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喜气洋洋,好事成双

时间:2024-05-04

◆摘  要:剪纸是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我校将剪纸作为校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体验剪纸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与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剪纸;兴趣;创新能力;传统文化

剪纸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艺术,小学剪纸教学肩负着从最基础的层面引导学生了解和热爱民间剪纸艺术的重任。学校将剪纸作为校本课程,旨在通过教育,激发学生对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的学习欲望与传承我国剪纸艺术信心。剪纸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学习剪纸,逐渐培养学生对祖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作为美术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导师,帮助学生打开这扇艺术之门。下面就《剪双囍》课例展开分析,探讨与分享在剪纸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一、案例设计背景及说明

(一)案例背景

《剪双囍》一课要面对的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近三年的剪纸学习,大部分学生对剪纸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剪纸的基本技法。升入四年级后,学生已经对基本的对折、二方连续、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剪纸等技法基本掌握,能够初步运用这些基本技法进行剪纸实践,双囍字在喜庆的节日中非常常见,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可能对双囍字还有印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进行学习,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对剪纸学习的热情,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剪纸囍花的文化、历史和来源,探究囍花的特点及寓意。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剪纸囍花的技法,用折剪法设计一个有创意的囍花纹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剪囍字,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提高动手制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运用折剪法设计制作一组剪纸喜花纹样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花纹设计。

难点:在简单的双喜字的基础上设计更加丰富多样的喜花纹样,启发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教具、范作、材料等。

学生准备:剪刀、铅笔、橡皮、彩色折纸、胶水等。

二、课堂实录

(一)激趣导入(3分钟)

1.播放视频,导入课题。

教师活动:电脑播放新人结婚时的视频。(大街上锣鼓声、鞭炮声震耳欲聋,一群人围着一对新人进入房内,室内被各种红色的窗花、气球、彩带等装饰物包围,营造出一副喜气洋洋的新婚气氛。)

2.教师提问:同学们,从刚才的视频中,你们观察到最多的剪纸图案是什么?

学生活动:是红色的喜字、喜花剪纸。

教师活动:红色的囍花带给你一种什么感受呢?

学生活动:喜庆、热情、奔放、欢乐、吉祥、温暖、幸福……

3.教师向学生讲述囍字的来源。

(据说这种习俗起源于宋朝……)师向学生讲述王安石:“巧对联成双喜歌,马灯飞虎结丝罗”的故事。

4.小结。

双囍字是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每当有喜庆和欢乐的事情的时候,人们都喜欢贴囍字,因为它象征着喜庆、吉祥、幸福。同学们想把这门本事学到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双囍字的剪法。(教师板书课题:剪双囍)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师通过视频以及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囍字的由来,请同学们回想起日生活中见到囍字的情景,激发学生对剪双囍字的学习热情,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剪双囍。)

(二)自主探究(8分钟)

1.分析喜字的结构特点(找对称轴)。

教师活动:出示投,双囍字。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找出这组囍字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学生活动:都是对称图形。

教师示范讲解喜字的折叠方法(师拿出提前剪好的囍字,在投影上演示囍字的折叠方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教师活动:一个复杂的囍字经过几次折叠变成现在的简单图形?

学生活动:2次。

2.小组观察讨论。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折叠后的囍字图形,你们能照着老师的字样剪出囍字吗?(小组讨论后总结剪制方法向老师汇报)

3.教师小结囍字剪法的关键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剪囍字。(教师提醒学生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4.学生汇报在探究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边点评学生作品,边找出剪错的原因。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师通过演示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囍字的字形,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再通过自主探究、亲自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讲解示范(7分钟)

1.教师示范剪纸制作过程。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剪囍字口诀,请学生齐读,教师示范:第一步:先沿纸的中线连续对折2次;第二步:找出开口和封口(彩纸可以打开的一边(多层)是开口,不能打开的一边是封口),画出1/4的囍字结构;第三步:用剪刀剪出囍字(如图1)。最后展开贴到我们提前准本好的邀请函、手提袋、贺卡或信封上(教师板书:折-画-剪-粘)。

教师活动: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赶紧动手剪一下吧,看看谁剪的囍字最漂亮。

(設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双囍字的折法与剪法,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有一个具体形象的认识,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增加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学生由变被动学变为主动学。)

(四)想象创作(15分钟)

1.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事项:

(1)对折后,注意区分开口和闭口。

(2)两个“口”字对齐。

(3)横画粗细保持一致。

(4)将剪作品粘贴在邀请函、手提袋、贺卡或信封上。

2.教师视频播放优秀囍花作品与喜庆的音乐,学生边欣赏边创作,进一步体验民间剪纸的魅力。

3.创新表现。

(1)学生剪完作品后,教师请学生在小组内评选出最好的囍字,请学生们取长补短,组内交流讨论。

(2)教师活动:教师小结学生作业。课件播放日常生活中有造型的囍字,请学生欣赏。

教师活动:同学们,你们真棒,这么快就掌握了对折法剪双囍字,但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新颖的双囍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①出示幻灯片;②出示教师作品。

(3)教师活动: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看到的这些新颖的囍字,那些部分发生了变化?

学生活动:外形、横、竖、口字。

(4)教师出示外形、横、竖、口字发生了变化的双囍字,给学生欣赏(如图2)。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开动你们的脑筋,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再设计一个独一无二、新颖的双囍字吧。

4.学生創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实践制作可以进一步体验民间剪纸的魅力,激发创作剪纸的热情,了解和掌握剪纸的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五)展示与评价(8分钟)

1.展示。

请学生将作品按要求贴在提前准备好的邀请函、手提袋、贺卡或信封上(注意粘贴的形式美),并将粘贴好的作品挂在黑板上老师准备的“囍”树上。

2.评价。

每一小组派代表上讲台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囍“物”,评出最美奖、创意奖;教师再点评总结学生的作品,就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提出表扬鼓励。

3.发放本节课学案,请同学们完成学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学生评价及教师的点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表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六)拓展延伸(1分钟)

师:视频播放民间剪纸作品《福字》,请学生欣赏。

同学们,囍字的寓意与剪法我们知道了,那么这个《福字》的含义你们知道吗?希望同学们课下能通过各种方法去学习探究学习《福》字的含义与同学分享。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欣赏各式各样的民间剪纸《福》字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学生上面自主探究的环节相呼应。)

(七)小结(1分钟)。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剪纸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了双囍字的文化与寓意,还学会了囍字的折法与剪法,下课后可以把你们手里贴有囍字的手提袋、明信片以及邀请函、信封等送给你身边的同学和老师。当然,老师也有一封贴有双囍剪纸的邀请函送给大家:下节课希望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探讨剪纸中的“福”文化。

三、教学思考

本次在《剪双囍》课例的设计上,笔者在各个环节上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环节的梯度明显。以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将本节课的重难点:双囍字的折法、剪法与创新之处逐一解决,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加深学生对剪双囍字的认知。

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对“囍”字剪的大小把握的还不是很好,个别学生剪的“囍”字较小,主要是在画这一环节出了问题,画囍字结构的时候如果画的较小,就会出现剪出来的囍字过小的情况。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应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接受能力,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使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课堂当中,反馈其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优化小学美术剪纸教学课堂环境。

参考文献

[1]梅雪林,李思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M].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2018:4.

[2]刘志华,张会娟.中国民间故事 小学部分 名家导读版[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7:158.

作者简介

郑蓓蓓(1989.02—),女,河南周口人,华中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广东省中山市东凤镇东罟小学教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