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平安人寿杯”大连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诗歌大赛
获奖作品选登
季士君
二战期间,中国远征军赴缅甸、印度作战,投入兵力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至今仍有6万远征军阵亡将士遗骸散落他乡。“忠魂归国”公益活动将从缅甸寻回的多位将士遗骸,归葬于云南腾冲国殇墓园。
此刻请允许我们,用目光
轻轻弹拂着异乡的泥土
和落在教科书上的尘灰,静静地
看着那些骨头
从泥土和尘灰中挺身而起
绕过墓碑,穿越时间的丛林
准确找到家园的方向
曾经行走在横断山、怒江、伊洛瓦底江的骨
头
曾经行走在同古、斯瓦、仁安羌的骨头
如今,忍住风雨之中每一个关节的疼痛
用积攒了七十年悲愤的气力
穿过纷飞的泪水
在回家的路上
把万水和千山,重新翻越
骨头和骨头,用屹立的标高
撑起倾斜的天空与时局,危难当头
一把骨头,不断地掏出信仰掏出意志
直至将自己也从祖国的身体掏出
直至掏出隐藏于灰烬之中的光芒
并且,挤出最后一滴血
只留下比钢铁还要坚硬的钙
谁更能明白,彻骨的疼痛到底有多疼
谁还会看到,被战火烧红的骨头
用喘息的刀锋掘开大地的伤口
把自己掩埋
但是我们知道,被掩埋疆场的骨头
低于一抔黄土
却高于飞鸟、颂歌和云天
这些骨头,遗忘了姓名
却都来自我们的亲人
它们可能是手指,可能是脊柱
可能是头颅的一部分
从现在开始,将带着金属的光泽
一一进入我们的体内
唤醒我们身心的鸟语和花香
向前,向前
行走的骨头,路过战争的废墟
路过广场的钟声
在石碑上镌刻了闪电一般的誓言
骨头,其实就埋伏在热爱里
有时沉默,有时呼啸着
比子弹更快地抵达我们的怀念
今天,所有迷失的正义与良知
会跟随骨头
以一束鲜花的形式行走
今天,我们必须放下
手中的农具、机器和笔
只是静静地,看着骨头在我们的前方
行走,行走……
王文军
那年春天,鬼子蝗虫一样
涌进村里,来不及逃走的人
显然低估了野兽的心
她东藏西躲,脸上抹了锅灰
也没有躲过鬼子的兽行
大年三十那天,她——
未曾许配人家的黄花姑娘
生下一个男孩儿
那些飞来的白眼和唾沫
让她立刻比人矮了半截
她使劲打那个被村里人
叫做“二鬼子”的孩子
然后又抱着他使劲地哭
两个人的哭声拧在一起
在街坊四邻的家中进进出出
八路军来了,劝她抬起头做人
她始终低着头,拼命地做鞋
拆了棉袄,拆了被子
用完了家里所有的布
她把所有的仇恨和屈辱
一针一线地缝进每一双鞋里
她做的鞋,每双后跟都有
两条布带儿,能系在脚腕子上
她说穿这样的鞋跟脚、跑得快
她想让每一个穿带带儿鞋的战士
都替她追回,那个干净的自己
才二十几岁,她的眼睛突然瞎了
有人说是晚上纳鞋底儿
灯油熏的,有人说是哭的
还有人说是被心火烧的
她的孩子——“二鬼子”
在她的打骂中长大
十八岁那年去参了军
在朝鲜战场,被敌人的炮弹炸飞
成了烈属的她,仿佛换了一个人
逢人就打自己,像打仇人一样
寡言寡语变成了絮絮叨叨:
我为啥总往死里打他
他是我身上掉下的肉,我的亲儿子
他不会死,一定还活着,还活着
每一次,她的诉说都被呜咽切割得断断续续
村里人都说她疯了
没几年,她就去世了
临死前,她拉着老支书的手
说自己不是疯子,心里亮堂着哪
她恳求老支书满足她一个愿望
把她埋在自家的院子里
儿子回来了,她第一眼就能看见
她要告诉儿子,他有一个好听的名字
谁再叫他“二鬼子”,她就和谁拼命……
何文
题记: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谨以此诗
纪念我抛骨异乡,至今找不到尸骨,不知道
战死在哪个抗日战场的二爷爷。
二爷爷只是一炷香火
小时候,每次祭祖
父亲总要另外烧一堆纸钱
对我的一肚子疑问
父亲讳莫如深,只说一句
“那是你二爷爷
死在了外面。”
父亲不说,我也不敢多问
后来长大一些
还是祭祖,还是那堆香火
我问:“他在外面干了什么?”
父亲还是一脸阴沉,还是只说一句
“被国民党抓了壮丁”
对我来说,二爷爷是不存在的
好像他从来没来过这世上
没有名字,没有故事,没有家庭
甚至不是一个人,只是一堆莫名的香火
在我家乡,死在外面和被抓壮丁都不是好事
是进不了祠堂的
直到今年清明,望着那堆香火
我终于问:“他抗日去了吧?”
父亲只是嗯了一声,静默好久
终于轻轻说:“他刚新婚
借钱开的茶馆才开张不久。”
“他叫何南印。”
父亲终于说出的那个名字
像那串落在香火上的鞭炮
在我眼前炸响,把抽象的国家
一下子带到了这个平凡的乡村
带到了我身边
赵明舒
孙子把一把玩具枪
扔给他 说爷爷接着
说爷爷我们玩游戏吧
于是孙子端着一支高压水枪
就小老虎似的冲了过来
虽然快八十的人了
可是一拿起枪
他就马上进入了战斗状态
就回到了战争中
他觉得自己没有老
还是那么勇猛顽强
敢打敢冲
最后孙子被打败
小家伙哭了
像一只落水的小公鸡
老伴一边哄着孙子
说别哭
一边埋怨他
说老家伙你也不让着点
看把孩子弄的
说老家伙你真是个老小孩
他低着头认错
像当年连长批评他
犯了个人英雄主义
他想起当年的战友
一个个在身旁倒下
他们有的比孙子
也大不了几岁
一想到这些
他就脸色铁青
眼泪就在眼眶转
刚被老伴哄好的孙子
又哭了起来
他复仇的目光
让孙子害怕
陈泰灸
1933年的秋天站在羊草垛上面
看耿殿君团长绕过生他的肇东向阳村奔往肇
源
军长刚让他和十二个兄弟拜了把子
弄个“十三省”的土匪报号
去抗衡鬼子的“不打土匪、只打抗联”
那一年东北的雪特大
东洋的大战马啃光了整个三肇平原
漫长的冬季
只有“十三省”袭击鬼子据点的枪声
才能给被奴役的心送来一点希望和温暖
731部队用诡计和细菌残害了英雄
为了团结抗日他至死顶着匪名没有说自己是
共产党员
唯一的女儿为避祸随母亲改嫁大连
隐姓埋名求学艰难
1965年的秋天爬上大连港的桅杆
“三省”女儿张桂芳决心为父正名把白山黑
水走遍
35年的求证、35年的感动
“十三省”的精神在她的跋涉中金光闪闪
一个女儿用稚嫩的双肩为父亲和战友翻案
祖国啊,我们怎能不歌唱冰天雪地里浴血奋
战的的抗联
2015年的秋天在向世界宣言
只有国力强大和平才会随心所愿
今天,我站在“十三省”纪念馆
嗅着平原的草香想起七十多个秋天
想起那些留下名字和没有留下名字的抗日先
贤
这一天,东北的风很休闲
老汤
大雪漫天,落满关东
已整整七天
没有一粒米入胃
队伍打散了
枪膛里只剩最后一颗子弹
是留给自己的“光荣弹”
而一条恶狼出现了
狼不是非常饿,是不主动攻击人的
但它显然是决定赌一把
人和狼在对峙
如果狼扑上来,开枪还是不开枪?
枪声引来日本关东军怎么办?
宁可葬身狼腹,不当日军俘虏!
他镇定地放下枪
对狼摆摆手说,兄弟,你来
狼最终退缩了。他骂道:完蛋犊子
抖抖身上的落雪
向密林尽头的红日缓缓走去
大连点点
—— 一颗日寇的子弹,滞留在94岁老
兵的身体里已达70年
子弹从来都是,以抢答的
方式,斩钉截铁地发言
可这次,你一边跑
一边感觉异样
脚下的路总是坑洼
你突然踉跄了一下
突然摔倒
突然陷入深深的绝境
和时间一起,见惯了
死亡的子弹
此时,以自己的哑
自己的锈
自己的死
上了七十年后的新闻头条
现在,与你相依为命的老兵
已成为火焰
成为他热爱的泥土的一部分
但他执意,将嵌在他
骨缝里的你留下
将你曾经的尖锐和呼啸留下
将滇缅公路要冲密支那的血腥留下
将他和世人的疼痛留下
现在,你静静地躺在历史博物馆的一角
像一个无欲无求的老人
打哈欠,伸懒腰,晒太阳
而你真的老了吗?
有一刻,我莫名地恍惚起来
眼前,子弹飞跳
它们纷纷击中白云和鲜花
你——击中了我
王雁
我不知道该怎样形容
这些斑斑锈迹
我想到了硝烟,血,还有死亡
我必须屏住呼吸,我怕我一不小心
就喊出了内心的恐惧
在这个炎热的夏日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一群游客,面对着曾经的屈辱、愤怒
和荣光
集体沉默
还有一群孩子
在抗日小英雄雕塑前踮起了脚尖
他们看到了草地、羊群和玩伴
当然,一定还有
会飞的云朵
关于小英雄的身世
说明牌上一尺见方的文字
说明不了什么
只有用血肉垫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的
人们
才有资格细细陈述
如今,他的形象定格
不动声色的呐喊
激起人们心中的那一片海
让叵测的视线从此
矮了下去
走出纪念馆,我想和那只漂泊的蜻蜓
一起
避开城市的喧嚣和巨大的寂静
在台阶旁的绿阴里
再多待一会儿
张丛波
老区是我们的穷亲戚
贫穷,常让我感到它的富有
老区人心眼实
就像那片红土地
中国革命的脚步踩上它
就坚实无比
老区人,“傻”
傻到会用自己的头颅去抵另一个头颅
用自己的孩子
去换别人家的孩子
他们常常会扯破蓝布褂
为革命包扎伤口
虽然粗糙
却很温暖
老区人都有一副硬朗的骨头
刀砍不断,火烧不烂
当年勤后支前
他们硬是用一扇破旧的门板
把负伤的中国
抬到今天
老区人都不爱说话
他们喜欢以沉默的方式,牺牲
即使他们需要开口,也只会说:
“军队和老百姓
咱们是一家人”
冯璇
当年的英雄
回到乡下
和普通的农民没什么两样
种地 打柴 喝酒
在教科书之外的山坡上
放牧着羊群
有时
独自在那棵 类似的消息树下
微眯着瞄准的目光
那支烟锅
伴你度过一年又一年的光景
你说这辈子
镢也摸过锄也拿过枪也握过
和死神只有一韭菜叶的距离
你常感叹
比起那些死去的战友
你幸福得简直无法形容
那年
一个记者找到你
要把你的故事整版整版地推出去
你说你是带着战友的体温爬出来的
那些死去的弟兄们连个囫囵尸首都没有
你怎么敢
用他们的血
满城招摇
你,还和当年一样
知足地伴着日升月落
那个春天
你走完了生命的历程
你真的回归到了土里
去会你的战友了
临终
你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以后这世上
不要再瞎折腾
邢海珍
一
他们没有名字,在一个忘我的年代
他们把自己的名字丢失了
弹雨呼啸,战火熊熊
把一切都献出来,包括名字
把名字留给山河大地吧
让那些汉字的笔画
在后来的日子里春风化雨
让生命长眠而后生根发芽
他们居住墓园,坚守最后的国土
效仿不朽的青山,他们的名字向上隆起
二
最后的时刻到来,写下家书
真情和血泪在纸上燃烧
爱是不死的,与文字一起回家
张自忠、赵一曼们正穿越时空
他们的灵魂与亲人悄悄说话
春天的嫩芽在秋天结籽
把家书向后世举起来,英雄在此
大丈夫和好母亲一下子照亮了人间
高伟
瓦房店市东元台镇有古烽火台。史载此
烽火台为明代中后叶重要军事工程,用以报
东南海上倭寇来侵。
荒野兀立六百载,古镇名成烽火台。
苍然傲视秋光里,堪为辽南真风采。
垛口参差疏日影,墙基土覆隐蒿莱。
平川一望向东南,此处当年可观海。
倭寇蚁聚登滩岸,狼烟报警遮天白。
金鼓隆隆催刀剑,战马嘶鸣敌阵开。
勇士无畏驱以死,许身家国壮情怀。
冲伐几番传捷报,百姓父老列酒筛。
如今台空烽火灭,炊烟袅袅漫晨霭。
太平岂能忘忧患,倭寇嚣张欲重来。
古台无言人有意,富国强兵莫疑猜。
金州东北有石门子台山古战场,
一百二十多年前甲午战争期间,老将徐邦道
提兵于此与日寇激战,大长国人志气。此战
为当时不多之一场胜仗。
金州城东二十里,赫山巍峨腾云气。
山深林幽水蜿蜒,两甲子前烽火急。
边防沦落海战酣,花园口岸倭寇至。
中堂昏庸帅怯战,老将心焦愤不已。
当时挺身徐邦道,提兵出城拼九死。
金貔台山峙雄险,兵少力单志难欺。
战马嘶鸣硝烟漫,沙场谁惜血肉躯。
刀光剑影愁云暗,血注枪林复弹雨。
敌众我寡情势迫,壮士难逞报国力。
石门一破城洞开,古城血腥染铁蹄。
屠城过处地狱在,家仇国恨从兹始。
百年耻辱雪未尽,每逢甲午叹嘘唏。
今到石门碑前谒,怒发冲冠詈狼子。
野心蠢动跳梁丑,蝼蚁撼山谈何易?
且看东海浪翻云水怒,
我中华敌忾同仇飞鸣镝。
离原
看郁金香,看樱花,看时光飞逝
黄昏降临
我们在人民广场
等大巴
我六岁的儿子
不知疲惫,在陌生的大街奔跑
用面包
追喂一群鸽子
有一只
飞落在一座铜像上
妈妈,他是谁
他指着那铜像
一个士兵
端着枪,衣襟被风吹起
啊,他的眼睛多么悲伤
他是英雄,来这里
打坏蛋
可是,他死了,回不了家
再也见不到妈妈
我的儿子,一下哭了,一下抱紧我
妈妈,我怕
刘艳丽
那时,风很大
江桥守卫战纪念碑前,我的沉默
被那阵风吹乱
一座碑,就是一段历史
铸剑成犁,多少年了
我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虔诚地转身回望
坦克是用旧了坦克
重炮是一块从此失声的锈铁
说出赞颂的人们啊
请牢记历史,直面那个北方的严冬
也必须接受第二道,第三道防线的失守
必须接受江桥沦陷的事实
必须接受的还有那个年月更多的死亡和暴力
此刻,和平广场上日丽风和
我安静如这里过往的风,不与任何人为敌
而我的仇恨
是广场上那些坦克,大炮的往事
是一座石碑,漫漫长夜永久的悲鸣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