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李平
◆摘 要: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过程之中,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只有保障公民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才能够推动和谐社会的高效建设,作为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场所,学校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国许多中学开始站在宏观发展的角度,结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要求,立足于历史课程的具体情况积极的将法律意识的培养融入其中,更好的体现教学的实践作用和价值。对此,本文以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为分析对象,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相关策略,为实现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初中历史;法律意识
作为初中教育阶段中的重点学科,历史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关键的作用,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必须要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立足于学科教学的现实条件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采取恰当的策略及手段,保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积极的学习不同的法律知识,实现自身的良性成长和发展。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我国许多老师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直接采取较为传统的策略和手段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引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直接被忽略,大量的教学资源被浪费,师生之间的联系和互动较少,实质的教学质量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尽管我国一直以来积极倡导素质教育并推动新课程改革,但是所取得的效果不容乐观,老师在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安排的过程之中没有将历史课堂与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相联系,其中法律意识的培养直接被忽略,实际的历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存在许多的差距,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有待提升,当自身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是权益受到损害时,难以真正的利用所学到的法律知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初中历史课程中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方法
(一)通过辩证使学生构建正确的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必须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其他学科相比,初中历史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学科的跨度较广,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在将该学科教学与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相结合的过程之中,老师可以采取辩证的形式引导学生站在宏观的角度,对现有的法律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从而更好的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以老师的简单知识灌输为主体,学生难以集中个人注意力接受老师的引导。对此,老师可以采取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其中辩论的形式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老师需要结合学生历史学科学习的具体条件,积极举办不同的辩论赛,让学生在辨证的过程之中深入了解不同的法律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借助历史故事进行教学
历史故事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资源,老师需要积极抓住这一教学资源的核心特点,关注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提升,大部分的历史故事中蕴含有不同形式的法律知识,老师可以利用历史故事来落实后期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历史故事分析之前,老师首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主体需求分析,正视历史故事学习过程之中的具体表现,及时了解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情况和程度,以此来采取针对性的历史故事应用方法及策略。其中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尤为关键,法律意识与初中历史课堂之间的结合对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老师需要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着眼点,选择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的历史故事,保证学生在老师的有效引导之下实现个人学习能力的稳定提升,真正的掌握法律知识的学习技巧,不断的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在主题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还需要掌握课堂教学的关键和核心,借助历史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主动的进入不同的学习状态,参与各种学习实践活动,老师则应该通过高效课堂的构建来为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外部空间和环境。
(三)转变教学理念
老师所采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质量及效果,为了更好的体现历史教学的作用及价值,在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过程之中,老师需要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理念,以为素质教育服务为出发点,了解目前历史课程教学的核心要求,保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实现良性成长和发展。其中传统的教学理念直接以老师为主角,老师将分数作为最终的价值追求,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非常的明显,实质的人才培养效果不容乐观。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之下,老师首先需要构建完善的研究理论框架,积极加强教育体系的构建,掌握正确且科学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突破唯分数论,尽量避免个人的功利性学习,而是不断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主动学习和实践来掌握历史学科学习的技巧,从而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提高个人的法律意识和修养。
教学理念的转变对老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老师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学实践的出发点,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缺陷及不足,在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引导之下积极践行层次化教学模式。比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老师可以利用情感体验的形式进行教学,了解该历史阶段中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条款,让学生在主动感知的过程之中弥补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经验上的不足,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深入的了解历史故事的实质情况,从而在自主分析的过程之中实现个人法律意识的有效提升及培养。
三、结语
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升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培养时间较长,因此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关注理论教学与实践研究之间的紧密联系,掌握正确的培养技巧和策略,积极促进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
参考文献
[1]孙秀刚.初中历史教学中公民意识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5(15):10-10.
[2]高中历史教育中青少年法制观的培养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