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窦磊磊
摘 要:为了进一步摸清铜川市项目建设情况,发挥固定资产投资对铜川市经济结构转型的引领带动作用,我们深入基层,先后走访了60个项目建设现场。以现场考察、座谈交流等形式,了解项目建设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关键词:项目建设;资金土地;优化环境
一、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出现较大回落的情况下,铜川市仍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1~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12.48亿元,同比增长20%,高于全省14.3个百分点。
从产业结构看,一、三产投资增长稳定。1~5月全市第一产业投资9.29亿元,同比增长21%;二产投资38.91亿元,增长8.6%;三产投资64.28亿元,增长28%。
从增长因素来看,基础设施成为带动铜川市投资增长的主导力量。1~5月完成投资33.74亿元,同比增长114.3%,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率达到92.7%。从区域投资情况来看,新区投资形势不容乐观。从房地产行业来看,目前铜川市房地产市场已进入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矛盾集中释放时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铜川市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期,但支撑转型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依然较少,投资增长的后劲不足。1~5月,全市亿元以上施工项目个数51个,同比下降7.3%;亿元项目完成投资35.72亿元,下降12.3%;10亿元以上施工项目只有5个,而产业类项目仅2个。目前支撑铜川市投资增长主要靠“修路”和“盖房子”,项目储备不足,特别是亿元以上大项目和产业类项目缺乏,难以支撑全市投资持续较快增长,亦难以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另外,从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一些涉及项目建设具体环节、严重制约项目顺利实施的问题,主要是:
(一)思想观念和发展环境制约
部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意识淡薄,一些部门和干部的全局意识、服务意识不强。一些项目业主沿袭传统的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影响了项目建设进程和投产运营的效益。近年来,尽管我们在发展环境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在行政审批、报备、许可等方面仍存在不少拖拉、推诿甚至故意刁难的情况,令业主单位望洋兴叹;水、电、气、路等配套设施滞后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一些服务性垄断行业开出高价令业主单位难以承受;在处理强买强卖、强揽工程、强行阻工、偷盗建材设备、扰乱办公秩序等不法行为时不够及时有力,业主单位迁就当事人,助长了不法人员的气焰,严重挫伤了业主单位的投資信心和积极性。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①手续办理拖拉严重影响项目运作。②征迁难成为制约项目推进的主要障碍。③项目建设环境差。
(二)生产要素制约
土地和资金是制约项目建设的两大“瓶颈”。
1.土地“瓶颈”
从调研情况来看,黄堡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耀州区锦阳新城、秦鼎年产30万吨节能环保耐火熟料生产线、董家河镇A片区开发、药王生态湿地湖公园、铜川德荣国际酒店、陕西体育专修学院等项目均受制于土地问题,难以顺利推进。
(1)供需矛盾突出。近年来,国家为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行最严格的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城乡用地规模,并通过占补平衡、按年度分配用地指标、带项目批地、加大对违法用地的查处和打击力度等举措,实施节约用地、控制用地规模的国土政策,从而导致宏观上的土地需大于供。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尽合理。一是土地利用规划没有很好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建设用地的区域布局不适应,造成有建设用地规划的没有项目可建,有项目建设需求的无地可用;三是有建设用地规划的区域(地段)不宜建设和开发,宜于开发建设的区域(地段)又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土地利用效率不高。一方面用地指标十分紧张,另一方面却存在浪费土地资源的现象。主要表现形式是:批多用少,甚至批后闲置,有的土地已闲置十年之久未予清理;借项目建设之名圈地投机的情况不少;一些土地待估者已经改变项目建设用地初衷,企图通过倒卖土地牟利的问题显现;部分土地“虽批征难”,致使有的项目迟迟不能如期进地开建;部门管理滞后,对存在的问题解决不力,使不少问题多年得以留存。
2.资金“瓶颈”
调研中,新区道上太阳城、水晶岛、新区医院二期工程、坡头工业园区城乡统筹华原新镇一期等项目都存在资金不足问题。主要成因有:一是项目建设资本严重不足。前期论证不充分,盲目建设或一些不可预见因素而引发资金缺乏症,导致项目半途而废;二是超预算、超规模建设,引发资金链断裂;三是银信支撑乏力,融资手段单一;四是配套资金难以到位,受限于地方财力不足,对于国家投资建设的一些项目,市县本级做不到足额配套。作为基层政府,一方面有加快发展的迫切要求,千方百计争取国家项目,另一方面又为高额配套资金的筹措犯愁,一些争到手的国投项目,因地方配套资金跟不上而成了烫手山芋。
(三)管理体制和机制制约
一些跨地区项目,其建设业主不在铜川市辖之内,协调指挥机构为临时机构,工作人员从相关单位抽调,内部管理协调难度大,需要与地方乡镇、村、组以及上级和市内外行政管理部门等多方面的协调,一个环节出问题,项目运作就得停下来,矛盾纠纷调处理周期长、难度高,影响项目的正常建设。如华能铁路专用线占地涉及富平县、三原县,协调难度大,工作推进缓慢。
三、对策建议
在当前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只有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核心,真抓实干,才能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有力有效保增长、促转型,保持铜川市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
(一)强化项目管控,助推转型发展
我们不仅要着力保障当前急需,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又要着眼长远,储备一批事关全局和发展的战略性项目,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以工业园区为主,谋划和实施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引领作用的优质工业项目,促进铜川市工业经济结构转型。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思想观念和发展环境制约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各级各部门务必认识全市项目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深刻认识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对铜川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切实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以零障碍和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以项目促发展、以项目调结构、以项目促转型。
二要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商事制度的便利化,推进政务公开,按照负面清单的要求,促进审批制度改革,强化部门责任制、办事时限制和责任追究制,厘清行政许可和收费项目标准,严肃执行客户诉求查处结果和反馈制度,保障项目顺利运行。解决好行政部门各自为政、偏执一端、效率低下、贻误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三要处理好项目占地与村民利益的关系。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发挥乡村干部的重要作用,搞好群众思想宣传教育工作,按规定给予失地农民必要补偿,同时运用项目解决当地农民再就业问题;对于超出法律政策允许范围的无理要求,既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争取群众理解,又要依法依规办事,敢于打击和严肃处理强买强卖、强揽工程、强行阻工、偷盗器材、敲诈勒索、恶意串连闹事等违法犯罪行为,近期应集中查处一批扰乱重点工程建设秩序、破坏重点工程建设环境的典型案例,以震慑教育地方。
(三)深化体制改革,突破土地和资金“瓶颈”
1.用好增量盘活存量
一要向上争取必要增量,统筹用好土地指标,确保增量向工业园区倾斜,向大项目好项目倾斜,向最紧迫的民生工程倾斜。二是盤活存量,对已审批或划拨的国有建设用地进行全面清理,对未按国家规定和合同开工建设造成闲置撂荒的,按规定依法收回,同时收取土地闲置费,退回原缴纳征地费用,将收回的土地重新调剂分配。三要做好土地储备工作,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园区承载能力。四要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单位面积投资强度,探索集约立体发展模式,加强用地动态监测管理。
2.竭力化解资金矛盾
一要增强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实行财政资金+民间资本的合作模式,包括PPP融资模式,搞好一批公共、公益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二要发展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大项目、好项目,面向国内外和全社会广开资金来源渠道,鼓励园区和企业以土地、房产等有形资产以及股权、技术专利、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融资,采取配股、约定回报等形式,吸引投入;三要发挥金融机构重大作用。由政府牵线搭桥,将好项目与银行信贷对接;四要搭建新的投融资平台,以市开发投资公司为样板,组建一批专门从事融资服务的公司,鼓励各类中小企业投资、信贷、担保公司扩大资本金和信贷规模,创造条件引进发展一批民间银行,建立金融风险防控机制、担保再担保机制和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引导社会性融资机构健康发展。
(四)创新工作机制,服务项目建设
1.推进机制创新,以服务促项目
抓好《铜川市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办法》的落实工作,完善项目服务机制,创新要素保障条件,重点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服务管理滞后、要素保障不力、建设环境不良等“卡脖子”问题。
2.精简审批事项,优化服务流程
建立项目立项、用地、规划、环评、报建等行政许可联网会审和一个章子管到底的制度,制定约束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审批周期的相关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项目建设的便利化。
3.优化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搞好新区、园区、景区的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商业、金融网点、学校、医院、文化、公共交通、保障房等服务设施配套,加强行政执法检查的分析研究,严控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干扰项目建设现象的发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