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于溪源
◆摘 要:随着国家现在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互联网已经对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影响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挑战。处理好网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大学生思想政治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思维方式等产生了变化,做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高度重视和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充分认识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抓住机遇,不断创新,才能切实解决大学生由于互联网的干扰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才能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培养出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一、互联网的发展
自从上世纪70年代互联网在美国诞生以来,互联网对生活的影响一直在不断加深。然而,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后才有了互联网,一开始,互联网还不为人们所熟知,此外,在公民的意义上,互联网正在变得越来越糟。由于受思想和物质的约束,互联网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因此在当时互联网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迅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改善,人们会想到需要娱乐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完美”意味着填补以前的互联网空白,不断的完善互联网接入的创新和多样化。所谓的“增长”是我国互联网用户人数有了显著的增加。自2015年中国上网以来,我国互联网用户人数已经从0人增加到了现在的近7亿人。这些数据都清楚地表明了,互联网现在已经成为了公共领域。
二、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从21世纪起,国家就高度的 重视学生在互联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已经从宣传活动转移到网络活动,明确要求高校积极参与网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新项目。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育人的需要。教育的核心是立德树人。在蓬勃发展的网络世界中,引导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为重要。网络的跨时空、及时、海量和虚拟化,影响和改变着传统教育的内涵和形式,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生活。它随时随地的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一些有害信息和不良思想和文化,让信念不坚定的大学生在虚拟世界中迷失自我。严重影响了青年学子的健康成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1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13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8%。其中,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为5.56亿,85.8%的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在大学校园里,“没有人没有互联网”。开放的互联网引入了多元思想,一些不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和社会和谐的价值观充斥在其中。
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网络不同于传统媒体,它以其独特的方式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互联网的特点来看,虽然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但一般认为,互联网的特点主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1.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与传统媒体需要特定的物质条件、固定的地点、空间和时间,在接受信息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相比,互联网更加开放,从而促进了创新理念的产生和发展。
2.是虚实统一。虚拟现实可以被认为是互联网最重要的特征。虚拟主体在虚拟环境中的虚拟活动,充分发挥了互联网的虚拟特性。然而,在互联网上,现实的虚拟环境是客观环境的内容,客觀环境反映在现实的网络生活中。虚拟代码背后的用户是一个人或一群人。
3.是互动性与单向性的统一。传统媒体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受众只是信息的接受者。在互联网上,当受众选择信息时,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BBS进行讨论。另外,互联网上的点对点、点对面、面对面交流,实际上是一种平等互动的信息交流。
4.是实时性与易逝性的统一。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使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具有即时性。然而,为了及时性而频繁进行的信息动态更新,在客观上容易形成信息的“即时性”和“碎片化”。
四、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在互联网+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与现代网络技术形成合力。针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指导思想,统一思想认识。高校党委、从事思想政治教学的老师、校园宣传员、网络管理员、辅导员,都要将该项工作摆到战略高度,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掌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为大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建立起针对性强、吸引力大,并且能取得实效的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这是在思想意识上的强化。其次,针对高校不完善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要逐步建立起合适各高校实际情况的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制度、规范,从人员配备、制度保障、技术监控三个方面规范网络运作。在对网络的管理中,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惩优罚劣,调动参与者的工作积极性。例如可根据浏览量或者好评数量等指标来评定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中文章的质量,对实施者给予名誉上、经济上的奖励。
五、结语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根据可以影响情感生成和变化的主要因素,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满足个体的利益,引导和培养其良好的心理和人格,增强教育者的人格魅力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机遇和挑战,从战略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发展,加强对大学生的深入研究,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使互联网成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
参考文献
[1]王煊,赵维.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人民论坛.2010(29).
[2]张雨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5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