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凝聚集体智慧提高课堂效率

时间:2024-05-04

赵水英

江西省广丰县北门小学

凝聚集体智慧提高课堂效率

赵水英

江西省广丰县北门小学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的而又至关重要的工作,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有序的教学策略,会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备课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见备课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集体备课是一种很好的集思广益的备课方法,集备是在个备基础上进行的,而个备又是在集备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提高的,只有抓好集体备课才能实现师师、师生间的双赢。

一、当前集体备课的现状

1.集备前准备不充分。

对教师而言,一方面由于所任课时数多,科目多,许多教师一天只顾埋头写教案,而且每天还要上几节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没有多少时间在集体备课前认真专研教材、学习新课程标准。

2.集备时效率不高。

每周举行一次集体备课的活动形式,学校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好的,但是,如今集体备课活动的效率不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多数老师聚到一起时,常常心不在焉、泛泛而谈,十分被动。久而久之,集体备课成了一种形式,一个负担,活动效果微乎其微,课堂效率自然不高。

二、如何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强调的正是集体的智慧与力量。集体备课正是一种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但是集体备课活动的效率不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呢?

1.集体备课,要转变一种观念。

以前,我们许多教师经常把集体备课当成是找教案,复印教案,当我们实际备课时,不难发现,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上不断涌现新的教育教学成果,有的甚至是特级教师、教育专家的教案精选,用老师们的话说:“放着这么优秀的作品不去采用多可惜,何苦要再去动脑,吃力不讨好呢?”显然,教师把集体备课的内容窄化为推荐或照搬名家的现成教案。成为“拿来主义”,变成“复印机”。面对这种教师对集体备课的内容缺乏正确认识的局面,学校教务处、教科室多次召开各年级备课组长及全体教师会议,让老师们明确集体备课的要求与作用,懂得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真正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来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随着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所有教师逐渐达成了这样的共识:认为专家、特级教师的教案只可作为参考,根据实际情况研讨出来的教学方案才是最适合本校学生的!

2.集体备课,要关注两个主体。

(1)关注教材。认真研究教材,对教材要有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更要从微观着手,脚踏实地,力求实效。虽然新课程要求课堂是互动的,但并不是说我们的教学活动就可以脱离教材海阔天空的发挥,还是应该扎扎实实地走进文本。教师一定要反复研读教材,传统意义的“吃透教材”仍然是我们备课的法宝。

(2)关注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学习,就必须充分的关注学生。要具体分析学生实际,他们会在哪些方面会存在问题,怎样讲更易于学生理解、领悟和应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从其感兴趣的方式、方法人手,往往效果更显著。集体备课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备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一节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一节课应该有几个重点步骤,即这节课的几个亮点,它就是能够激起学生全面参与的关键点。估计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哪些可能不易理解的地方,怎么样来设置例句,怎么样来设置情境,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信心与决心等,这些问题都是要求我们老师在集体备课的时候想到并能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法。

3.集体备课,要重视三次提升。

(1)个体初备,是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基础。个人钻研的过程,体现出个性化的研读和思考。在集体备课中,如果只让“中心发言人”去对该堂课的教学作深入的构思,其它教师不去深入解读文本、搜集资料、选择教法,就不能产生相互交流、启发、争论、碰撞,就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见解和看法,充其量只能是一个“看客”和“听众”。每位教师是否落实好个人钻研这一过程,是关系到集体备课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

(2)二次备课,闪现出教师的特点和魅力。开学初,就组织一次全科性集体备课,主要讨论本学期的教学方向、重点研讨内容、教学时间的调配等宏观性的问题,再根据教材编排体系,制定好本科集体备课计划。各年级根据科计划制定年级备课计划,安排好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填写好《备课组活动安排表》,并复印下发给本备课组每位教师一份,让每个教师都心中有数。这样,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

(3)教后反思,在活动中提升。人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的。为了吸取经验,总结教训,我们要求老师一课一反思,教案实施后,教师还要就实施过程中的启发、瞬间的灵感、困惑等反思,在个案表上记录下来。这些困惑、心得正是我们教师业务能力前进的每一个阶梯。此外,我们经常在各年级开展“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同年级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在评价中,尽量多做纵向比较,即找出执教者本次教学较之以往教学更合理、更科学的地方,指出执教者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对其创造性的劳动予以积极的肯定。鼓励执教者尝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帮助其逐渐完善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不管是评课者还是执教者,人人都要以平等交流的方式,做到评中带学,达到“评一课、促成长”的目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