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千年时光下的壮族织布声

时间:2024-05-04

遥歌

人间四月芳菲尽,壮乡桃花妖娆开。壮乡的春天是从桃李报晓开始的,山前、坡后、村寨、溪边,任李花、桃花恣意浸染,百里花道,灼灼其华。我们凌云县摄影协会一行沿着布柳河畔,闻着花香,踏着泉水叮咚,蜿蜒而上,去寻找古老的壮族传统织布工艺。

来到凌云县玉洪瑤族乡合祥村各腾屯,这是一个壮族聚居的村寨,20世纪80年代前,这里的村民都是自己种棉花,从纺纱、织布、染布到缝制衣裤鞋袜,一家人的衣物用品都是靠一双手,在漫长的日子里,点点滴滴完成。尽管现在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这里大部分村民的衣物用品仍习惯用传统工艺制作,因为这些用棉花织成的土布透气又舒适,能给人带来踏实感。如今,各腾屯正以它独具特色的壮族传统文化吸引一拨又一拨的人前来参观。

走到村口,一个大门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大门的两边镶嵌着一副对联书写着这个村的精神力量:各尽其能创大业,腾云驾雾展宏图。

走进村里,一个阿婆和一个小姑娘手牵着手向我们走来。阿婆穿着青色的土布衣,衣襟上和袖口绣着花边,踩着一双花布鞋款款而行;小姑娘穿着浅蓝色的花格子布衫和花格子折叠裙,布衫和裙子上都镶着花边。老的拉着小的,小的依偎在老的身边,散发着浓浓的亲情。

我们跟着这一老一少来到村中,几个老人正在一棵香樟树下,围着一块石板下象棋。这棵树的几根树干缠在一起,每一根树干表皮粗糙,雄奇苍劲,一个人合抱不过来,分枝犹如巨手五指叉开,向四面八方舒枝展叶,枝叶嫩绿葱郁。仰望这棵树,一种豁达开朗、雍容大气的感觉迎面而来。

沿着小路进入村子的最深处,迎接我们的是一幢新式的楼房,明亮耀眼,亮丽的新楼紧紧挨着一幢古朴的吊脚楼,新旧相依,现代和古朴相互辉映。老屋端坐在几根木桩上,龙门依旧高高耸立,厢房的火塘里燃着炉火,炊烟钻过瓦片缝隙,向我们报告屋里的温暖;正屋幽暗,安放着壮家祖辈传下来的整套织布工具,这些器械全部采用木质材料制作,有织布机、拉线机、拉线盘、绞线机、绞线辊、梳线盘、梳线网、梭子、线筏等,这些传统织布工具在各腾屯几乎每家都收藏有一套。这是壮家人的根基和灵魂,也是壮乡父老乡亲眼里最得意、最神奇的作品。

村里的妇女向我们展示了织布的几道工序,这就是我们要寻找的千年时光之下的壮族传统织布工艺。脱棉籽、弹棉花、搓棉条、纺纱、挽线、走线、梳线、背线、织布……哪么多程序,一匹布从一株植物开始,慢慢成丝、成线、成片,这是一个多么缓慢又精致的过程。

首先向我们展示的是脱棉籽、弹棉花、搓棉条。脱棉籽要手脚并用,脚踩踏板,带动摇把,把棉花送进滚动棒里,将棉籽和棉花分离出来。弹棉花是个力气活,需男女搭配,一个弹,另一个翻动棉絮。弹好的棉花要搓成一尺多长的条状,等待纺纱用。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把弹棉花的工具,就像一把独弦琴,一根竹竿绑着一根细线,套在背上,控制着一根细细的弦,一只手抓着木柄,另一只手拿着一把木槌敲打那根细弦弹动棉花。只见那壮族阿哥弹了几下,汗水就顺着脸颊流下来,要是弹一匹布的棉花,那要流多少汗水呀?整把弹棉花的工具黑漆漆的,只有竹竿和手抓木柄的地方发出光滑锃亮的铜光,这铜光闪耀着“独弦琴”的年轮。

接着是纺线、挽线。搓成棉条后,就开始纺线,右手摇动纺车,左手依纺车左边的轴轮转动将棉花条拉长至80厘米,形成一股细棉线,而后手往前伸,拉长的细线会在轴轮的转动下,缠绕在一根长8寸的铁丝上,绕满后取出铁丝插进轴轮中缝,又继续绕下一个。挽线是将一根6寸长的竹签依铁丝取出的缝插进线团,纺线人左手拿一个下呈“十字”形、上呈“丁字”形的小木架,右手把棉线挽在架子上,5个棉线团为一组,挽满后取下继续挽。

我看着两个阿婆,一个在摇动纺车纺线,另一个在挽线,几个孩子的目光随着阿婆的手游移。阳光从门框斜插进来,细微的尘粒悬浮在光柱中摇晃,惊醒了屋里的织布工具,沉静的旧时光又在纺车摇把上旋转,一圈又一圈,棉线在纺车上奔跑,这是一条反向的时光路线,它通往过去的幽谧和深邃。阿婆是这条路线上的交警,耐心地牵引着我们去寻找织布的声音,她时而细心地讲解纺纱的要领,时而哼几句壮歌,迷醉在蓝色的线条里。

最后是绕线、梳理、布经、织布。妇女们把棉线用绞线机绞成线团,想要织出彩色的棉布匹,还要将多种颜色的棉线通,过拉线架,拉在两个8米左右距离的立柱盘好组线,再利用滚线轴架慢慢通过梳理盘梳理后转好线排,一般要有4~5个人共同完成,然后上架,这个过程需6~8个小时。排好线上架了就可以开始织布,织布人将棉线绕轮放进织布机里,把青、蓝、白不同颜色的棉线分别缠绕在几十根3寸长的竹筒上备用,然后,织布人坐在织布机上,双脚上下踩动踏板,双手轮换着拉紧线闸和穿递梭子,织一匹布大约需要20天到1个月左右。

制作者根据花纹的需要,换着踩踏板,并穿递不同颜色的梭子,如果织错了就得返工重来。织成的土布分一般花纹和复杂花纹,制作的土布产品有花格子垫单、花格子头帕、芝麻布、蚊子布、花椒布、人字布等近20种。白布主要用于做布鞋底子和老人过世做孝帕用,而花格子布、一色布、小花格子布用于拼缝床单和制作服饰、挂包、围腰、沙发套、桌布、头帕、门帘、窗帘等。从纺线到织成土布,前后需要1个月的时间。宽40~50厘米,长50多米的土布能做4~6床土布床单。

土布纺织工艺比较繁杂,织出的土布以黑、白、深蓝、浅蓝、靛蓝色为主要颜色,产品简洁素雅、工整清秀。要想色彩多样就要在黑、白、靛蓝、深蓝、浅蓝色的基础上加入红、黄、粉的色彩,织成的土布厚实、古朴、色彩鲜明。织出来的土布只是个半成品,还需要经过洗布、阴干、捶布、拉布等工序,才能算作成品。

这些五颜六色、花样繁多的布匹,色彩亮丽,保暖性强,经久耐用,可制成衣服、背带、床上用品等销售到市场。现如今,人们都喜欢返璞归真的物品,传统纺织的布匹在当地最受青睐,顾客们纷纷前来定制和选购。年轻的壮族姑娘们还拿着自己喜欢的布料做成鞋子、鞋垫、衣物作为定情物赠予心上人。许多壮家妇女依靠织布,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面对这些织布工具和走动的人影,我深有感触,古老的壮族传统织布工艺中,很多不为人知的辛酸、汗水和卷起布匹的喜悦,被时光覆盖,现代机械几乎遮盖了人类之前的种种巨大成就,一点点地淹没了许多器物里来自古代的光芒,织布作坊被浓缩成了一个记忆的回放。

时光却从来不淹没温暖,正屋旁边就是这户壮家人的伙房,火塘里燃着微微小火,三脚架上架着一个小鼎罐,旁边靠着一个大鼎罐,鼎罐边煨着一个小小的麽罐。阿公和阿婆坐在火塘边,阿婆从麼罐里倒出茶水,递给阿公,火光如明亮的手指般抚摸着阿婆的脸,阿公的面容雍容、质朴、平和,随着茶的醇香在屋里来回流淌……

走出屋子,一个妇女正在阳台上剪裁布料做衣服,我走过去叫她帮我量量身子,做一套壮家的布衣。我无缘做壮家的女儿,却好想拥有一套壮家的衣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