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明·龙尾石连环池抄手砚

时间:2024-05-04

朱曙光+紫雲

晴雨楼藏连环池抄手砚,为龙尾山眉子坑石琢成。质地纯净,罗纹美观。以连环为池,池形圆润饱满,深邃而有内涵,砚背为抄手式,砚形敦厚朴实,砚式别致。

连环,就是两两相连的环。语出《庄子·天下》,其中有记录庄子与惠施论辩中惠施的主要论辩观点“历物十事”之一:“连环可解也”。

《战国策》载:秦始皇尝使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曰:“齐多知,而解此环不?”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引椎椎破之,谢秦使曰:“谨以解矣。”

这可能是一个解法,但肯定不是唯一的解法。连环是否可以解?连环如何解开?这个诞生于两千多年前的哲学命题,一直吸引着无数后人去探究。

事实证明,先秦哲学思辨所显示的中国人的思想智慧高度,是后来的人们难以企及的,无论有多少大师、多少典籍 、多少流派 、多少种解释,以及注、集解、传、笺、疏、正义等等,表面看说得头头是道,似已无懈可击,但细究起来,便会觉得这言之凿凿的一切总是那么苍白无力、画蛇添足。

于是,连环可解成了一个典故。

以典故寓于砚式中,历代都有。而在宋代砚式中开始盛行,这应该是宋代文人、士大夫参与了砚台样式设计的结果。或者是说是文人的情趣影响了砚工,很多宋砚样式的背后都与典故有关。如:双鱼样、蟾样、琴样、只履样等等。今天我们看到这样的宋砚,总会发出会心的感叹。

这类砚式历代一直在延续中,但制作的水准却是高下分明的。格调高雅的砚,典故表现在砚台上时非常含蓄,但特征又非常鲜明,一般经过高度提炼,抓住主要特征,形象生动,与实用功能结合得非常妥贴。而相当一部分却是在砚上不厌其烦地为雕刻而雕刻故事情节图案,如清代的“掷果潘安砚”“苏子夜游赤壁砚”等,其趣味有天壤之别,且这些图案大多已与砚式并无关联。

无论如何,将一个哲学命题典故引入到制砚中,体现实用与赏玩的双重功能,是需要智慧和创造力的。恐怕也不是某一个人灵机一动就一气呵成了,设计者与制作者之间可能有一个漫长的合作、演变过程。

直到清代,《纪晓岚文集》中还有《连环砚铭》:连环可解,我不敢;知不可解者,以不解解之。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