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4-05-04

孟繁立

河北省围场县燕格柏小学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孟繁立

河北省围场县燕格柏小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各种语文能力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发展学生健康个性,提高审美能力等艰巨任务。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发挥信息技术教学作用,定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信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而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各种语文能力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发展学生健康个性,提高审美能力等艰巨任务。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发挥信息技术教学作用,定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率。

一、再现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小学生积极认识,积极探究的学习心理特征,也就是说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一个对学科知识无兴趣也无需要的学生是不能持久努力学习这门学科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因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再现情境,使课文内容形象化,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能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形象逼真的屏幕图像和动画能将教师用语言和教具演示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形象化处理,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更易体会到事物的本质。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渲染浓厚氛围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语言感悟能力、审美能力和个性阅读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达到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主题,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呢?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符合教学要求的情境是一种最好的办法。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可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和便捷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师通过精心制作的课件,在“超文本”状态下,只要操作鼠标,就可以让学生一边眼看精美的教学图片,一边耳听教师的生动讲解或多媒体播出的声音,动静结合,轻松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由于时代的不同,周总理的形象对当今小学生来讲是比较陌生的。如果只让学生读几遍课文,教师作一些分析讲解,学生是不能感受到一个形象丰满精神崇高伟大的周总理。因此,我结合课文内容,有机地用电脑课件来播放一些有关的图片和录像。在讲到周总理夜里工作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总理工作劳苦,插放了一段在电影《周恩来》中截取下来的周总理在中南海工作一夜的录像片段。学生津津有味地观看着。通过录像中人物角色的表演和配音、配乐调动起学生视角、听角等感观感受使学生有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学生深刻体会到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增强了周总理伟大形象的感染力。为了调动学生情感,把学生对总理的热爱崇敬之情带向高潮,在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两个感情致深的自然段之前,我又插播了周总理逝世,长安街送总理的感人一幕。这样,再现当时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周总理为革命日夜操劳,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更领悟到亿万人民自发为总理送行的无限深情的内在情感驱动。最后,我让全班学生全体起立,面向周总理遗像图片一起默哀三分钟,再去有感情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当然就水到渠成了。这样,就更加激发了学生对总理的无限崇敬之情。可以说,没有情境的渲染,就没有“语文”,也就没有语文教学。

三、补充资料,丰富课文内容

“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开发语文学习资源,扩大课外延伸,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内容可谓古今中外,无所不有;天上地下,无所不及,真称得上包罗万象,浩如烟海。学生对其既陌生,又好奇。向学生展示声情并茂的图文解说、动画,或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等多种信息,让学生获得清晰的视听享受,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或者,给学生补充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这样,不仅能够丰富语文内容,而且还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因而就能及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凭借教育信息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和田的维吾尔》一文时,这个单元的教材就是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来编写的,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和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的五十六个民族的生活、习俗,可谓知之甚微。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了解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及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外,再从网络媒体上搜集补充一些关于新疆和田地区的有关知识,如和田南高北低的独特地势、最早的西域佛教中心及名扬中外的“玉石之乡”、“丝绸之乡”、“瓜果之乡”和“地毯之都”等图片、音像资料,定能使学生对和田地区浓郁、独特的民俗风情,更加耳目一新。这些内容都是小学生十分感受兴趣的内容,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大量的知识,促进师生互动,对于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课文起到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