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唐宝民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讲了这样一件事:吴越王钱镠在位期间,曾征用民工修建钱塘江海塘,建造石堤,并在堤外埋置了十九行大木柱,称作“滉柱”。
时间一晃就过去近百年。到宋仁宗赵祯当政时期,这十九行滉柱依然竖立在那里。于是,有人就向杭州地方官提出建议,说:“起挡水作用的是石堤,这些滉柱没什么用。而做滉柱的木头都是上等木材,如果把它们取出来,可以获得几万方木材。”杭州太守听后,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便下令将滉柱全部挖出来使用。不到一个月,这些竖立近百年的滉柱就被抽取一空。
可是,当第二年汛期到来时,洪水猛烈地冲向石堤,很快就将石堤冲毁,致使大部分城区被水淹没。人们这才回过味儿来。原来,埋置滉柱的目的是为了减弱洪水对石堤的冲击。洪水被滉柱拦阻之后,冲击力就大大减少,从而使石堤不至于受到直接冲击。
为眼前的利益取出滉柱,的确获得大量好木材。然而,此后洪水年年决堤。为治理洪涝灾害,政府耗费亿万银两。取出那些滉柱所换得的钱,与治理洪涝的花费相比,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选自《特别关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