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刁艳杰
“近1/3的粮食被损失和浪费”“目前全世界约有6.9亿饥饿人口”……参加本次会议的50多个国家,涉及全球主要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70位嘉宾在交流时对上述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数据深有感触。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从收获到零售各环节,全球粮食损失率达14%,零售、餐饮和消费环节浪费率达17%,年损失达4000亿美元,相当于12.6亿人口一年的口粮。该组织总干事屈冬玉认为这暴露出农业粮食体系运转不良的弊端。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驻中国、韩国和朝鲜国别主任马泰奥称,据联合国最新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与营养状况》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共有7.2亿到8.11亿人口面临饥饿威胁,农业用地中30%的粮食没有得到消费。
“世界近1/3的人口无法获得充足的粮食与营养”“如果单纯增加产量而不解决浪费问题,无法解决人口饥饿问题。”马泰奥说道。实现粮食安全需要“加法”“减法”一起做。“加法”是增产,“减法”是减损,减少粮食产后损失等同于粮食增产,是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良田”。
一方面是粮损浪费,另一方面是粮食安全。去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国际粮食供应链遭受冲击,价格上涨、供给趋紧,有近20个国家采取粮食出口限制。同时,一些国家突发沙漠蝗灾,叠加疫情影响,加剧了粮食安全恐慌,个别国家甚至进入了紧急状态。减少全球粮食损失和浪费被认为是提高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在之前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说道:“节粮减损,因为重要所以需要重视,因为紧迫所以需要解决,因为复杂所以需要合作。”中国适时举办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搭建各国开展粮食减损工作经验及成果的交流平台,研究解决人类共同关心的粮食安全、减贫脱贫等全球性问题,共同应对风险挑战、携手维护粮食安全,充分展现了中国作为世界负责任大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有力促进了国际交流合作。
在开幕式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指出,习近平主席对此次大会高度重视,专门发来贺信,呼吁各方携手合作推动粮食减损,为实现“零饥饿”“零贫困”目标贡献力量。
谈及解决粮食损失浪费问题,与会代表提到最多的建议是树立减损共识,加强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国际合作,落实政策法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王凤忠分析称,损失和浪费是两个主题,出现在良种、良法应用,收获、仓储、运输、加工、消费等不同环节,这需要通过科技创新、信息技术运用、政策落实等,有针对性地解决环节漏洞,形成全产业链的智慧“坚持”。
对于储粮减损,浪潮智粮产品部总经理荆世华表示,应支持节粮减损技术和装备研发推广应用,充分运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大绿色科技储粮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融合,保障仓储环节的节粮减损和优粮优储。
智利驻华大使路易斯·施密特认为,物质充裕的文化形成了一种错误的理念——轻易造成浪费,要通过公共政策影响营销和消费者行为。法国驻华大使馆农业参赞周佳阳倡议,各国进一步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约束浪费行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晓洁则提出“食育”培养体系,使人与食物建立情感联系,逐步树立正确的食物消费观。
“损失和浪费是有办法解决的。”马泰奥介绍说,IFAD在中国、东帝汶、肯尼亚等发展中国家开展了诸多粮食减损实践,减少浪费不仅要做到终端节约,更要重视前端节源。“国际社会要加强交流借鉴、推广先进做法。”马泰奥说道。国际社会在粮食增产减损方面有诸多成功实践。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全球运营执行主任乌里·库曼分享了“植物智慧”项目。该项目已影响全球5400万农民,增产达20%。受益国家之一的赞比亚,玉米净收入提高30%,极端贫困率减少5个百分点。
包括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内的多个国际组织代表表示,期待通过南北合作、南南合作及三方合作,跨国、跨区域和跨洲传播知识、促进对话、分享专长,推动建设更高效、包容、有韧劲且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粮食体系。
近年来,中国粮食行业弘扬“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优良传统,不断强化节粮减损理念,持续推进节粮减损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持续多年的努力下,农户科学储粮专项、‘粮安工程建设、‘智慧粮库建设以及原粮‘四散化运输、粮食适度加工,特别是目前正在推进的优质粮食工程等专项行动,在粮食收购、储藏、运输、加工、消费等环节取得了明显的减损成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副司长张成志介紹。
在粮食收购环节,中国自2007年起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工作以来,为农民配置农户储粮装具1000万套;在粮食储运环节,狠抓储运减损技术应用促进保质降耗;在粮食加工环节,全面倡导适度加工、合理加工,开展大宗粮油适度加工技术研发及成果推广,积极挖掘米糠、豆粕等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潜力;在消费环节,利用世界粮食日、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平台,通过多种媒介、多种方式,普及节粮减损技术和爱粮节粮、营养健康消费知识,强化依法减损,全方位构建粮食减损的法律规范体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