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唐文超
◆摘 要: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熟悉生活,丰富学生的积累和体验;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来自生活中的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实际;联系;运用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生活在挖掘数学,让数学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以人为本,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宗旨。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存在着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一、创设情境、贴近生活、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新课,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例如,在我校一次数学公开课,一位老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是这样导入的:教师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见到过哪些物体上有圆”?学生举了很多例子:圆桌的桌面是圆的,一元钱硬币的面是圆的,光盘是圆的,汽车的轮胎是圆的……教师又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而不做成正方形的和椭圆形的?”学生回答:“做成正方形和椭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不平稳。”“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平稳呢?”教师的追问令学生难以用学过的知识做出科学、准确的回答。教师就此引入新课:“今天研究了圆的特征,同学们就会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学生带着急切心情进入了新课的学习。教师善于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出发,使学生看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就是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极大兴趣,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二、引导实践、鼓励学生实践探究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的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力求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情况:“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表演:以小组为单位,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作演示,表演场地在教室内外自由寻找,过6分钟后集中交流表演情况。学生们兴致勃勃开始了自己的演出。通过这次实际演练,使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另外,对于一些教材中实践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我尽力为学生提供大自然的舞台,把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教室)转移到室外,让学生处于实际环境中学习新知。比如,我在叫三角形的面积时,完全放手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去拼一拼,摆一摆,通过实际操作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通过旋转,平移得到一个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可以看出三角形的面积是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一半,这样就顺利得出三角形的面积是底乘以高除以2。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情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努力把问题情景生活化,使问题情景的创设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知识背景。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看待和处理日常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学习数学。例如:“常见数量关系的应用”,老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没有给自己或父母买东西呢”?买了什么?买了多少?用了多少钱?由此学生知道“单价、数量、总价”这是常见数量关系,运用一组常见数量关系还能解决生活中问题。然后出示“小明用30元钱买学习用品,练习本每本2元,钢笔每支5元,要买两种或三种学习用品,可以怎样买?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演算,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掌握知识,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
四、鼓励学生把课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
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课本上经过数学处理的问题。学生只要按照学过的解题方法,一步一步地去解决就可以了,但一碰到实际生活问题往往显得不知所措。特别是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一堆数据符号前,自然而然产生一种乏味厌学的情绪。长期发展下去,学生有可能产生一种对数学的恐惧感。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完全有必要让学生用数学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把丰富多彩的生活展现在课堂。如学生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后,可以在教学中展现一把松散的椅子,让学生说说怎样修理?为什么?并把修理的过程画成一个简单的平面图,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中处处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教完轴对称图形后,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马路旁、街头上,让他们自己观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轴对称图形。有的说“房子”、有的说“汽车”……他们把日常生活中每天看见的有关的物体一一找了出来。学生的这种自觉参与,大大丰富了他们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同时也让他们深深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
五、提倡善于思考,感受成功,培育创新
要想创新,就必须勤于思考。对于小学生来说,不要求他们创造数学知识,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数学思维去观察,分析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创造精神,是很有必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条新颖解题思路,编一道应用题、小发明、小创造等都是创造思维的结果,所以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推进教学素质。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在现实世界在寻找数学题材,训练数学能力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注入生活内容,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數学。
参考文献
[1]周玉仁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王策三.教学实验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3]王守恒.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