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姊妹戏

时间:2024-05-04

赵长春

结巴唱戏不稀奇。锣呛呛,鼓咚咚,人一上场,呜呀呀地叫板,唱起来,反而不结巴了,包括道白。

哑巴能唱戏,就稀奇了。

大花就是哑巴,能唱戏,唱得可好。

大花起初不哑巴。起初。唱念做打样样都好。九岁就唱红了,人称“九岁红”。二十岁那年,大花哑巴了,说哑就哑了,俊俏的脸上多了道疤,红红地吓人。一下子,大花从台柱子变成了吓人的人。

后悔不?有些。

大花哑巴的原因是她唱得好,长得又好。有人忌妒,正常。有人看上了,也正常。不过,看上她的人是城防团团长。那时候兵荒马乱,城防团抗日、防共、维持地方、剿匪,啥都干,包括以抗日、剿匪为名,进山杀几个普通百姓……那时候,人们不敢得罪城防团,外来人更不敢。四处唱戏的戏班子,更不敢。

戏班子来的时候,如往年,赶春会。大花上场,踢碎步,舞水袖,走8字……回首,亮相,掌声四起,要掀翻古戏楼的顶!看戏的团长忘了鼓掌,眼睛如钉。团长就这样,见一个盯一个,盯上了就跑不了。大花不。大花心里有人了,也是戏班子上的。夏含。

夏含,台柱子,扮相俊,举手投足之间都有戏份儿,叫人喜欢。喜欢他的人不少,特别是大花。可是,夏含不完全喜欢大花,至少,不是那种自然而然的情随心生,是被大花催暖而热的感觉。夏含心中有个人,是小花。

小花,大花的妹妹。她是箱倌儿,就在后台伺候角儿们,换衣,挂胡,叠衣,主活儿是整理戏装。小花不爱说话,低眉顺眼。闲了,她就看舞台上的人,有些羡慕,特别是看大花和夏含夫啊妻啊相公娘子地咿呀相偎……心儿跳的,脸色红红的,手心津津的。

想象着自己在舞臺上和夏含如此。想罢,看他们退场,就不想了,特别是看到姐姐的目光、夏含的目光,就低下头忙活。大花心疼她,就过来帮些小忙,握着她的手:“妹……”

说是妹妹,小花和大花不过相差公鸡打鸣的时辰。大花落地,时在五更鼓。接生婆刚喘口气,小花出来,公鸡打鸣。接生婆心里说,大妮儿命好,小妮儿恐怕将来要苦命。爹也这样想,妈也这样想。出生时辰有讲究,合着命相与运气:鸡打鸣,伸脖子聚气、仰脖子鸣唱、低脖子收声;仰头大富低头僧,伸脖子落地是田翁。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春会,戏班子遇上了换防团的团长。团长新到地方,喜欢所有的新鲜,特别是大花的脸色、眉眼、身段……就这样,强迫与坚守中,大花不会发声了,脸上留了一道疤!

这道疤留在了夏含的眼里。

这道疤留在了小花的眼里。

这道疤更留在了大花的心上。

戏班子转场的路上,大家都不说话。大花一个人闷在马车里,泪水已经干了。

小花劝姐:回袁店河,我们种地打鱼,一样过日子。

大花不。大花还要唱戏。她想到了小花。小花其实和她一样,临水照花,沉鱼落雁。只不过小花不愿上场,不愿和姐争牌儿。如今,大花不能上场了,小花得上。“姐的意思是,你在前台,我在后台,按着鼓点,对身段、口型,唱念做打……用心就中!”

小花就这样上场了。多年来,小花一直默戏,一腔一韵一招一式就在眼前、心里。合着鼓弦,兰花指,抖水袖,启朱唇,小花如同大花!就在回到袁店河的第一场公演,乡亲们都没有看出来,更觉得舞台上的“大花”和夏含是天生的一对。

大花就劝小花:嫁了夏含吧,别人成了他的娘子,姐心里不甘呢。小花摇头。她知道大花的苦,心里苦。

大花劝夏含。夏含摇头。再劝,都没有用。

就这样,他们在一起。台上,小花和夏含恩爱。台下,小花不看夏含,和大花坐在一起。

就这样,直到后来,不让唱戏了,戏班子散了。

夏含走了。大花走了。小花走了,进了一座大山……

人们叹息:不会再有“飞红巾”戏班了。

那时候,练的是真功夫。大花,能把两丈长的红巾舞成水袖,射空击天,左投右放,如飞红……锣鼓家什的激越声中,红浪飘逸,人在火中,气势磅礴,苍茫雄壮,慷慨激昂,却又不失婉约。

飞红,小花也会,偷偷在袁店河的河滩上舞过,但没有演过。小花想让大花在心里舞着,永远舞着,舞给一个人看……

选自《小小说选刊》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