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韩静
导语:一座是金融之都,一座是创新之城,很少有两座城市像深圳和香港这样,一水之隔却各自都是世界经济版图上屈指可数的城市经济体,二十年间两座城市一衣带水,回归后更见两者唇齿相依,共生了诸多合作成果。
2016年底,香港规划署发布的一项《北往南来2015》调查统计显示,2015年,深港两地跨界上班的人数高达47600人。香港回归20年来,深港两地融合日益深化。关系的紧密相连,也使得两地在教育、民生、产业的融合不断加速。
深港合作成果显著
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目前深圳经济,创下的“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至今未被超越。而在一河之隔的香港,这里的经济发展同样备受瞩目,本地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1.37万亿港元增长到2016年的2.49万亿港元,20年间增长82%,变化惊人。这也促使有着相当实力的深港两地在融合发展上有着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优势。
深圳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主任潘家栋 就香港回归20年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一直是深圳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外资来源地,2016年,深圳市对香港地区进出口达到了6958亿元,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去年累计港资背景企业更是达到了4223家。
潘家栋向记者细梳香港回归后深港合作的诸多变化时提到,二者在多个层面进行了深度合作且成效显著。自2003年内地“自由行”政策开通以来,两地居民的活动半径更是彼此覆盖,每天近40万人次在深港之间流动,占香港与内地每日跨境人次总量的60%,两地间人流的互动也带动了香港旅游业及零售业的发展。
此外,潘家栋认为,深港两座城市可以利用彼此间的相似和差异进行合作。“深港的异同使两地可以取长补短,通过产业融合,帮助深圳提高国际影响力和吸引港澳乃至国际高端人才。具体而言深圳承担着维护港澳长期繁荣稳定的重大使命,可协助香港改善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吸引香港青少年来深就学创新创业。特别是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双方需携手通过扩展共同生活家园,努力纾缓深港土地、住宅供应的困境,以缓解年轻人对社会的不满和怨气。”他还提到,除了深圳政府不断助力深港两地经济发展以外,深圳政协也在积极促进粤港澳青年参与深圳城市建设。
深圳从追赶者变成同行者
作为香港回归的见证者之一,以及伴随深圳成长起来的企业家之一,对于深圳、香港这对“兄弟”20年来的发展,来自香港的深圳政协委员梁镇东有着深刻的体会。他说,深圳以开放包容的城市特征以及优越的营商環境吸引了大量资金,引进了先进技术,积累了宝贵的管理经验和市场资讯,这为深圳企业的发展和深圳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更重要的是,深港两地居民可以自由往返两地,不少内地企业在香港设立分公司、办事处;而香港北上就业的青年也越来越多,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已经融为一体。同时,梁振东认为,毗邻香港也是深圳发展最重要的优势之一。20年来,深港合作不断加速、拓展和提升,从简单的“三来一补”加工贸易,到金融、科技创新、文化等全方位的合作,而且这种合作还在不断深化。
梁镇东告诉记者,深港的双城生活已不单纯停留在贸易和消费上,香港的年轻人到深圳创业,深圳的新一代到香港工作已成为两地来往的常态。而日益增多的口岸,通关的快速便捷,是支撑这种新式生活模式的前提。现在,梁镇东跟大多数深港市民一样,过着双城生活,他觉得深港两地从贸易到经济再到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合作,对推动香港与内地交流合作十分有利,同时也是加大彼此认识沟通的最好体现。
“得益于这些因素,两地的距离越来越近了。”梁镇东认为,在“一国两制”的大环境下二者需协同并进。
落马洲河套地区成深港合作重要平台
深港融合的文章该怎么做?落马洲河套地区成深港合作重要平台。
深圳河是深圳境内最大的河流,也是香港最长的河流。1997年,深港合作进行第一期深圳河治理,将旧河道截弯取直,形成新的河道,由此,新、旧河道在皇岗——落马洲口岸东侧围合形成一块面积约87.7公顷的土地,这便是今天的河套地区。如今的河套地区地处深圳河靠香港一侧,业权属于深圳,但归香港管辖。
自落马洲河套地区诞生以来,落马洲河套地区的发展便成了深港两地政府紧密合作的一个项目,深港两地纷纷提出合理利用的设想,政商学等各界不断献计献策。随着深圳的发展转型,该片区定位设想不断变化,从工业区到贸易区,再到后来金融服务区和科创园区的构想,发展思路不断演变,体现深港两地合作发展的历史轨迹。
2017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签署,两地将在落马洲河套地区合作建设“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推动其成为科技创新的高端新引擎、深港合作新的战略支点与平台,着力引导和聚集国内外优质高科技企业、研发机构、高等院校进驻,聚合各方资源共同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深港创新圈”。
“在高端制造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科研人才是至关重要的依据和因素。深圳企业所希望吸纳的海内外科技精英,可以在此驻点工作,享用香港在文化、语言、税制、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便利,同时服务于深圳的企业需求。在深港的共同努力下,落马洲河套地区将有机会发展成为属于粤港澳大湾区内的硅谷。”潘家栋对未来深港融合发展寄予了诸多期望,他认为目前的河套落马洲只是深港合作众多领域之一,除科技领域,粤港澳大湾区在金融、现代服务业、航运、医疗、教育、养老、环保、基建等方方面面,深港都可以首先进行融合试点,再推广至整个大湾区,从而起到示范实验和推进的重要作用。
深港教育合作成果显著
每天早上六七点,是深港跨境学童上学的高峰期。从深圳福田口岸过关,你会看到边检大楼的墙上印着大大的“叶太”“莲姨”字样,每个名字前面的空地处,从前到后整齐地站着几列小孩,他们穿着一样的衣服,背着一样的书包,胸前挂着的透明小包里放着他们的证件。
这样的场景对于深港两地居民来说早已不陌生。近年来,深港交流日益频繁,合作涉及到多个领域,教育也成为连接两地往来的重要桥梁。
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赵立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表示,多年来,两地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方面开展了不同程度的交流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2008年以来,两地教育局签署了《教育合作协议》,教育交流合作也由此进入常态化。
深圳教育局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基础教育方面,深圳从2005年开始,在相关协议框架之下,为在深的港籍学生提供了多渠道的就读选择,目前深圳市的中小学(中职)、幼儿园解决了近四成共18800多名港籍学生的就读问题,同时在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也将把港籍学生纳入深圳市义务教育公共服务范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