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石英
真切朴厚与文气浓郁的契合
——有感于王本道散文集《感悟苍茫》
□石英
我与本道先生相识数年,对他的散文作品比较熟悉。他是首届冰心散文奖的得主,近年来是他散文创作的旺盛期,眼前这本散文新著《感悟苍茫》就是一个突出的见证。虽说他多年来在地方上担负着繁重的党政职务,但最难得的是他的散文绝无“官气”,甚至我还觉得那是真正的文人散文。这意思是只有一个写作者的气质和责任,而没有将什么社会角色的感觉带到文章里去。因此读起来很亲切,很舒服,是真正的作家和诗人笔下的流露。
这一点看似平易,实际上是很难得的。这就摆正了他的作品与读者之间的位置。
这本《感悟苍茫》按内容的侧重面大致分为四卷,但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它的浓重的文化气息,它对历史、人生乃至文学和从事文学的命运的感喟、思考与评骘。纵然某些写山水游记甚至个人经历的篇章,也每每渗透着某种超越时空的人生世象的本质意义。这一切就决定了作为作家的王本道不只是眼睛里的东西的记录者,更是由眼睛深及心灵再浮涌而出的感悟者。
如上所述,《感悟苍茫》诚然是文化气息浓重,显现出作者较深厚的人文底蕴,但却不是什么加以明显标签的所谓“大文化散文”。看得出,作者事先并无意于写成何种模式的东西,但因具备了应有的素质,在深挚的感悟之下,也便写出了类如《缠绵悱恻属沈园》《良辰未必有佳期》《退思之思》《鹃声雨梦悼英魂》等这样深沉厚重、韵味浓郁的压卷之作。绍兴沈园,这处南宋大诗人陆游感喟不尽、诗情难绝之域,千百年来有情人凭吊无限、诗文难计之都,就我所见的今人写沈园类的篇章也何止百计,但本道先生的这篇仍有其非同凡俗的思考与发现。他不仅是狭窄地写了陆、唐之间悲情的悽惋和千古遗恨,最本质地是他由此揭示出人性的深层矛盾,揭示了个人(不论是平凡的人还是杰出的人)作为主体与社会环境作为客体的关系,以及人性(纵然是美好的人性)在社会环境中伸展的有限性和某种无奈。应该说,这是一种真切的发现与深刻的揭示。《良辰》一文是谈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应该说此文有剥茧抽丝般的细腻和条分缕析的功夫。对于李商隐其人其文应忌简单化,不作如此探微烛幽的剥解更难得见其真髓。同样地,本道触及到了一般人所能触及到的东西,也发掘到一般人尚未领悟到的部位。譬如,他对古代文人(不只是李义山)关于“入仕”与否、“入仕”后存在矛盾的漩涡中如何应变等几乎是难以逃避的问题都作出了比较到位的诠释。其实,这些问题即使对今人而言也并非是远漠而无关的课题。也许,这种联想和探进的更大价值恰恰在于古今通理,仍不失其补益的吧?
更为难能的是,本道的注意力绝不限于人所熟知或多有评论的人和事,而时将笔触伸向以往较少有人投入或评价不甚确定的领域。如他对柳如是、苏曼殊等人物下笔均甚剀切,不乏某些新的创见。
我之所以说本道的这些文化气息的散文未落入某种“大文化散文”之窠臼,最根本的一点是他十分看重散文应有的情韵。甚至还可以这样说,他始终是以深挚的情韵来“溶解”必须使用的材料,以情韵来带动自己的理性思考,而将此几种要素融而为一,便使文章浑然一体,毫无支离脱节之感,更无堆砌“知识”之累。如果说再加一点的是:他这类散文从篇幅上说也不很大,读来就感到是相当凝炼的,显然主观上并无做大的意识,却落了个沉甸甸的相当有分量的感觉。
读本道散文的另一突出感觉是:他叙事、抒情均极真诚,与任何的虚饰与造作绝缘,在真诚中透着一种朴厚之气。在他写“自己”的一组散文中,无论是《梦里不知身是客》,也无论是《百衲情》,虽说是他自己的经历,自己的家事,欣慰的与苦涩的,风光的与尴尬的,都具有非同寻常的亲近感,没有因所处地域和年龄段等等的不同而疏离隔膜。为什么?关键在于情真,情愈真愈具有较普遍的人性,所谓“共鸣”就是因有一种拉近距离的真切魅力。在这里精微而典型的细节是不可缺少的。本道的这类散文,常常在显见是无意中使感人的细节闪射出光彩来。他也写读书,但写得很朴实,在文中从没有看到他自诩是聪明绝顶的人,也没透露自己学富五车,却从他的散文中自然看出他是读了不少书的,而且融会得相当好。但从不过分地引经据典,往往是点到为止。总而言之,他的许多散文比较本色,以优美的本色取胜,这也是本道散文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与上述相联系的是本道散文的语言。有时候,我们提到一个作家的风格朴实或朴厚,常常会被人误解为缺乏文采,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至少是一种理解上的片面。总的来说,本道的散文语言是很有功夫的,而且能做到文朴相糅,刚柔相济,不狭窄,不单调,善于根据所表现的对象不同以不同的兵刃“出击”。我觉得,能达到这种境界是很不容易的。要典雅一些的,他得心应手,如:“八百多年前,葫芦池的一泓碧水曾倒映着陆游与唐婉嬉笑的身影,风酥雨腻,水媚山妍,为这对恩爱夫妻装点了多么好的背景啊!”(《沈园》)要纯朴的,有:“我原本有一个乳名,叫晓晓,是奶奶在我降生时为我取下的。那是因为生在拂晓时分,又是个‘小小’子,乳名也兼取‘小’字的谐音。我降生时长得很胖,刚好是九斤九两,因此,奶奶还打算叫我‘九儿’,由于妈妈的坚决反对,说是‘难听’,才没有叫成。”(《关于我的名字》)厚重铿锵者不乏其例:“由于失去了群体,脱离人民,企图通过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取得成功,行为上必然有很大的松散性和随意性。孤独和软弱又使他产生破坏性的冲动,终日暴饮暴食,酗酒滋事,导致身心严重受挫而英年早逝。”(《苏曼殊》)细腻委婉处则闻声见人:“在淡淡的暮蔼中妈妈的呼唤带着长长的尾音,清纯而悠远……。每到这时,我便会打消一切忧虑,不顾一切地跑到妈妈身边,抱紧妈妈说:‘妈妈,我回来了。’”格调、色彩、节奏等,多有变换,但万变不离其宗,这就是健朗、淳厚、深挚,始终是本道散文语言的基调,无庸赘言,也是他内蕴性情的外化。
实习编辑 王都
中短篇小说
主持人:孙俊志
特约编辑:潘洗 袁炳发
020蜀 虎/灯塔的西边
042章以武/唏嘘
053张 哲/鸡零狗碎的人生
060雪 妮/弹弓
065王 勇/两颗黑痣
074佟惠军/荇菜
076王宪森/怪病
阅尽金色颂千秋 陈凤玲/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