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要去走访的地方是东兰县三弄瑶族乡隆奋屯的感恩文化园,那是一块净化心灵的风水宝地,散发浓厚的感恩文化气息。
驱车翻山越岭,虽然道路曲折且不无艰险,但沿途重重高山大岭,峰翠坡绿,随风荡漾,犹如一幅幅壮观的国画令人目不暇接。行至隆奋屯山坳口,这壮观的画面突然定格在我的视线里:镌刻***总书记“有一颗感恩的心很重要,所有的人都要有感恩的心”
的鲜红的感恩名句赫然入目。此乃立园之魂,镇园之宝,动人心弦。坳间的功德泉,倒映着一排排依山而竖立的数百块的感恩碑林,映照着那璃瓦丹柱、六角飞檐的铭恩亭,与路边凌空飞架的高压电线,构成感恩文化园的主体建筑,和四周的青峰翠岭、莺歌鸟语,形成天然的立体画,引人入胜……
此胜境名园是何人图画?这还得从隆奋屯的过去和现在说起。隆奋屯山坳下两百米处的山窝住着覃氏一家。旧社会住的是茅棚陋屋,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点的是桐油灯,走的是坎坷的羊肠小道,到县城赶圩要走六个钟头。若遇上大旱灾年,必须走二十多里的山路到红水河才能挑回一担水。山穷水尽,黑雾阴霾笼罩着深山荒野,贫穷如重重大山压得覃氏一家难以喘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的阳光普照神州大地,覃氏一家跟全国劳苦大众一样翻身做主人,覃绍明七个兄弟姐妹及其子女,或供职于党政部门,或就地务农,或外出务工、经商,逐步过上好日子,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隆奋屯实现了“三通”。昔日茅舍陋屋,今天砖瓦楼阁,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电视电脑,身在边远山弄却能知晓天下大事,随时随地都能听到党中央的声音。家庭经济收入逐年增长,几个侄儿还买了小车,进城一趟仅需半个钟头,真是今非昔比。新旧社会两重天,覃绍明亲身经历深有体会。己退休的覃绍明深感今天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共产党带来的福音。为了教育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子孙后代知党恩报党恩,他萌生了修建感恩文化园的构想,即紧紧围绕“感恩”为建园的主题,采取“自觉、自愿、自主、自筹、自捐、自建”的原则并确定“自然、简朴、真情、实意”的建园理念。他的建园构想合民心顺民意,充分表达了广大怀达山民的感恩心声,获得村民们的高度赞扬与盛情支持。这事在家族亲人中展开讨论,大家感到工程巨大,资金拮据,人力不足,各自都有一些困难。但经过覃绍明的动员,整个家族很快达成了共识:同心协力修建感恩文化园,传承发扬中华民族感恩文化的优良传统,以家族带头出资为村民创建感恩文化园,作为家族践行感恩思想的具体行动。以家族的带头感恩,来带动村民的感恩教育,并使之常态化。于是,建园工程得以按计划顺利开工。他们不向政府伸手,也不打扰众多村民,不要其他村民投工捐钱,而是自捐自劳,覃氏七个兄弟姐妹及其子女自筹资金60多万元(不含劳力积累5488个工)。其中8人长期在工地施工,且施工队伍的平均年齡为60岁。有19个上班族利用休假日参加劳动,远在金城江的覃英、覃玉两姐妹,每个礼拜返回老家做两天工,礼拜天晚上赶回单位,并持之以恒。大突击时段,在外务工的20人全部返乡奋战在工地上。覃绍明年老体弱,却三天两头来工地检查督促。他们如此连续奋战5年,终于在一片数十米深的沟壑石缝中,辟建出占地5亩多的感恩文化园。
感恩文化园中排列数百块碑石,刻有数万言的感恩诗词和山歌,其中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题词、诗句和覃氏家族的感恩作品,更有众多当地的山歌。这些发自当地村民肺腑的感恩山歌,生动感人。四周群众自发瞻仰者无数,更有县、市、区内外众多游客慕名来览胜。他们或参观学习,净化心灵;或实地检查指导;或挥毫题词;或观后赋诗,点赞如潮……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原副主席、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韦继松,广西军区原副政委、少将毛国斌实地考察后,分别撰文并共同为碑林作序。中国将军书画院执行院长、少将黄万荣,不远千里前来考察,并题写“民德如山重,党恩似海深”。
园中所有碑林紧紧围绕“感恩”立意抒情,内容十分丰富。在表达对党对国家感恩的同时,也有感谢父母、兄弟姐妹、老师同学、同事朋友等的深情厚谊。一草一木,一石一碑,一字一句,庄重典雅,充分彰显了感恩和孝道的光辉。如今,当你走进这感恩文化园,细读丰富多彩的感恩山歌、诗文,欣赏如诗如画的群山胜景,瞻仰宏伟壮观的亭台楼阁,以及“为民功德千秋颂,感恩思想万代扬”的感人园联时,都令人激动不己、浮想联翩……
“山村户户喜三通,五谷丰登福满门。饮水思源应记取,千秋万代铭党恩。”这首刻在感恩文化园的小诗,就是一个普通村民的心声,是永远荡漾在红土地上的感恩精神……
感恩文化园的建成,很快成为东兰一道奇特的文化景观,成为凸显东兰感恩文化的一扇窗口,它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前来览胜观光,来客倍受这浓郁的感恩文化的熏陶而流连忘返。2014年9月9日,中共东兰县委、县政府下文将感恩文化园定为东兰县感恩文化教育基地,县里还决定将感恩文化园里的所有碑文编辑成书,作为感恩教育的乡土教材,让感恩文化的精神永远激励东兰儿女修身励志、文明进取。
知恩、感恩、报恩是做人的良心与道德的基本底线。当你走进这感恩文化园,喝一口感恩泉的水,就会甜透心肺而生饮水思源之情。当你静坐在铭恩亭下,放眼四周郁郁葱葱的山林,耳听林中传来声声鸟语和淙淙的泉鸣,沐浴阵阵山风的抚慰,就会疲劳全消、宠辱皆忘而精神振奋。这时,难道你不感到身在福中而想到只有在党的关怀下才有如此安适的日子吗?
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
“世之雄奇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感恩文化园是一道难得的亮丽的感恩文化景观,是山中普通的村民感恩党的杰作。虽然地处大山深处,却是一个感恩教育的圣地。有志气的人应该到此观光励志。在这里,当你静坐铭恩亭下,细读那高大的碑石上篆刻的“有一颗感恩的心很重要,所有人都要有感恩的心”,不仅使你回归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天、地、人合一的和谐、淡泊与纯净,更让你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隆奋屯的感恩文化园是凸显东兰感恩文化的窗口!
作者简介:罗伏龙,壮族,广西凤山县人。广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创作中心创作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散文及诗词作品在国内各类大赛中多次获奖。并编入多种选本。著有散文集《山情水韵》《爱的回音》《春华秋实》《天高地阔》《罗伏龙散文选》及诗集《罗伏龙诗词选》《伏龙诗吟》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