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古镇炮狮舞新春

时间:2024-05-04

梁朝将

舞狮是我国一项历史悠久、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体活动,民间庆祝新年、新居入伙、商店开业、工程奠基、会议开幕等场面都能见到。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文化差异甚大,各地舞狮活动的表现形式和表演风格也不尽相同,按照表演风格和狮头造型分为北狮、南狮两大流派。北狮的狮头造型偏向写实,酷似真狮,表演风格以细腻、灵活、诙谐见长;南狮的狮头造型、颜色、装饰属抽象派,与传说中的年兽颇有几分神似,表演风格趋向豪爽、威武、勇猛,用广东话来说叫作“醒目”“醒目”一词含有聪明伶俐、精神焕发的意思,因此南狮在两广地区又称“醒狮”。

我的家乡一距首府南宁大约100公里,地处右江河畔的雁江古镇,也有在春节期间舞狮的习俗。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底,人们便开始忙碌着给狮头涂油漆、扎胡须,或给狮尾染上颜料,或在彩灯上画图案,乐队总管则给年轻的乐手做示范演奏……

黄昏时分,待一切筹备工作基本就绪,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舞狮开始了。镇上几条街的舞狮队几乎同时出动,挨家挨户向镇上的居民拜年。热情的主人早就备好香烛、鞭炮、饼干、糖果、美酒、茶汤、香烟、利市,还事先邀请了几个“帮手”严阵以待。

在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中,两名壮汉威风凛凛地舞动着“狮子”,领着大队人马前来,主人和“帮手”立刻燃起鞭炮扔向他们。“狮子”踏着锣鼓节拍翩翩起舞,模仿狮子的生活习性,或左顾右盼,或上下跳跃,或匍匐而行,或急速狂奔,或憨态可掬,或咆哮怒吼。“狮子”的身后跟着五六十人,有的头戴面具,有的脸涂油彩,有的戴着草帽,都无一例外光着上身,腰间系着红腰带。再看看他们手里的道具,一般有三种:彩灯、树枝和火把。各种形象、图案的彩灯分别代表不同的含义:鱼形寓意年年有余,星形代表吉星高照;画上喜鹊和梅花的叫喜上眉梢,画上青竹和牡丹表示花开富贵、竹报平安;也有的写上“财源广进”“恭贺新禧”之类的吉祥语。带叶的树枝既是表演道具,也是护狮武器,当噼里啪啦的鞭炮即将打中自己或者身边的队友时,来不及躲避就用树枝挡住,可以避免被“流弹”炸伤。当鞭炮落在“狮子”身上时,用竹篾、布料、纸张、麻绳制作的“狮子”很容易着火,担任“警戒任务”的队员立刻用树枝扫开鞭炮,确保“狮子”的安全。火把在旧时是用来照明的,自从有了电灯,火把就失去了实用价值,却作为一种表演道具保留至今。

鞭炮声越来越密集,烟雾越来越浓,锣鼓声也跟着越来越高亢,这些都意味着舞狮就要进入高潮了。于是,全体队员无不精神抖擞,士气高涨,一边手舞足蹈,一边高呼口号,齐心协力又不失时机地把“剧情”推向高潮。他们摇动着火把,高举着彩灯,挥舞着树枝,穿梭在滚滚浓烟之中。那场面真是热闹、惊险、刺激、欢乐。

渐渐地,鞭炮声稀了,火力减弱了,最后终于停了下来,舞狮队的表演也跟着停了下来。“狮子”在领队的带领下,进入主人家厅堂,对着主人家的祖宗牌位行礼叩拜,同时领队对主人说很多吉利的话,如生意兴隆、恭喜發财、新春大吉、合家平安等。而主人对“狮子”行回拜礼后,会奉上利市,还拿出糖饼、美酒等请大家品尝。队员们也无须客气,接过酒杯一饮而尽,酒量小的队员象征性地呷一小口,主人也不强求。在主客双方皆大欢喜的气氛中,舞狮队又转移到下一户人家……

这就是我的家乡一年一度的舞狮活动,现在叫作“炮狮节”,是几百年前从广东传过来的,具体有多少年,没人知道,反正历史很悠久。据雁江社区隆靖街的何其祥老人回忆,以前除了四街(今雁江社区的隆靖、仁慈、安宁、富兴四条街道)外,雁江社区下辖的各个村也都有本村的舞狮队,整个雁江总共有十几支舞狮队。每年春节期间,雁江四街群狮狂舞,咚咚锵锵的锣鼓声随处可闻,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不绝于耳。

由于种种原因,这项集民俗、体育、杂技、娱乐、文学、音乐、美术、表演等多种文化元素于一身的活动逐渐淡去。1979年春节,停办了十几年的舞狮活动又重新出现在雁江街头,然而,规模和影响力已经远远不及从前了。

究其原因:一是许多身怀绝技的老艺人相继辞世,导致许多传统排场和高难度技巧濒临失传;二是受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和卡拉OK、广场舞等文艺形式的冲击,舞狮活动并未相应吐故纳新、与时俱进,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三是交通的便利使人们可以去更远的、更热闹的地方玩耍;四是陆路交通发展后,水路的优势被削弱,盛极一时的商业古镇失去昔日的繁华,单靠民间力量已无法维持原有规模,能坚持下来已经不错,更别说做大做强了。

因此,舞狮活动虽然年年搞,却是一年比一年惨淡,以致许多在外工作多年未回家过年的雁江人都误以为家乡的舞狮活动早已绝迹。可与此同时,与“雁江炮狮节”相类似的“宾阳炮龙节”却办得红红火火,“炮名”远扬。

看到“宾阳炮龙节”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扬海内外,再对比家乡冷冷清清的“炮狮节”,许多雁江人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有捐钱捐物全力支持的,有直接向地方政府提建议的,有在报刊上撰文呼吁“重振雁江炮狮雄风”的……

在雁江各界人士的强烈要求下,经过调查研究后,2012年地方政府终于决定,把这个拥有几百年历史的文体活动打造成类似“宾阳炮龙节”的强大有力的地方文化品牌,并定名为“雁江炮狮节”。同时,作为非遗项目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

家乡的“炮狮节”历经几百年辉煌鼎盛之后,又走过了几十年的坎坷之路,终于走出低谷,迎来了生命中的又一个春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