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乌盆记》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鬼戏,由于这部戏舞台形象可怖、唱腔动人,又被多位名人关注或演绎,所以名气极大。不过下面要讲的,却是发生在乾隆年间的一个奇案,它被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记录在《子不语》一书中,这起案件的吊诡之处极多,比如,从一开始就和《乌盆记》扯上了关系。
假包公遇上“真鬼魂”
乾隆年间的一天,广东省三水县的县衙前人声鼎沸,万头攒动—这天正赶上吉庆的日子,戏班子搭起了舞台要演整整一天的戏。这天的主打剧目是《乌盆记》,包青天断乌盆,在那个年代可称得上是“恐怖悬疑大片”,不光戏台下面的观众,就连准备粉墨登场的演员们也兴致勃勃。前面四场,演的是刘世昌遇害后,其冤魂请求一个叫张别古的老头儿替他找包公告状;第五场轮到包公上场,上来后应该有这么四句台词:“十年寒窗读圣贤,常将铁砚试磨穿,身受皇恩为知县,朝廷王法大于天。”然后,包公命令两位差役将放告牌抬出,之后才是饰演张别古和刘世昌的演员上场—对这段表演,台下的观众大多已耳熟能详。
只见“包公”上得台来,在公案后面落座。突然,他双目圆睁,大吼一声:“你是何人?为何跪在台上?!”
原本有点喧闹的台下,刹那间寂静如死,他们和扮演差役的演员一样,大白天的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因为“包公”说出的话并非戏词,而且他对着说话的那一处舞台上,根本就空无一人!
谁知更加可怖的一幕出现了:“包公”从座椅上跳了起来,即便是浓重的黑色油彩也掩饰不住他那惊恐万状的神情,他一面跌跌撞撞地朝后躲避,一面用颤抖的声音喊道:“你是什么人?为何头上带伤、满脸是血?你不要过来!不要过来!”
台下的观众万万没想到,看《乌盆记》却赶上了“鬼告状”直播,一片哗然,“其声达于县署”。
一座坟埋了两个人
此刻正坐在县署里办公的知县,听到外面的喧哗声,立刻命令差役前去查看发生了什么事。不久,差役把饰演包公的演员带了回来,只见他的脸已被汗水污得青一道紫一道,帽子也掉了,惊魂未定地说:“吓死我了,刚刚在舞台上落座,便看见一个披头散发、满脸血污的人跪在台上……分明是个鬼魂啊!”县令听了也十分吃惊,命他将那鬼魂带到公堂上来。
演员无奈,只好走出县署,重新回到舞台上,坐在公案后面,依旧望着舞台上那处空无一人的地方,很久才开口说:“我这个包公是假的,你若有冤情,不如跟我一起去县署,让县令大人替你讨回公道。”然后朝台下走去。
已经升堂的县令,见那饰演包公的演员上得堂来,且指着身后说:“大人您看,他已经跪在台阶下面了。”县令起身看去,见台阶下空无一人,只听演员低声说道:“大人,那冤魂朝我招手,看意思好像是让我们跟着他去什么地方,我该如何是好?”
县令决定带人跟去看看。一路走去,他们来到了一处草长丛深的野地里,前面兀立着一个馒头样的坟包,墓碑上的文字写着“冢乃邑中富室王监生葬母处”。演员指着坟头说:“那鬼魂钻进里面不见了。”
县令更以为奇,命人把王监生找来。王监生被带来后,县令命人掘墓,顿时锹铲俱下,地面刚刚挖了两三尺,一具头骨碎裂的男尸就从土里浮现了出来。王监生见状吓得面如土色:“冤枉啊大人!我母亲下葬時,送葬的人数以百计,他们都看到了我母亲的棺木入土时的场景,根本没有这具尸体。”县令问道:“你是看到墓坑封土之后才离开的吗?”王监生摇了摇头:“我看到母亲的棺材下到墓坑之后,就带着送葬的人们一起回家了,剩下的封土之事都是土工所为。”
县令抚掌大笑:“吾得之矣!”
随即,县令将那天埋葬王监生母亲的土工们都找了来。土工们见事情败露,扑倒在地不停地磕头道:“我们认罪,我们认罪!”
伸张正义的“独角戏”
原来,那天王监生带着送葬的人们离开墓地之后,这几个土工便在附近的一个茅棚下歇息抽烟。有个独行的旅人迷路走到这片荒野之中,上前来向他们问路,顺便讨口旱烟抽。土工中的一人偷偷往那人肩上的包袱缝隙瞄了一眼,发现竟是白银,顿时财迷心窍,跟其他几人商议杀人劫财,把尸体埋到王母墓里。土工们一听,都觉得此计妙极,于是痛下杀手。
在刑场上,一个土工对着同伙们叹息道:“还记得埋尸时咱们曾经夸耀,这样的杀人灭尸之法,谁也破不了案,死者要是想申冤,恐怕只有包龙图在世才能做到吧……”监斩官听了,更觉得此案真是诡奇之极,认为那个死者的冤魂正是听到了土工们的对话,才受到启发,虽然包龙图已不在世,但总可以找戏台上的包公申冤吧!
实际上,听到土工们对话的并非什么鬼魂,而是那个扮演包公的演员:当土工们杀人埋尸的时候,那个演员因为内急,恰恰就在附近的草丛中目睹了惨剧的发生,也听到了杀人者猖狂的对话,受到启发,才有了这出伸张正义的“独角戏”。
选自《北京晚报》
(段明 图)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