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 朱和风
先要感谢《星火》杂志社和编辑杨剑敏老师,让这部中篇能见天日。这部小说创作于前年,我曾满怀信心地给过多家文学期刊,结果不是泥牛入海就是说题材陈旧而收场。直到今年六月份,我挚爱的母亲去世,我向单位请了一段时间的假,这才让我有时间对小说进行一些修改。后来我给了《星火》杂志社,大约一个月后,杨剑敏老师给我回音,小说通过终审,择期发表。这让我兴奋得遍地找朋友喝酒!
《列祖列宗》这部中篇小说里的许多情节,是我母亲生前讲的。母亲出身于一个富甲一方的殷实人家,她的上辈出过学者和大官,虽然她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但良好的家庭熏陶使她能写一手绢秀的蝇头小楷,还会画画,甚至绘声绘色地演绎一些民间传说。前年,一位朋友向我推荐了俄罗斯作家伊萨克·巴别尔的小说集 《红色骑兵军》,小说所反映的文明与暴力、征服与抵抗、蹂躏与呵护的鲜活记录,让我怦然。而在我孩提时,母亲、邻居所讲的抗日故事、传说,像蜘网一样在脑海中泛滥,逐渐走向一个清晰的轮廓。
如何演绎败落弟子陈宗保在陆浦镇的东山再起?我想象在那个乱世年代,人首先为生存而在路上奔波、挣扎,他们没有时间踟蹰、喟叹,只能在坎坷的路上呼喊、唏嘘。而摆在他们面前的路不是做顺民、草民,就是落草为寇。但陈宗保毕竟有过与众不同的经历和曾经的辉煌,他人性中的睿智、狡猾以及强大、泰然的内心力量,使他不甘心永远像一条不见阳光的壁虎,游走在断墙残垣中。我尝试着从他的狡诈和好侠,来铺设他善于角斗的人生之道。
在《列祖列宗》的创作过程中,我常被梦游一样推到另一个空间,那些听来的民间故事也历久弥新和轰轰烈烈起来。我想,一个人在民族的大义面前,在遭到异族的迫害迫在眉睫之时,他们的反抗形式是呈缤纷状的,也是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的。正像老子所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由于工作的关系,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曾采访过几位抗战的幸存者,他们对当初豁出命舍家报国的目的不甚了解,他们对短兵相接时的杀戮、惨烈,都不知道惧怕,直到一场生死之战结束,回想起来才心有余悸。这启发了我,陈宗保不是一个畏葸不前的人,他不怕死,但渴望生,直到生不如死,才泰然地等待死神的召唤!
这就是一个人的内心力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