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学生关键能力的教师在职培训

时间:2024-05-04

摘 要:《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教师在职培训要紧紧围绕学生关键能力设置课程,把握关键能力体系,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培训实效。

关键词:关键能力;教师在职培训;基本要求

教师的在职培训,从根本上来说,是用“贯穿一生的教育”来代替“管用一生的教育”,是为教师提供一种调整自己的教育思维和改变学习习惯的专业学习机会。然而,无论在培训的内容和手段上,还有如何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一直是困扰在培训过程中主要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在职培训,要围绕学生关键能力培养进行,创新培养培训课程模式,不断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一、关键能力的内涵

《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

培养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学会学习、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的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过集体生活,学会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遵守、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创新创造。

培养职业能力,引导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树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践行知行合一,积极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关键能力对教师在职培训的要求

1.认知能力对教师在职培训的要求

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我们一般所讲的智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主要依赖于人的认知能力。世界在不断发展变化,知识更新时刻发生,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要以自己的智慧去启迪学生的智慧,要用自身的人格涵养学生的人格。“教师应该很好地掌握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系统运转的规律,懂得获取什么信息和如何应用信息,应该具备帮助学生解释迷惑、领悟到真意所在的能力,具有培养学生获得真正创造力的能力,具有与人共事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教师必须学习不辍,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新的挑战使得他们的工作更艰难复杂,需要更多的知识。”

2.合作能力对教师在职培训的要求

学会合作、学会共同生活是新时代学生必须具备的生存能力。从根本上来说,承担起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不是一位教师,而是整个教师团队;不是一间教室,而是整个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绝不意味着教师个人的单打独斗,而应当是在一个实践共同体中的社会建构。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人类的学习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进行的,是一种社会活动。首先是作为社会合作的活动出现,然后才是个体内部进行的思维活动。不同的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而合作与对话可以使差异成为一种资源——从不同的侧面看待事物,形成更为丰富和趋近事物全貌的见解。同时,差异也就是合作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有研究表明,教师教学的新观念大都是从自己的同伴那里学来的,在合作氛围浓厚的学校,90%的教师这样认为;在合作氛围淡薄的学校,教学的思想状态总体上往往停滞不前。

衡量合作品質的高低,关键指标之一就是,彼此在合作过程中可否生成一些新的理念和知识,以持续地支撑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因此,在职培训既要引导教师个体修炼,更要创造条件,使教师主动地与他人合作,感觉到合作对自己专业发展的意义,而且也会尽最大可能避免合作中的浅层次对话交流问题,生成真正有意义的知识。

3.创新能力对教师在职培训的要求

我们的教育必须努力把“创新”两个字注入到青少年的精神内核,让他们拥有创造的欲望。这就必须从改革教育思想着手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从封闭型教育走向创新教育,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在了教师的身上。教师的创新精神直接影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

在职培训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思想观念上,培养教师从传统教育向创新教育发展。二是在教育教学方式上,培养教师从机械重复向专业化发展。三是在工作方法上,重视培养教师从知识传授向引导创新发展:

第一,要对学生多方面的尊重;第二,教师要摒弃陈腐的教学方式,将传统与创新有机的结合起来;第三,培养教师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重视教师在教育技术的信息化的应用。四是评价方法上,从多元性、发展性评价中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4.职业能力对教师在职培训的要求

在职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职业能力,教师要深入了解社会需求,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要做师德典范,教育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特别是将来参加工作后,可能理想与现实之间有太大的差距。培养学生践行知行合一,积极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学生利用节假日等课余时间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活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从而积累社会经验,为将来的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会昌.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心理发展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121.

[2]国家教育发展与研究中心.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二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283.

[3]靳玉乐.合作学习[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90.

[4]古德,陶志琼等译透视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606.

作者简介

侯明(1974—),男,汉族,四川成都,大学本科,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教育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