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在变化中成长

时间:2024-05-04

代桂春

摘 要:新教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好材料,它可以使学生在趣中学、在学中发展兴趣,积极主动地培养各种能力。新教材还强调,教材的使用时,要机动灵活,合理取舍,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要求教师多动脑筋,善于使用教材,才能真正实现乐中学、学中乐,培养学习能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新教材;使用;培养;兴趣;合理取舍

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有不少的收获,也遇到不少的问题与困惑,新课改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能力。考试制度也随之作了大幅度的调整,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新教材适应了这种形势的要求,它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动脑的时间和空间,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思路和灵活性。

1图文并茂,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

新教材的另一个特点,是一改以往教科书灰头土脸的面貌,在课文中插入了大量的图片。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变的色彩缤纷,生动活泼。每一课的导言用小字标出,使我们一翻开书就能看到;而正文用宋体字书写,字体较大,内容不多但很明了;另外,在课文中还随处可见一些“相关链接”、“拓展延伸”、“阅读感悟”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充分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生大多是13、14岁的年龄,他们还处在用眼睛感知世界的阶段,对于色彩、画面不仅敏感而且有浓厚的兴趣,所以在课文中插入的大量彩色图片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培养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

2大量的活动成为新教材的又一个亮点

新教材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开拓多种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多方面能力的新世纪人才,而活动成为新教材的又一个亮点。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活动既可以放松我们绷紧的神经又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所学内容,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我们不仅感受到玩的乐趣,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更加牢固。

3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首先,在案例、活动设计等内容的选择上,注意选择适切的、在现代生活中仍富有生命活力的材料;其次,教材语言尽可能引入传统文化经典。最后,在内容的处理上,积极思考和探索融入方式。

4精心设计问题,增强思辨性

学生与教材的关系应当是面对真实生活的对话、感悟、体验的关系。教材用学生的视角思考和表达,充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对话,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情感。

5贴近生活,而又引领生活

生活是具体的,也是复杂的。教材以学生具体而复杂的生活为起点,将各个资源的内容、活动设计、组织编排等的目标聚焦于道德价值观的探讨,引导师生一同发掘并践行正面价值观,采取以价值观为中心的视角去组织和分析材料,在活动后用正文进行引导。

6歌曲的借用

在教学中还可以使用一些大家非常熟悉的通俗歌曲,如讲到家庭、父母这一知识点时,可以用《时间都去哪儿》让学生从歌词中感受到父母的爱,涉及同学、朋友这一课时,可用周华健的《朋友》,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道德与法治》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下应运而生,有强大的生命力,教师一方面认为教材编得好,一方面却感到难以驾驭。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遇到了一些困惑于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6.1新教材版块内容多,课时紧,难以取舍

新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在原编教材有大幅度改变,而教学材料过多,教学中匆忙感是必然的了。所以既要完成教材中的内容,又要应对考试而增加大量练习。教师常常带着不踏实的感觉结束一个单元的教学。由于教材设计得比较具体细致,相对地限制了教师在某些环节上的想象和发挥的空间,降低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期盼度。从而,教师在备课时就容易产生对教材的取舍念头,但又难以掌握取舍的“度”。

6.2以新教材的使用,带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转变,有时难以自控

新教材一改旧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以情境教学策略引入新授内容,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去感知新知识,从这方面来看学生动得多了,教师动的少了。而且教材删减了繁、难、偏、旧的内容,学生学习起来也比原来要轻松的多,课堂上学生们能大胆想像、认真探究,对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大有裨益。

6.3许多实践活动老师花了时间准备,最后学生还停留在现象表面

实践活动方面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上网查资料是常见的形式之一,事实上难以做到这一点。信息技术课有自己的教学任务,有限的微机课时间不可能让学生有很多时间去查资料,查到资料怎么办?这样以来,上网查资料也就变成了教师的工作。

6.4如何真正体现學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提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教材内容及形式上的活泼有趣,学生在上课时的兴趣确实比以前有所提高,从自己上课情况及听别人上课的感受来看,我觉得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并没有也很难有实质上的变化。课堂上的热热闹闹,但还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在备课时还是按自己的认知规律和对教材的理解来设计教学环节,学生参与教学都是老师的安排,教师依然是重“教”,而不是重“学”,因此,在新教材使用中,如何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也是我们应关注的问题;以上几点是我在新教材使用方面的困惑和思考,新教材的使用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变化,它实质上也将促使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目标的扩展、教学手段的变化等方面。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解决新教材所带来的一系列难题,适应新的变化和需求。

参考文献

[1]课堂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中学教法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