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郭荣芬河北省高邑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信息技术课任务驱动教学的尝试
郭荣芬
河北省高邑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的能力,显示出了较大的优越性。本文就如何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融合到实际教学过程中谈了自己的看法。
信息技术课;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实践性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根据任务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操作技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要明确真实。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如何设计有效的驱动任务,我们要从以下几点考虑:
1.设计的任务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任务驱动”在教学中要尽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学生在学习中起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作用。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学习材料来实现。我认为这种教学法真正把“教”师变成了“导”师,“教”课变为了“导”课,特别适用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最好办法之一。因此,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2.设计的任务要符合学生兴趣。
爱迪生曾说过,“兴趣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计的任务要具有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才能满足学生探究的主观欲望,以达到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强大学习兴趣。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年龄和阅历的不同,兴趣上往往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而缩小差异的捷径就是教师对自身多方面爱好的培养、对主动探究新事物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的心理,引发他们的兴趣。同时要注意,设计的任务必须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创新空间,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天地,以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和才华,从而对计算机课程保持相对持久的热情,而不是像以往那样仅对某节课有三分钟的热血。
3.设计的任务要“理论联系实际”。
信息技术是一门注重实践技能的学科,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句话很好地反映了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学生都不知道怎么去解决,他们只能解答书本上的一些例题,对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往往会手足无措,无从下手。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任务设计中,我们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与实际相关的学习情境。比如在声音与视频的教学中,如果将教材上的知识点直接搬到课堂上,学生往往没有真正体会到声音与视频软件的用途。于是我将声音的教学设计成自己动手制作手机铃声,让学生现场录制声音,然后处理成最后所要的效果。并且,针对大家在网上下载歌曲制作手机铃声中遇到的问题,将截取歌曲,转换格式等知识点融入到了实际问题中。课后,很多同学和我说,上课所讲的问题,正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碰到的难题。可想而知,他们也听的非常认真。另外,在Excel电子表格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计算自己近期的开支统计情况。在数据库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做一张以四人为小组的通讯录。这样,在解决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将信息技术真正的融入到了学生的生活中。
4.设计的任务要具有创造性和层次性。
设计的任务必须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创新空间,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天地,以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和才华,从而对计算机课程保持相对持久的热情。我在教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表格部分时,设计了以中学生消费调查情况为素材制作表格的任务,因这个话题非常贴近学生生活,所以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所设计出的表格风格各异、个性十足,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设计“任务”时还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俗话说,十个手指头伸出来不一般齐。任何时候,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性。因此,作为老师就要因材施教,进行教学任务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教师最好能事先给予提示,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有时,尽管已经把问题讲解、研究、讨论得比较清楚,但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个别学生仍会提出不同层次、有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先做完的学生,要给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对于刚刚接触电脑的学生,也要多主动关心,向他讲解具体步骤,这样一来,快的学生可以往深的方向研究,大部分学生完成课堂任务,基础差的学生得到教师的帮助,也能缩短与同学之间的差距。
在设计“驱动任务”时,教师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创造出一系列典型的驱动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充分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他们的各种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