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并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实现病有所医,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奋斗目标。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深刻揭示了卫生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改善服务、促进和谐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生活得更幸福、更健康、更快乐。
医疗卫生是一项全局性、社会性的工作,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民健康水平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矛盾,不仅服务总量不足,服务结构也不够合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公共服务差距加大,这既是我国社会事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反应,也是卫生事业发展不全面、不协调的结果。特别是由于体制机制的制约,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质淡化,追求经济得益倾向严重,加重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增加了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困难。
有的同志认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市场机制发挥不充分造成的,应该鼓励广泛开展市场竞争,走市场化的道路。这是对市场规律和卫生发展规律认识不清而产生的一种误解。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不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遵循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的、有利于改善民生的经济,是遵循法制、诚实守信和政府监管的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事业的发展可以采用某些市场机制,鼓励有序竞争,引导社会资金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但绝不能把经济改革的原则照搬到社会事业中来,也不能把市场原则全盘引入到社会事业发展中来。社会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各有各的发展规律,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医疗卫生事业是民生事业,发展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人民的健康,配置资源的基本依据是人民健康需求,而不是追求经济利益,这与市场机制有着本质的不同。发展基本医疗卫生事业要靠政府主导、加大投入,靠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和广大医务人员努力奉献,靠人民群众支持、理解和推动,而不能靠市场化。市场化保证不了人人享有基本卫生服务,维护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一个重要的责任就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就决定了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坚持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维护公众利益,也必须靠加大政府投入、严格监督管理。目前公立医院实行创收机制,怎么能够护公益性?以药补医的机制拉动药价虚高,怎么能够体现公益性?少数医疗机构把职工的收入与服务收费挂钩,实行多收多得,怎么能落实公益性?不保证公共卫生经费,怎么能向群众免费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因此,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一个基本的目标和原则,就是要恢复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改变创收机制,把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引导到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上来。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使全体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实现病有所医。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把人民的健康放在首位,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既要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突出问题,又要促进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业。
(根据论坛上的发言整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