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便面与变脸

时间:2024-05-04

齐世明

便面为何?翻古书吧,是古代用以遮面的扇状物。古人文雅,发明扇子(扇子最早称“翣”)——因不想使他人看见时,便于障面,故称为“便面”。

想想也是,不想看到你,可假装不看你;“便面”一挥,彼此蒸发,妙极。

这便面初现于先秦两汉时期,当时的帝王将相、平民百姓都用来“方便面孔”。《汉书·张敞传》有载:“然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意思是京兆尹张敞散朝后逛妓院街,用便面遮挡自己,不被人发现。没错,古代扇子之所以被称为“便面”,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它可以用来遮脸。唐初历史学家颜师古在《汉书注》中做过详细注解——“便面,所以障面,盖扇之类也。不欲见人,以此自障面,则得其便,故曰便面,亦曰屏面。”其形制的主要特点是不方不圆、非规非矩,一般多为半规形,似单扇门,又名“户扇”,最早以细竹篾为材,后材料多变,有布、锦、丝、绢。

当时无论将相还是平民都爱使用便面。在《清明上河图》中,大画家张择端毫端有分晓:以此“挡尴尬”、“挡脸”——“便面”,古人起的名字那叫一个精准!便面走入百姓家,终究要计成本、讲价钱,要出雅返俗,至宋时,遂被折扇所取代。

如果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将便面称为遮羞布,那么,今人也许更精于算计与运作?他们会采用“镀金术”。俗话说,上帝给了你一张脸,你又给自己精制了一张“标准脸”,就是说的这“镀金术”之功。

如何镀金?老话讲,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现在则是:你想变好看,就得下本钱——变脸。

说变脸,在川剧中,有一门绝活儿叫“变脸”,演员在转身之间可以换一副面孔,一换溅起一片掌声。

现实世界中,变脸无处不在,尤以女性为最。

怎么讲?以中日韩为主的东方人群近半数人被扣有“大饼脸”的帽子,可美女要求一水的巴掌小脸尖下巴,怎么办?削骨整容。这就是最“日常”、大众化的变脸。

变脸有奇效。女性不乏行走的脸谱,似乎天生自带分身术,每天都要72变?但有一些人,虽然没有川剧变脸技术,可变起脸来,一点也不比川剧演员和女性逊色。

那些擅长镀金术——变脸术的腐败分子,从大大小小“老虎”到形形色色“蒼蝇”,都不会辜负官场“双面人”这一共同的称呼。他们的擅长可不仅是这一套“双面人”的脸谱,而是“术业有专攻”——四套:说一套正能量满满,做一套“贪墨招”多多;人前一套清正廉洁,人后一套贪婪放纵;台上一套“开灯是人”,台下一套“熄灯是鬼”;“双面人”变脸之术,用各种建筑物形容之,也许更能形象地说明问题,对下一本正经状,甚至是一脸庄严相,类似所谓“庙堂脸”或“衙门脸”,对上呢,恐怕立马会变成“彩门脸”——大抵如每有婚宴便高耸于大小酒店门前的“彩色拱门”。

这“专攻”之四套自然也有传承。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西汉的王莽虽出身贵胄却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是令人们称颂的贤明尊者。然而这一切只是他的“变脸”之妆术,一朝权在手,便把面具撕,最终闹得国之不国,民不聊生。诗尾,白居易不禁感叹:“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类同王莽,那秦朝赵高指鹿为马、唐朝李林甫口蜜腹剑……足见这林林总总的“政治两面人”变脸危害之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