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画家李露花形与象中的微观世界

时间:2024-05-04

段鹏

李露花(又名李露),先后毕业于湖南省郴州师范专科学校美术系、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任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高级美术教师,从事中学美术教学34年。现为北京市骨干教师、北京市教育学会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工笔重彩画会会员、中关村画院画家。

形与象,是绘画艺术中对立而统一的矛盾。其中,“形”指涉所描绘对象的形态,而“象”则更多是指画家内在的精神投射,抑或言之生机、生命。就二者的关系来看,“形”是“象”的外在显现,“象”是内蕴于“形”的生命机理。在具体的艺术作品中,“形”与“象”相互侧重,各有渗透,构成了万千的艺术意趣供人欣赏和解读。对于李露花老师的工笔花鸟作品,我们可选取这样一个视角,去体味其中的审美意趣。

李露花老师早年就职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管理岗位,工作之余醉心于翰墨丹青,笔耕不辍,得到了湖南工笔画界代表人物聂南溪、朱训德、莫高翔等诸先生的悉心指导,工笔花鸟画技法日趋成熟。1995年,在个人艺术创作蒸蒸日上之时,她随夫尹少淳先生赴京并任职于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教授中学美术课。尽管教学工作繁琐而辛苦,李露花老师却充分利用教学的间隙,用功殊甚,在三尺纸本之内寻求内在精神的安逸,这些年间竟也出了一系列的优秀艺术作品,以工笔花鸟画为主。淡雅、宁静、细腻、温婉、自然、灵动,都是对其画风比较直观的感受。作品大多雅洁明丽,一花一鸟娟娟如淑女,表达了人对自然的观察和体悟。

中国画艺术往往多在形象之中造境,追求一种内在的神韵。清代方士庶在《天慵庵随笔》中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 如其所言,在李露花的工笔画中,我们亦可对照如是观之。其作品之“形”虽选取的都是中国画常见的题材内容(如花、鸟、荷、月等),然却以笔迹谨细、赋彩新丽、形象微妙的方式,在写生中体察物理、物情、物态,营造了一种特殊的审美之“境”——作品在呈现画者独特的审美视角的同时,亦完成了“情”与“景”相会、“意”与“象”相通。

细而观之,李露花老师的工笔画艺术展现出了三种艺术形貌:

“物象的静观”:此类作品多见于画家的早期艺术实践。其作品多选近景,具体而微观,更多地是面对自然之“形”写其质——始于对自然物象的凝神关照,创作上从勾勒入手,雕青嵌绿、自然淡雅,纤毫毕现地呈现了所观察之物的外在形貌:画面中的牡丹、荷叶在微风中摇曳和舒展,或有蝴蝶上下翻飞,或有鸟儿栖息在枝头顾盼……在画家笔下,花的枯荣信手挥来,在随意点染间把自然物象的姿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其中,一些“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的折枝构图方法,更是使得花鸟的组合丰富多姿,俨然是一种节奏化了的自然。当然,李露花老师的作品并没有因为其恪守了中国传统工笔艺术的基本精神与创作方法便走向了类型化和程式化。在其画面中,静观中有律动,可谓有情有势,如《吟红》《月色融融》《马蹄莲》等作品便是较有代表性的。画面中,创作者用纤美的线条勾勒物象,植物枝干交叉,笔致圆浑细腻,着色古艳雅逸。这样的描绘方式让我们不禁想到了20世纪工笔花鸟大师于非闇的作品,体现了扎实的中国画功底。

“心灵的远望”:较之早期的艺术创作,作品更多地渗透了创作者一定的主观因素,画家渐渐地对花、鸟、荷、月等自然之形进行了意象的熔冶,观念的味道渐渐凸显。如作品《上之势》《花境》《蓬勃》等,画面由严致不断趋向于疏散,画面中的“空白”融入了物象的内部,而不简简单单只是包围所绘之物的轮廓。此时,宁静的情绪融入其中,画面的深度感也由此产生。用线方面,画家渐渐对形象进行了几何化的处理,其作用由之前的“勾勒物形”渐渐转为“呈现态势”,这使得作品具有了勃勃的生机与情趣。于笔者看来,此类作品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李露花老师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态,让人观之轻松而超逸,意趣盎然。

“超时空的探索”:这部分的绘画中,多追求画面的形式美感和构成意味,融入了现代主义的构图样式和观念特征,具有强烈的象征涵义,这也使得作品趋向于一种音乐和诗意的状态。如作品《花儿朵朵》,近景描绘了艳红的月季花,中景中亦有花儿朵朵一字排开,远处则是抽象意义的群山……作品整体观之,迹简意远,整个画面的结构中充满了观念的张力,开拓的空间表达使得作品具有了时间流逝的意味,似乎是描绘了一种潜意识下的梦境。这些看上去并不逼肖对象的画面,却蕴含了某种独立的意趣,呈现了一种简约之美。在技法上,这类作品借鉴了优秀的中国民间艺术,如装饰风格的体现、色彩的对比与协调,等等。这使得作品在“形”的描绘方面,力求线条和色彩的单纯性,平面化的处理使作品显示出了较强的装饰感。这已和传统意义上的花鸟画有了较大的区别,隐喻了创作者更多的主观性和观念表达,突出表现了私人化的精神世界和生存状态。

总体看以上三种风格,隐现了一个由“形”到“象”的发展逻辑。李露花老师早期的绘画更多着重于对花鸟“物态”的观察与体认,强调对物象的静观,其精细的线条勾画和层层渲染,体现出画者在此间投入的精力与工夫。之后,李露花老师在渐渐探索作品中的精神趣味,主观性更强,亦融入了创作者一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的形而上之思。在其后期的一些作品中,更是发展至极致,具有较强的观念性,造型表达亦比较现代……这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工笔花鸟绘画中“物——心物——心象”的内在秩序,也体现了李露花老师承袭中国工笔画传统并不断吸纳新物、追求现代性和艺术个性的特点。

近一两年来,李露花老师还不断拓展自己艺术表达的视野和领域,尝试了不同的艺术题材和表现方法。在其新近创作的一批工笔重彩绘画作品中,色彩语言更加纯粹、凝练,关注于自然的本真。例如,其纸本重彩“荷花系列”延续了其一贯擅长的花鸟题材,依然强调写实性的自然观察与表达,却在其中融入了较强的色彩表现力。画者对天然或人工矿物色的色层重叠、加减和贴箔等技法的运用,辅以荷尖的分染,这使得画面在轻与重、虚与实之间游走,增添了一种别致的张力。这些都为给观赏者提供了某种新的视觉语言的经验。此外,在其2016创作的纸本重彩《温馨》中,描绘了一个肩上背着孩子的少数民族妇女的形象,画面采用蓝灰色彩作为背景主色调,人物的描绘却只是采用线条勾勒的方式完成,形象简约。画面中,各种底色通过其自身粒子粗细自然地透露出来,配以有着丰富而微妙的金箔色。加之略带平面和装饰化的处理,让作品在不大的场景空间内显现出了丰富的层次变化,观之饶有趣味。

绘画是心灵的创作。心灵的投射赋予物象之“形”以一定的“心象”,进而体现出内蕴于其中的一番格调与韵味。其中,“格调”二字是评判中国画所具有的重要标准之一。对此,著名的美术史论家、美术批判家郎绍君先生曾一语中的地言及,格调是“透过形式风格、语言和技巧运用折射出来的人格价值——寓与美中的真与善的程度,业已形式化、物质化的精神品位……‘格调所强调的,是人品与艺品的一致,即艺术也要体现一种道德性价值,这是人和艺术的本质所决定的。”观李露花老师的工笔绘画,我们亦可发现其作品所透露的一种“本质性”的内容——其笔下微观而又精致的艺术世界为我们呈现了一种舒朗而又清新的形貌,这是禅,是意,是道,让人可以驻足静观,亦仿佛是夏日里的一丝清凉,足以抚平观者在烦躁的生活中的心绪。当然,这种格调不局限于画面,更是创作者本人心境与情思的外化反映,是透析其精神诉求的一个外在窗口。

工笔画之妙,妙在其在重视“写实”特征的基础上,还不断突破“形”的限制,追求其内在的情致与韵味,实现由“形”到“象”的转化。品读李露花老师的绘画作品,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此点。在繁花绽放、鸟宿枝头的绘画艺术世界中,画家所追求的那种博大而又安静的精神世界缓缓隐现,清丽而又纯粹。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许是对此最为贴切的描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