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陋习可能就是杀手

时间:2024-05-04

●吴敏文

凌晨两点多,睡梦中的夫妇被17岁儿子的一声惨叫惊醒。跑过去一看,儿子的胸口竟然插着一把水果刀!情急之下,赶紧拨打120急救电话。很快,120急救人员赶到,将儿子抬上急救车送往医院抢救。多亏抢救及时,儿子最终脱离危险,但仍需在重症监护室监护。

是小偷、强盗入室行凶?还是遭遇歹人偷袭?都不是。是儿子吃完晚饭切了个西瓜,顺手就将刀扔在了床上,半夜起夜回来,倒头进被窝,正巧被刀给扎中了胸口。

这种将用过的东西顺手一丢的陋习,并非罕见。颇有人成天都在找东西。找什么呢?不是什么因为贵重需要隐藏而忘了放置处的东西,而是日常用品。例如,女人梳头用的梳子、电视的遥控器、自己日常换洗的衣服鞋子等。找不到这些东西的原因,就是用完随手就丢。梳完头人在什么地方,就将梳子随手放在什么地方;下次要梳头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满屋子找梳子。手里拿着电视遥控器,起身去做什么事,走到哪就将遥控器随手搁到哪。下次要用时,只好到处找……生活中能够快速找到日常用品的简单高效的办法,就是每次用完后放回固定的位置。但是,这样简单的习惯,有的人一生都难以养成。

这种用刀切完西瓜随手丢在床上的情况,可能并不多见。但随手丢东西导致人命丧失的情况,却不是孤例。有的人在公交车或者其他交通工具上,将用过的纸巾、食物包装等废弃物,随手就丢出车窗外。要知道清洁工为了清扫这样的垃圾,需要冒着生命危险进入车流之间,因此而发生车祸的报道,不时可见。我在公交车上见到的最为令人目瞪口呆的一幕,是一个在车上吃饭的乘客,竟然将吃剩的饭菜像天女散花一样向车流如织的街道中央“播撒”。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怎样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首先,可能是一种素养的养成。不管是在自己家里成天找东西的人,还是那个险些命丧自己丢在床上的西瓜刀的孩子,他们并无害人之心,更无伤己之意。他们之所以没有养成将用完的东西放回原处这样简单的生活习惯,多半是因为自小没有受到这样的家庭教育和熏陶,也就没有在心里固化这样的意识。他们的父母,也没有认识到这样的家庭教养的重要性;或者,他们的父母自身,也缺乏这样的素养。

这些事确实是小事,但其中包含着生活的智慧。避免这样的情况,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从小养成。几岁的孩子,可以告诉他要把自己的小鞋子放在固定的地方;上幼儿园之后,教他把自己的小书包放在固定的地方,第二天到固定的地方去取;上小学之后,归置好自己的小房间,包括自己的衣物、文具、书籍等……这样的教养日积月累,一定可以培养出好的习惯。好的习惯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提高效率,在特定的时候甚至可以规避风险呵护生命。

其次,可能是缺乏关怀他人的素质。作家余秋雨讲过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他到美国办事,租一位老人的房子住。他不慎打破了一个玻璃杯,老人说:“没有关系,你又不是故意的。”但当他简单地把玻璃碎片清扫干净装进垃圾袋时,老人对他说:“你走吧,我的房子不租给你了,因为你的心里没有别人。你这样直接把玻璃碎片装进垃圾袋,清扫垃圾的清洁工可能会被玻璃碎片扎破手。”老人仔细地将所有玻璃碎片清理出来,用胶带反复包扎好,直到一点危险都没有才算处理完,然后装进垃圾袋。

我们的社会是群居社会,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几乎没有事情不与他人相关。你在街上乱丢废弃物,可能造成清洁工的生命危险;你随便处置玻璃碎片,就可能扎伤清洁工的手……养成关怀他人的素质,需要家庭的教养,也需要自身的觉悟。也就是说,你做任何事情,都要想到这件事是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环节,你的上一环是怎样传递给你的,你的下一环将怎样传递给他人?如果你的上一环存在缺陷,你应该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无论如何,不能将缺陷、危险和可能的隐患,继续向下传递。只有这样,他人是安全的,社会是安全的,也就才能保障我们自己的安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