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设定及应用分析

时间:2024-05-04

陆欣

◆摘  要:在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推进中,要让小学生有兴趣进行数学学习,能够提升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需要通过问题引领,让他们在问题的探索中获得知识,形成数学的运用兴趣和意识。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的现状,有效问题情境的设定与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设定与应用

随着我国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要求课堂教学更注重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课堂氛围要轻松愉悦,让学生在主动的沟通交流中进行合作学习。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多采用情景创设的方法,通过一些有效问题,让学生强化自己的思維意识,从而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笔者通过论述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指出问题情景设定方法,希望对小学数学教育提供帮助。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传统,学生兴趣不高

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弱,喜欢一些与众不同的创新问题。当前小学数学教育教师采用较多的仍然是板书教学,灌输式教学在小学课堂上屡见不鲜,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学习,互动交流性很少,教师的课堂提问方式和方法也值得商榷,提问中带有很多无效提问,比如“是这样么?”“你懂了么?”这样的提问让学生无法回答,也影响了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学好数学。

2.教学手段不够丰富化

相关的调查发现,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不足,很少利用道具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展开针对性教学或者分层次教学,采用最多的是教师讲解、学生记忆理解、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的过程,学生完成作业纯碎是为了应付教师检查,本身并不喜欢主动的思考,学习数学最需要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不了,不利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3.课堂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践

我们发现很多教室虽然刻意的在课堂情景创设教学中增加生活化的场景,但是很多问题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而没有深入进行布置,比如在教学四则运算中,教师虽然将学生分组进行了一些生活化的买东西过程创设,但是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沟通交流能力较弱,教师不能还原真实的购物环境,简简单单的就结束了情景的创设,达不到该有的教学效果。

二、问题情境设定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路径

1.创新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综合数学素养

教师要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创新教学理念,将自己的定位由教学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和解惑者,课堂争取交给学生,自己只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在学生遇到一些困难问题时,通过解惑和指导让学生自己找到解题方法,同时要增加课堂互动交流的机会,在问题情景设定时,多进行一些有效问题的设定,少一些无效问题设定。比如可以将问题情景进行故事化的设定,比如在教学数学分成问题时,教师可以采用分苹果的方式,一共10个苹果,让学生对将这些苹果合理的分给不同的同学,最后得出自己手中苹果的数量,让学生理解分成的概念和道理,教师要采用一边讲解一边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性,比如可以提问“10的分成除了可以分成8和2外,还有几种分法?你能快速的说出来么?”,可以通过游戏接力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成的速度,进而让他们具备基本的运算能力。总之,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理解特点,有意识的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将一些抽象的问题变得简单化和具体化,提高学生的认识,从小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2.问题情景活动化

教师要努力将枯燥的课堂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味性,让学生主动的投入进教学活动中来,通过一些问题的设置,让学生主动学会沟通交流,自主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教师的强迫学习来接受知识。比如在教学让学生认识长度和测量工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教学,通过多媒体演示一只正在爬行的毛毛虫,然后教师提问“一寸虫住在草地上,你能描述一寸虫有多长么?”,然后让学生俩俩合作,运用“一寸虫”当测量工具,依次摆放一寸虫,测量一寸虫的长度,当学生测量完成之后,教师要让学生自己描述测量的过程一级自己理解的长度单位,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问题情境活动化是让同学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相应的数学知识,它的好处在于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教学活动中来了。

3.问题情景的生活化

数学问题很多都比较抽象,学生有时候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要有意识的将问题进行生活化的转变,提高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比如在教学比较难以理解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中,教师要知道通过本课堂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那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设置两位同学去书店买书的画面,总共买了多少本书,每本书多少钱,总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列式计算,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比较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异同,归纳出小数加法的算法。这样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性,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在体验的基础上内化知识,提高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同时教师良好的问题设置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课堂效率变得比较高效,体现出数学教育的目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数学教育中要多进行数学问题情景的设置,采用灵活的活动化和生活化问题,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能力。同时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丰富的自学、互学和展学活动,对于数学知识进行消化理解,教师更多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汤婧.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174.

[2]王德文.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J].才智,2020(21):124-125.

[3]闵成林.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14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