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运江古镇

时间:2024-05-04

覃寿娟

运江古镇位于象州县北部,距离县城20多公里,处在一座江心孤岛,上,面积约1平方公里,四周环水,位置极佳,仿佛世外桃源。运江古镇始建于汉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说它是古镇,一点都不为过,而且它在中国古镇史上有着很厚重的一笔。

运江古镇虽为孤岛,处于汪洋之中,却千年不沉。据说它是块乌龟地,下面有个大乌龟背负着,水涨则升,水落则降。也有人说它是块葫芦地,会随水涨落。传闻终究无法考证,但古镇仍在,就足以证明先人选址的英明。滔滔不息的柳江水让运江古镇上通柳州,下达广州等地,水路往返的便利使运江古镇成为历史上的商埠重地,有着“柳江名埠”的美称。

运江古镇一直是人口密集、物流穿梭的繁盛之地。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的发展,陆路交通的日渐发达,商贾不再云集,当地居民逐渐迁出,运江古镇逐渐衰败没落,但是大部分建筑都保留了下来。古镇虽然破败,却掩盖不了往日的繁华,走进古镇,犹如走进了历史画卷,在一物一什中,追寻远去的光阴。

初入古镇,一条自北向南的青石板巷便映入眼帘。青石板巷宽约4米,长约300米,由一块块青石铺就。人来人往的踩踏,风吹雨打的侵袭,让它变得圆润光滑,像钢琴的黑白键,延伸向巷子深处,又像一首辞令,一仄一平,高低迂回中,景致各不相同。这样的一条巷子,适合春深小雨之时,一个人,撑一把伞,迤逦而行。雨落在伞上,滴答滴答,像燕子轻啄,似细珠落盘。水聚成流,沿伞边滑落,一颗颗,一串串,晶莹剔透。这时,戴望舒那首《雨巷》会不自觉地溢出唇边……

古镇上的千年老街至今仍保留着明末清初的二层骑楼式的岭南建筑风格。抬眼望去,虽已是残垣断壁,蛛丝网挂,但黛瓦白墙,檐飞角突,镂雕窗格,依旧精美独特。骑楼下铺上居,前为店,后为厨,天井顶面多设明瓦数块,以取日光照射。骑楼宜商宜居,带着明显的商埠气息。当年这里有客栈、饭馆、剧院、百货店、酒肆,还有衙门等。一些依稀可见的铺标商号,如同一张张泛黄的古镇名片,展示着当年的繁盛之景。现在的骑楼大多人去楼空,但每一面墙壁,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条椽都在诉说着一个个远去的故事。推开虚掩的大门,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搭着白毛巾的店小二满脸堆笑向你走来;一身花衣裳、挽着发髻、敲着算盘的老板娘向你走来;更有那穿梭在店间,打扮各异的客商向你走来……

运江古镇虽为弹丸之地,却坐落着一座始建于道光年间,名扬华南的粤东会馆。据史料记载,会馆处于小岛北端,占地十几亩,由来自广东的各商号集资兴建,是货物交易、信息交流、加强联谊的重要场所。会馆一丈多高的围墙—律由青砖砌成,大门上的横匾是金色的“粤广商会会馆”字样,守门的是两尊口含丹珠的大石狮,地面全部铺设青石板,馆檐和馆顶雕龙刻凤,栩栩如生。大堂内神像很多,佛祖坐在正中位置,两旁是各路神仙,矮小的土地公则手拄拐杖立于门边角落。会馆走廊迂回曲折,种有各种花草树木点衬,景致多样。整个会馆建造得堂皇富丽,集中展示当地老百姓的建筑艺术,只是后来悉数尽毁,再也找寻不到它的痕迹。倒是有一幢西洋的楼房格外显眼,那是一座两层高的旧楼,有着高大的罗马柱子,哥特式的拱门窗子,半圆形敞开式的观景阳台。相传此楼曾做过教堂,后又做过小学学堂。以古镇当年的繁荣程度,出现这种西洋风格的建筑也不足为奇。驻足于此,那些在此传教的传教士和读书的学子早已作古,但布道的场景如在眼前,琅琅的读书声也仿佛穿过时光,萦绕耳旁……

既为航运,自然就有码头。运江古镇有宏源、沙街、东街和古石门四个码头,建于宋代,如今还有遗址。码头的阶梯由一块块青石板铺就,一坡一平台,从岛上向下鸟瞰,蜿蜒如蛇,直入河沿。可以想见,曾经的码头,货物堆积如山,挑夫如梭,商人云集,热闹无比。唐代白居易《琵琶行》诗云“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利难舍,情难离,古镇的码头也曾上演过无数的夫妻相别、亲人难舍的情境吧。滔滔的河水奔流不息,有多少承诺随船启航?又有多少誓言随水流逝?河水依旧在,风流却总被风吹雨打去。

岛的最北边,有一座临江而建的甘王庙。甘王是象州流传最广的神话人物,民间尊称他为“甘王爷”,并为他立庙塑身,广为崇拜,形成了象州以及周边地区壮族民间一种独特的宗教信仰——甘王庙会。甘王本姓罗,单名应,南朝人,生于今金秀瑶族自治县大樟乡古东村(原为象州县辖地),后改为甘姓,受封大将军时姓甘名佃。相传罗应20岁时,番兵入侵,他参加了护国战役,以法术调动阴兵,取得大胜。罗应班师回朝后,皇帝封他为“护国大将军”,但他不愿意做官,只求皇帝免去家乡百姓的赋税,皇帝欣然应允。为了感谢他,乡亲们就用木头为他雕像,当神来供奉。谁知雕像尚未完工,罗应就已附入雕像成神,人们急忙烧香拜祭,突见神像张嘴凸眉,一副很难受的模样。仔细一看,原是鼻孔没挖通,于是急忙叫木匠用斧子去凿,谁知一斧下去鲜血直流,木匠一慌,随手往雕像脸上一抹,罗应便成了现在满脸通红的样子。史籍上最早记载甘王的是王象之所著的宋代国家地理志《舆地纪胜》,“甘将军正庙,在阳寿县北七十里。公家富饶,务赈济。”至于陽寿县,史书云:“隋开皇十一年(591年)置。治今广西象州县。”而明《(万历)广西通志》记载:“甘佃,象州人,家富而乐施,凡窘戚有求者,未尝少吝。性灵异,决祸福如响。一日聚邻里告日:‘吾已厌世矣!言讫遂瞑目而逝。乡人立庙祀之。”清《(康熙)广西通志》和当代《象州县志》也有类似记载。每年农历七月二十八日甘王生日这一天,运江甘王大庙都会举行为期3天的庙会(节),将大庙里的神像抬到各地小庙,谓之“神游”或“出巡”。直至如今,庙会之时,求安祈福的人络绎不绝,香火旺盛。

运江人温顺淳厚,聪明智慧。《象州县志》序云:“……其民俗敦笃,包举众流,如洪炉大冶,顽金钝铁悉为陶熔;又如巨海长江,横流细渎皆能容纳。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如今的运江古镇,年轻人早已飞向了外面的繁华世界,只有少许上了年纪的老人在坚守。故乡是根,他们在这里长大,在这里老去,甚至一草一木都融入血液里,再也无法分离。他们和古镇构成了现在落寞的风景。即使是这样,在破旧的小院里,也能看到崩塌的围墙上稀落地开着鲜艳的小花。日子再旧,时光再老,总有蓬勃的生命向上,盛似花开。

运江古镇,苍凉之处见繁华。前尘往事已随流水而去,后人来者也莫不是人间过客。对于人间的光阴,唯有珍惜,也唯有珍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