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再议构建初中历史课程主体教学方法

时间:2024-05-04

摘 要:初中历史教学相对难度较大,学生知识储备不足,教师与学生代沟颇深,如何把历史课上的生动有趣是教师的一块心病。给历史课一点深度,是可取的选择,避免直接灌输,启发学生主动学习。

关键词:历史课程;深度;主题课堂

历史应该是一门比较有趣的课程,在外人看来,初中历史课是有许许多多的故事构成,而且这些故事又非常生动有趣,所以,学生总是听得津津有味。实际上,却未必如此,一来如今课本的编排涉及王朝更替、宫闱秘史、英雄传说等所谓的“有趣故事”甚少,基本按照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对外关系四个严肃的纬度展开。二来讲故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把故事讲的生动幽默更是难上加难。历史真实事件本来不怎么有趣,在课堂上一板一眼的讲出来也没什么效果,只有通过演绎虚构并以夸张的语言讲述,方可逗乐全场,但这是有难度的,或许相声和小品演员更适合担当。三来历史课堂不是剧场,一笑而过并非目的,体验、感悟、思考、成长才是历史课程的宗旨所在。所以,处心积虑的讲故事未必就是理想的历史课。

但理想的历史课又是什么?又似乎无法回答,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初中学生年龄小,阅历少,知识面窄,而老师却是成人,与学生之间有宽阔的代沟,有时候为了举例说明一个难题,而学生对这个例子却一无所知,可谓悲剧。但引发思考的前提是取得学生的共鸣,孩子能够完全理解问题,又有能力驾驭问题,这就要基于历史,立足于实际,着眼于生活。我在教学中常常苦恼,一节课总是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甚至把有趣的历史课上的“没意思”,就算备课再具体详细也无济于事,这就是教法出了问题。近年来,各种教育思潮理念如雨后春笋,各种教学模式也粉墨登场,但经验总是别人的,模仿不来,有时候就歪嘴和尚念经——老跑调,因为经没歪,嘴歪了。无奈之下,我只有低头寻思,果然有所收获,那就是给历史课一点深度。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是近年来基础教育学研究的成就之一,大量的实践表明,情境教学法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在讲述“开元盛世”一目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话说开元年间一个长安市民的一天,早晨起床后,用完早茶早餐,就开始在院子里用麻布做衣服(孩子对麻非常熟悉),过了一会,他出门到隔壁商店买了一些日用品和蔬菜,开始筹备午饭,午饭的主食是米饭,还有两菜一汤,分别是蘑菇炒肉,西红柿炒蛋和菠菜汤。下午,他乘坐筒车去集市溜达,碰见一些各种肤色的外国人,戴白帽子的阿拉伯人比较多。故事讲完以后,分组让学生讨论,故事里哪些事是可能发生的,哪些事不可能,并说明理由。学生一下兴趣倍增,积极从课本中寻找依据,他们很容易的找到:米饭、早茶是可能存在的。随着讨论的深入,有的学生回答筒车不是交通工具,也有的孩子看到丝织业发展就回答穿麻布衣服不可能(回答错误),对于碰到外国人,学生认真读书基本都能肯定。最后不能解决的问题就是麻布衣服、早上购物和午饭两菜一汤这三个问题,而后者也是本课的难点和重点。当几名学生尝试回答失败后,我告诉他们:该市民买东西这一现象不可能发生,学生就更加好奇了,我提醒他们,答案就是某一页,你们仔细寻找。最后有一名同学看到“市”“坊”分区,说明住宅区和商业区距离较远,从而断定家门口对面没有商铺,全体同学恍然大悟。其他两个问题,因为学生确实没有了解,我予以解释。

二、激发情趣,活跃思维,提高表达能力

初中历史课程的根本宗旨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分析、归纳、表达都是全面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学习“赵州桥”这一知识点,我在多媒体上展示了石墩桥、玉带桥、彩虹桥、赵州桥的照片,我提问学生:“假如你家门前有一条大河波浪宽,你希望建造那种桥梁?”,学生经过短暂的思考,便能回答彩虹桥漂亮,但不行走使用不便,适合旅游景区,石拱桥结实,平面桥用途广泛,石墩桥则不好看,也不耐用。学生发言完毕,我就很容易总结赵州桥设计的智慧。

三、合作探究、倡导思考

合作探究在学生之间展开,适合提出比较有深度的问题,简易问题在合作探究中没有意义。在学习唐朝《对外友好交流》一课时,我给学生讲述了古代藩属外交,朝贡贸易等知识,也比较生动的讲述了日本人的好学精神,最后,我让学生分组思考:唐朝时的对外交往中,来我国的人和我们出去的人有什么不同?我们和外国人的动机和目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容易回答:日本和新罗派来的都是商人或政治家,前来学习,唐政府派出去的都是修佛高僧,宣扬佛法或普度众生。于是一个新的问题就产生了:为什么人家对我们的制度、文化、技术有兴趣,而我们只对佛教有兴趣?这一颇有难度的问题,会让学生抓耳挠腮。

以上案例,或许只是所谓“主体课堂”的冰山一角,但设计起来确实不易,关键是有的问题学生根本没有心思去想,所以前奏又非常重要,或是知识的铺垫,或者生动的印子,或者是生活的延伸,都非常必要,否则学生无从下手,一脸茫然。

参考文献:

[1]杜芳主编.新理念历史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折向东(1980.04~ ),男,汉族,甘肃庆阳人,中学二级教师,从事中学历史教学与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