的美的形态比比皆是,天山的景物,荷塘的月色,海滨仲夏的夜景,香山红叶的浓郁......无不以轻柔妙曼和谐统一的美,给学生以欣赏的意境,想象的空间.所以,我们的教学中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激发起审美情感因素,调动起审美想象来,在课文间接表现的自然物的优美欣赏中,唤起并加强他们内心的审美愉悦,这样,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情趣才会极大地调动起来.

二、挖掘课文中美的因素,培养审美能力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虽然不断地进行改革,但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唯理性教学模式及按“知识点”的条条框框和思考题逐一分析、解答、落实的应试教学模式妨碍了学生对文章美的直觉感知和体验,不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来感受到美的魅力。如何扭转这种不良现象,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塑造、建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并通过各种审美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成语结构,利用课文中美的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审美能力包括多个方面,以下将几种审美心理能力作简要阐述:

1.养审美感知能力。

视觉、听觉是审美感知的两种主要官能。文学作品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关点。语言课的审美教育源于作品的语言,我们可以运用朗读,使学生的审美感知的指向隐含于审美对象的美,激发起审美主体心理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审美的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也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分析,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思想美和内涵美。

2.养审美联想能力。

审美联想与一般认识活动中的联想有所不同,它是审美意象的联想。对于中学生来说,道德是加强对客观事物的感知,获得表象材料。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要采取多种方法,激发起他们的情意,使他们相应的情意与感知或记忆中的表象事例而为意象,展开审美联想以开阔他们的思维。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联想能力。

3.培养审美想象能力。

目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区的开以发还远远不够,这无疑阻碍了语文教学的优化进程。因此,开发想象区,大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说显得极为重要了,教学中我们应不断充实学生的表象基础,加强情感中介,发展情感教育,利用课文发展想象,课文中深邃的思想意蕴、情感内涵,都能引发学生的种种想象。此外,我们还可以在课外延伸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即充分地利用好学生的“第二课堂”在进行观察、感受的课外活动中,引导学生走向联想、走向想象。

三、在学生感受美的同时,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学习的目的在于提高,在于创造。审美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为了使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作文写作水平得到提高,教师就应该注重指导学生升华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审美能力提高的同时,创造出美文来。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好课文,让学生领会、欣赏作品再现生活美及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依靠对字、词、句、段、篇和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的分析以及相关知识的传授,指导学生写出有一定艺术表现力的美文,从而达到创造美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语文教师就注重学生对课本中审美形态结构的感受能力的培养,从感知、想象到情感、理解等的审美能力的教育着手,以形成相对稳定的审美心理结构。只有对美的形态的感受、欣赏和创造能力形成,才能达到语文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产生丰富的、具有完美个性的人以及整个社会的稳定、协调和进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