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单和平河南省周口幼儿师范学校
幼师地理教学进行环境道德教育的实践探索
单和平
河南省周口幼儿师范学校
幼师环境道德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形成有利于维护和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意识、情感态度和行为规范,是改造价值观、塑造生态人格、培养环境意识的深层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环境保护实践、实施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地理教学;环境道德教育;学生
地理学科作为环境道德教育的主导和优势学科,蕴含着丰富的环境道德教育因素,肩负着中学生环境道德观念培养的神圣使命。幼儿师范学校是培养幼儿园合格师资的摇篮,地理学科教学是对幼师学生进行环境科学教育的主渠道。更新幼师地理教育观念,优化幼师地理学科结构,在幼师地理教学过程中切实加强环境道德教育,既是幼师地理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幼师地理学科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
环境道德作为一个新的伦理学问题,它要调节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的目标是要用其特有的认识、调节和教育、激励功能,配合其他社会调节(如法律、法规),指导人们在自己所处的周围环境中“应当怎样”。
环境道德的含义比较宽泛,国内外学者给予的定义不尽相同,概括地说,环境道德是指维护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所必需的规范、行为准则及其对人类自身、后代切身利益的责任心和义务感。环境道德的内涵是,人们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在感知自然界和他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存权利后的道德良知,并由此约束自己的物质贪欲,善待自然环境,协调人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达到人与两大环境长久共存的一种伦理规范。
地理课程处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结合部,以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为研究对象,以人、地关系为课程主线,以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为课程指导思想,是实施环境教育的一个主要载体。环境道德把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仁爱和社会公德纳入了统一的体系,它可提供精神力量鼓励人们参与环境保护并对不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产生约束作用。因而,环境道德意识是环境意识的最高境界和核心内容,也是环境伦理的主体部分。
步入21世纪,全球性的生态破坏和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环境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依赖科技和法律的手段,我们迫切需要打破以往的哲学体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界定,重新规范人与自然的关系,发挥道德自律的作用。我国地理课程中特别注重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全球意识,环境意识等方面,并被将它们列为重要的课程目标。地理学科在环境教育中的重要性和价值,已被多数教师和学生所认可。为此,地理教学有必要开展环境道德教育。
为了解当前幼师学生环境道德状况,对我校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学生对环境道德知识的掌握程度。
环境道德知识和常识是环境道德素养的基础构成部分,调查发现,学生的环境道德知识掌握情况如下。第一,一些基本的环境道德知识已被多数学生掌握。82%的学生能说出酸雨成因和危害等。第二,学生掌握环境道德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存在差异。仅有15%的学生意识到解决酸雨等环境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技术手段,而是人们环境道德素养的提升以及自身环境行为的规范。
2.学生的环境道德态度状况。
环境道德态度是人们对环境道德问题的认知、情意及行为倾向的表露。调查可以看出:第一,能够做出较为正确的价值判断。第二,多数学生能显示出约束自身有害于自然环境的行为倾向。第三,学生的环境道德素养呈现出浅层性特征。虽然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学生的环境道德态度是正向的、积极的,但对“您经常关注和思考环境方面的问题吗?”的回答中选择“经常”的学生比例仅占19%。学生道理上都懂得应尊重环境、保护环境,但在实际行动方面有欠缺。
3.学生的环境道德行为状况。
环境道德行为是个人环境道德知识、环境道德态度的外化,是衡量一个人环境道德素养高低的最直观要素。调查结果发现,幼师生的环境道德行为表现如下。多数幼师生会选择对环境负责的行为;幼师生的环境道德行为具有浅层性的特征。
针对我校学生环境道德水平现状,笔者积极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道德教育实践。
1.提高环境道德认识,树立环境道德信念。
环境道德认识是环境道德教育的起点。对幼师学生进行环境道德认识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学科课程”教学。根据韦德曼的观点,所谓“学科课程”就是学生必须接受的主要学科内容。笔者在教学中,根据学科知识体系,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目的、有系统地向学生讲授环境科学知识,使他们不断加深对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以及环境恶化的现状及其后果的认识,不断加深对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以及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理解,真正懂得在有环境行为时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2.陶冶环境道德情操,培养环境道德习惯。
人们有了环境道德认识,并不一定就能按照环境道德规范去履行相应的环境道德义务,还需要有高尚炽热的环境道德情操。笔者主要是通过创设和利用学校中有教育意义的情景、氛围,对幼师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论道而不说教,使他们在愉悦中陶冶情感、净化心灵,进而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地理教师应深入挖掘教学中的环境道德教育因素,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把环境道德教育落实到地理教学中,使地理学科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环境道德教育价值和功能。
[1]郭正杰.高中地理教学这环境道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2]王冰清.浅谈当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2,(1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