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主旋律电影“热”的“冷”思考

时间:2024-05-04

摘 要: 近年来,作为一种类型化电影,主旋律电影“热”已成为当下我国电影市场中极具标识性意义的文化景观。在票房收入、社会反响、文化软实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因主旋律电影在其本质属性上属于商业文化特性,如何让作为大众文化的主旋律电影真正走进大学校园,走进大学生的审美观、民族观、价值观和国家观的培养与建构,是当前电影研究者亟待回应的问题和难题。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 冷思考 校园

近年来,我国电影事业和电影产业呈现飞速发展。据统计,2016年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银幕数量最多的国家;2018年我国电影银幕数量已超6.6万块。在电影制作数量方面,我国稳居全球第三位,2018年我国共生产各类影片1082部,2018年取得609.76亿元的票房成绩;国产电影所占票房比例取得优势地位,2018年国产片票房占总票房62.15%。a其中,主旋律电影又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甚至可以用“火热”加以概述。比如,《战狼2》的累积票房已突破当下中国电影极限,成为一部极具标示性、节点性的作品,其他如《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等亦获得极高的电影票房和社会影响。2019年国庆档《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等也都取得可喜可贺的票房与口碑成绩。主旋律电影的“火热”,由哪些因素推动,背后暗含着什么样的问题,值得深而思之。

主旋律电影中“主旋律”一词,本来是在音乐学意义上使用的,是指一部音乐作品的主要声部旋律部分。“主旋律电影”概念则是1987年初的“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上提出“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的电影发展方向后出现的概念。尽管当下的主旋律电影随着时间与文化语境的变迁已不断地注入新的、富有时代特质的内容元素与视听形式,主旋律电影日益多样化、多元化,在追求商业化的道路上甚至已超越纯粹的商业化影片,但在电影的价值取向、精神内涵、指导思想等核心问题上却仍在赓续新中国电影对主旋律的视觉化展示与呈现,最终仍以实现观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从1949年至今的七十多年来,唱响主旋律、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一直占据主旋律电影的核心位置。只是,随着社会与文化的变迁以及观众审美品位的变化,主旋律电影的价值观宣讲不再是僵硬的、固化的、高高在上的、被动说教的,而是融入日常生活实践中,融入人的情感结构,化为观众的真实感受,故事不再刻板,情节不再单一,人物不再平面,故事讲述注重细腻、真实与共鸣。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例,全片以中华民族七个不同空间内个体与祖国之间的故事,将个体情怀与民族精神相交融,将区域空间与国家观念相贯通,将故事讲述与政策宣传相结合,将审美表达与国家记忆相汇通,从而在观众意识中建立起民心相通、守望相助的“共同体”,获得优异的意识形态效果。

***总书记指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b当前,主旋律电影正处于爬坡过坎、版本升级的历史拐点。它的生产、传播、消费、接受等都被置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在极大扩容价值主体的价值选择、刺激多元价值观念形成的同时,也加大了价值判断的难度与争议性。这种充分的电影实践迫切吁求积极回应。不过,从目前来看,主旋律电影的价值研究还比较薄弱,在中国特色主旋律电影评价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与脚踏实地对策研究方面,较为滞后,对主旋律电影与当下复杂的社会生活、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关系缺乏深入的研究和阐释。而就主旋律电影的生存空间来看,当下诸多的社会文化思潮蒙蔽着人们的眼睛,在日益被众多新事物、新观念、新思维包围的同时,尚缺乏一种核心意识的明辨是非能力,缺乏对国家價值观念的认同与信仰,因此,迫切需要主旋律时代精神为人们提供一种艺术化的指引。比如,体现军旅生涯的《战狼2》中那种在国家大义面前“舍小我为大我”的热血军人形象,根据“也门撤侨”真实事件改编的《红海行动》中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描写1960年中国登山队首次冲刺珠峰的《攀登者》中的舍生取义伦理,《湄公河行动》中甘于牺牲的杀身成仁精神等,都对观众的价值观念重塑、精神品格提升等产生积极作用。当然,主旋律电影的成功除了电影本身之外,也与互联网产业迅速发展下带来的传播便利有关,电影宣发从传统媒介的报纸、广播、电视到互联网发展下的各大论坛、微博、微信、QQ等社交传播软件,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影片即将上映,从而提高观影人次。例如《攀登者》作为2019年国庆档三强之一,在电影已经上映的第十二天电影相关主创人员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堂开展了以“攀登者·正年轻”为主题的宣传会,出席人员还有登珠峰英雄桑珠以及北大的杰出代表。虽然绝大多数人不能去现场感受气氛,但借助于现场直播却可以吸引人们走进影院去感受主旋律电影带来的魅力。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切宣传真善美的都是主旋律。”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无论主旋律电影如何发展进步,“宣传”的意识形态功能却不能削弱或拆解。通常来说,一部优秀的主旋律影片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积极弘扬主流价值观,通过政治、市场双重宣传手段实现经济利益与政治效益上的双赢,在实现既定政治宣传目标的同时,通过商业化的宣传、运作手法更好地定位并满足市场需求。所以我们通常所说的主旋律电影更偏向于国家政治层面的电影作品,为宣传某种家国情怀,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讲与播撒,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与塑造,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c让主旋律电影作用于文化软实力建设,即是让主旋律电影走进普通的日常生活,走进芸芸众生的情感世界,“使受教育者在无意识和不自觉的情况下,受到一定感染”d。

首先,主旋律电影务必坚守主流价值观。历史一再证明,没有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与矫正,人们往往会成为一盘散沙,国家则会四分五裂,社会主义中国之所以仅仅七十多年的时间就快速崛起,走向世界,根本经验即在于有强有力的核心价值观念做思想与行为的支撑,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和掌握并自觉地运用到实践中去,成为行动的指南和行为的规范。所以说,对主旋律电影而言,务必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中国精神”为灵魂的美学倾向,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引的价值导向,以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目标的创作原则。其次,在全球化语境下,主旋律电影要保持与世界的对话与合作,要具有“全球视野”“全球意识”“全球格局”,以便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艺术的启示与感悟。这就要求一方面主旋律电影要关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与挑战,要树立整个世界同乘一条船的命运共同体意识,要将诸多全球性问题如生态灾害、环境污染、气候变暖、流行性疾病等纳入主旋律电影的表述框架。例如2020年度生发直至持续到目前的“新冠肺炎”,至今仍是人类社会急需共同面对的重大挑战,主旋律电影如何将诸如此类的问题转化为自身的美学表达,是考验主旋律电影能否走向世界的重要尺度;另一方面,主旋律电影要自觉地以“全球视野”“讲述中国故事”,将中国价值观念,将中国精神植入全球化语境,要在全球格局内塑造中国形象,传播中国经验,向世界传递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展现国家形象,让世界倾听中国,“同情之理解”中国,消除或避免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误读或污名化,从而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

钟惦裴先生认为,在电影美学体系的构建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电影与观众的关系问题,因为电影须臾不能脱离观众。e主旋律电影火热的背后,却存在着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比如,由于电影先天所具有的大众性、娱乐性、消费性等特质,导致主旋律电影多数情况下仅仅是观众在电影院这种独特空间内的自我消遣性行为,走出影院则将主旋律电影所具有的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抛在脑后,并不能转化为自我的精神提升、灵魂净化与行动指南。如有学者所说,电影从根本上说属于大众文化、娱乐文化,即使主旋律电影也难脱娱乐化倾向。“统治我们的是一种由大众传媒传播的日常的轻文化,消费领域不断宣扬着享乐主义、趣味至上的参考标准。通过那些物品、娱乐活动、电视节目和广告,传播着一种无止境的娱乐气氛,煽动人们‘利用那些直接、简易的愉悦、诱惑代替强制,享乐主义代替严苛的义务,幽默代替庄严,消费世界趋向表现为一种卸除所有思想重量、所有意义厚度的世界。”f在这种情况下,主旋律电影的社会功能并未能充分有效发挥,特别是难以走进作为“象牙塔”的大学校园。所以说,当前,主旋律电影的最根本问题还是在于如何教育观影者的问题,如何让主旋律电影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五个认同”、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强有力资源等。众所周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中国故事、中国方案、中国形象的全球化流通,国人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社会制度认同等渐趋自觉而强烈。不容否认的是,恰是大国成长过程中,西方社会文化中的诸多消极乃至错误思潮开始纷至沓来,诸如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等,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能量,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更是日益严重。或者说,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面临着复杂、多元的生态环境,日益变得艰巨而繁重。由此而论,当下的主旋律电影尚需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其一,要让主旋律电影走进青少年群体,特别是走进当代大学生群体,以入情、入心、入魂方式让主旋律电影的爱国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等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去,使之在接受美的熏陶、艺术的感染的同时润物无声地接受先进文化思想影响,成为塑造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品质、爱国情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力支撑,如鲁迅先生所说 :“用活的电影来教学生,一定要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g其二,主旋律电影还是要摈弃过度浓厚的商业化、娱乐化的外衣,抛弃以“票房”为衡量影片质量的思维,真正赋予主旋律电影思想教育、意识形态教育功能,以社会价值为主,以商业价值为次,而不是主次颠倒。在影片形式上,不要太过华丽,场景不要追求过度的大场面、大制作,不能将影片作为“烧钱”,甚至“洗钱”的途径,不要以明星流量作为选取角色的主要依据,不能以有问题有污点的艺人充任主角。制作精良不等于花钱多少,价值高低不能以票房占有量判断,让那些真正作用于宣传先进思想、传播核心价值观、塑造国家认同的主旋律电影走进大学校园,让那些品质高尚、乐于奉献、展现民族精神、传承中华美德的作品,以其应用的大众化、亲和力、艺术性等更好地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改变既往大学生思想教育中所存在的刻板化、模式化、灌輸化、单一化等弊端,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汲取,变硬性教育为情感需求,变教条刻板为灵活多样。如此,才能充分发挥主旋律电影在当代大学生审美观、民族观、价值观和国家观的培养与建构中的不可或缺功能。

a 中商情报网:h t t p s : / / w w w . a s k c i . c o m / n e w s / chanye/20190128/1516211140968.shtml

b 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2019-03/05/ c_1124197226.htm

c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人民日报》 2014年1月1日。

d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53页。

e 钟惦裴: 《电影美学:1982·后记》,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983年版,第348页。

f 〔法〕吉勒·利波维茨基:《轻文明·引言》,郁梦非译,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版,第7页。

g 张忠: 《发挥好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红旗文稿》2017年第2期。

作 者: 李佳林,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18级本科生。

编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