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

时间:2024-05-04

吕维爵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教育模式也逐渐增多,确立了更加开放的教学制度,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培养人才方式和方向的巨大进步。当前,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公认的教育理念。而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在创办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为了更好地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我们就需要根据我国教育的现状,结合教学实际,探索出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本文就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做出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学校开展教学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是为了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解决困难。而获得这些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学生思维的发展水平。在小学课堂教学的所有课程当中,语文无疑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优势学科,语文知识具有极强的发散性,学科本身的时代性和人文性,且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严肃、认真。因此,学校和老师应该从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开始做起,全方面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现状分析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中,虽然已经有很多语文教师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但是,仍有不少的语文教师坚持原有的应试教育理念,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在教学时,单纯地给学生教授语文知识,把学生的语文成绩看作是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准,以提高语文成绩当作语文教学的唯一目的。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片面地接受着来自教师的知识灌输,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被忽略,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也没有得到体现,师生之间没有足够的课堂交流,从而导致课堂氛围越来越沉闷,有些学生甚至产生了厌恶学习语文的不良情绪。这样一来,不仅没有达到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目的,还让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渐地丧失了学习语文的热情。在这个时候,难在课本中的语文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丧失了原本的独特魅力,而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而已。受应试教育影响下的教育模式是很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语文老师要利用创新型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能够拥有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的动力。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必要条件,它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学生没有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教师也无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语文教师更应该重视这些在当前教育中所出现的问题,看清传统教育理念下落后的教育模式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阻碍,认识到自身在教育中所出现的问题,找到这些问题的根源,才能够对症下药,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提高策略。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创新意识能够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更加活跃,脱离枯燥无味的刻板内容,能够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使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更加轻松愉快、充满乐趣,学习的效率也会随之提高。我们每个人都会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小学生也不例外。因此,有很多小学生之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创新意识,归根结底,其实还是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课堂氛围是比较严肃的,学生们不敢在课堂上讲话,不敢表达自已的观点,久而久之,学生们也会逐渐的遗失创新意识,只会埋头学习。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刻处于主动的地位,并且还能够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语文学习来说,如果学生对学习语文有足够的兴趣,那么他们就会愿意主动地花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语文,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语文老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确定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建更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因此,语文教师必需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明確这一点,首先就可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上。如《纸的发明》这篇课文,它通过叙述人们在没有发明纸时用文字记录事件的不利之处以及人们是如何发明纸的过程,说明了造纸术对人类社会的贡献。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关键信息和提示,正确的叙述纸的发明过程,并且能够说明造纸术得以继承的原因以及对我们生活的作用。教师在讲授这篇课文时,可以利用我国的四大发明作为新课引入,然后将重点放在造纸术上,利用几个问题让大家对学习这篇课文产生兴趣。比如,最开始的纸是什么样子的?在没有纸的时候,人们是怎样记录事件的?纸是谁发明的等等。接着,再让同学们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学生就能够对这篇课文有更深的理解。

2.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能够拥有自我想象的空间,这在很大程度卜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具有创新性,能够帮助学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思想束缚,而这正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来源。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脱离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下教育模式的约束,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想象。语文老师可以利用小组司论的方法,让同学们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并且在同学们交流之后,鼓励学生说出小组的交流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要让同学们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鼓励同学们说出不同的看法,以达到拓展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目的。比如在教学《秋天的雨》的过程中,雨是一种自然的天气现象,因此,即使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熟悉不过的。所以,教师在讲解完课本知识之后,可以让同学们回忆作者在文中是怎样描述秋天的雨的,再让同学们说一说他们印象中秋天的雨是什么样子的。读一读文章的句子,作者哪里的用词比较好?秋雨将我们一起带进了秋天,那么我们会看到怎样的秋天呢?学生们就会回答:“美丽”、“丰收”、“凄凉”、“凉爽”……然后,再让他们说说理由。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更加了解秋天的雨的不同意义,延伸了课本内容,也延伸了自己的思维。

3.建设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实践的过程能够充分的锤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活动,也就是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语文教师就需要为学生制定课堂活动,让他们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取得经验,提高自身的能力。然后,通过反思和总结经验,找到自身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做出反应,为培养创新思维打好基础。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班级活动,比如朗读小比赛等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表演性朗读法是我们探索新型教育方法的一个发现。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比较弱,然而通过表演性朗读,通过分析文章,可以让学生快速地掌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部编版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就有很多能够使用表演性朗读方法的课文。例如,在讲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守株待兔》时,老师要明白这则寓言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就是本篇课文学习的难点,并且这则寓言不是以白话文写的,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师再对文章中的陌生字词加以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做完这些工作以后,语文老师可以举办一个小型的表演性朗读比赛。让同学们思考如何朗读这则寓言。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明白这则寓言的真正含义,还能够在朗读比赛中挖掘自己的思维潜力,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朗读能力,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愉快。不少的实践活动也证明,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进行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具有积极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而且对国家未来的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也有促进的作用。但是,能力的培养过程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在创新思维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具备创新意识,能够通过改善教学活动和教学环境来帮助学生提高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献

[1]侯霞.展开想象——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536.

[2]文金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课程教育研究,2020(17):54-5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