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王雨墨
选择深读易安词,是被她传奇的一生所吸引。古今多少人,給予李清照极高的评价,称她是“婉约之宗”“中国词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古今第一才女”。但在我看来,易安不过是一个女人,卸下她身上所有的光环,她的人生、她的感情、她的性格,才是最有魅力的地方,让我有一种欲望,去无穷尽地探访。
徐培均先生的《李清照集笺注》,收录了李清照的诗16首、词53首、文10篇。这本书选用的是罕见的明汲古阁未刻词本作底本,辅以清汪玢辑、清沈瑾手抄本等相互参校,颇具校勘价值。着实钦佩徐培均先生克服千难,埋首纸堆,不遗余力地寻求易安词的“沧海遗珠”,给了我等全面了解易安的机会。
李清照的经历,本身就足够跌宕起伏、命途多舛了,加之她以词话人生,使她成为了别具一格的女词人。《李清照集笺注》将易安的词编年排序,笺注中说明了创作时间和背景,可以说,我们能够从易安的词中窥探到她的一生。
《点绛唇·蹴罢秋千》是笺注中收录的第一首词,也是我最为喜爱的一首。“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将一个遇见心上人、害羞的少女形象跃然于纸,害羞、好奇、爱恋的女儿情态展露无遗。读了笺注方知,李清照此时尚未十八,能写出这样的词作,实在是太令人拜服。想我十八时,尽是些胡言乱语,不知所云,真真惭愧。李清照的文华与笔墨,在此时逐渐显现出来,少年便有诗名。
走出闺阁的李清照,嫁给了情趣相投的赵明诚,二人琴瑟和鸣、举案齐眉、伉俪情深。拥有美好婚姻的易安,即便描写离愁别绪,话语中都是甜蜜的因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回味《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这首词,只能感慨天赐李清照,否则该是文学史上一大遗憾。
众所周知,宋代的词作家大多是男子,以男性作家描写女性的生活,代替女主人公立言,对女性的思想、内心并无深入的了解。终于,李清照登上词坛,才开始了对女性内心世界真正严肃而又深刻的剖析。《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这首词便是其中翘楚,易安写出了女性特有的忱挚情感,展示了一种婉约之美,格调清新,工致精巧。李清照的词作,树立了一个女性抒情主体,表达出强烈的个性意识,是那么新鲜、生动,真切而又自然。
后来,平静美满的生活被命运敲碎,打击和变故接踵而至:先是赵明诚有了纳妾之举,“天台之遇”使易安孤寂失落;后是金兵入主中原,丈夫病逝,无奈南渡,金石字画散失,李清照的境遇更加流离凄苦。遭遇了生活剧变的李清照,词作风格也有了极大转变———不复昔日的明快妍丽,更多的是怀旧之感、故国之思、悼亡之情,沉郁凄怆。
《声声慢》是李清照为悼念丈夫而作,赵明诚逝世后,她举目无亲,四顾茫然,孤独痛苦,这些悲伤都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之中,愁怨深沉,哀痛凄切,以极其简单的言语道出了人间愁绪的极致。《武陵春》是李清照慨叹国家败亡之作,国运维艰,愁压心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自己行无定所,国家支离破碎,处处物是人非,一条船怎么能装下这么多哀愁呢?易安这时是《诗经·黍离》之愁,是辛弃疾“而今识尽愁滋味”之愁,是国家民族之愁。她是一个敢言、敢为、有胆有识的才女,风范气节均令人叹服。本生于封建社会,女子不应过问政治,不得显露才华。但她有魄力冲破封建藩篱,作为女性关心国家命运,纵论文学,臧否人物,抒发己见,无所顾虑,难能可贵。在南宋败落后,李清照的词中更多了一分遒逸之气,刚健俊爽,堪称中华巾帼之楷模,“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李清照这一生,得意短暂,失意长久……她凭着蕙质兰心,为后世留下珍贵的诗词。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说道:“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哀愁就化作了凄清之美,她和她的词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河。当我们偶然回望千年之前的风雨时,总能寻得,那个东篱把酒、立于秋风中的女子。
同《李清照集笺注》一样,写下此篇,仅以告慰芳魂妙笔,使遗泽不致湮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