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留给后代一个怎样的长城

时间:2024-05-04

沈栖

据新华网报道:在全球100处最濒危的历史文化遗址名单中,我国万里长城榜上有名。这一告急让国人惊诧不已!

长城自秦以来,历朝历代为抗御外寇都作了不同程度的修缮和延赓。16世纪中期,中国人大规模修建长城,此时,一些传教士把长城的信息传到了欧洲,说“这个帝国的北部有一堵非常长而且非常坚固的墙被用作防御工事”,以“城堞”两字表示的长城亦出现在西方有史以来出版的第一幅中国地图上(1584年版《寰宇全球》,亚伯拉罕·奥尔特留斯绘制)。之后,长城便一直作为具有全球意义的标志性建筑物在世界地图——地球仪上标出。

曾有两位美国人——威廉·盖尔和威廉·林赛,对我国长城情有独钟。1907年,传教士兼探险家威廉·盖尔用三年时间全线考察了长城,拍摄了数以百计的珍贵照片,并于1909年底出版了《中国长城》一书。这是第一部由外国人撰写的关于长城的专著,图文并茂。80年后,1987年,威廉·林赛用了78天的时间,循着老威廉的足迹,在原地点以原视角重新对长城进行了拍摄。两相对照,长城被损毁的变化之大令人心寒!如罗文峪长城,威廉·盖尔拍摄照片中的那座堞楼在威廉·林赛重摄时不见了踪影;河北古北口长城亭亭玉立的姐妹楼,在威廉·林赛的镜头下已不复存在;河北挡箭岭长城上的四座城堞在威廉·盖尔的照片上历历可见,但到威廉·林赛重访时,它们早已拆除……威廉·林赛以《谁毁了长城》为题,历数了近年来长城是如何加速损毁的,为世人留下了极其难得的见证。

长城在呻吟!1644年以后不再充任防御工事的长城,除八达岭一段修缮、保存完好而引来众多游客外,一些所谓“野长城”正在悄然消失,诚如威廉·林赛列数事实所印证的那样,很多地段的长城只能凭借人们的想象去构建其昔日的风采和雄姿。

自1980年以来,我国相继成立了由政府主办的长城研究机构和一些民间保护社团,国家文物局对长城进行了普查,政府下拨巨款修缮八达岭、慕田峪等多处地段。1987年,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长城保护工作再次提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诞生了《长城保护条例》。2004年,国家文物局在完成长城保护、管理和研究现状的调研基础上,编制了《长城保护工程(2005-2014)总体工作方案》,并获国务院批准。可2015之后呢?近年来,长城依然遭受惨烈的人为损毁,长城墙体保存状况总体堪忧。据新华网披露:长城墙体较好的比例只有不足10%,一般的只有约20%,消失的比例为30%。悲矣!万里长城正在变短,变得更为残破!

有形的、实体的、物质的长城正加剧坍塌而日趋消失,这里固然有自然的因素,诸如岁月的侵蚀、沙化的吞噬,但更多的是源自于某些国人内在的精神长城的坍塌。一个赤裸裸的“利”字,支撑着他们的价值认同,驱使着他们的掠夺行为。在他们看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长城是先祖留给自己的“恩赐”,何不尽情享用?且不说一些地区文化价值较高的明代长城文字砖屢被宵小偷盗、拆解、贩卖,以赢得蝇头小利,一些地方政府对长城商业开发也是无所不用其极,在GDP增长的驱动下,长城成了旅游业的“摇钱树”,违法开发、重建、利用,使长城不断“变脸”,更有甚者,为了“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视长城为障碍,毫无顾忌地一毁了之。无知、短视、贪婪,这些人的精神长城几近荡然无存,物质的长城岂不岌岌乎可危?

长城保护委实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如何及早地培养长城研究人才、完善长城保护参与机制无疑是当务之急,编制2015年以后的长城保护总体规划更是刻不容缓。然而,如何遏制国人精神长城的坍塌,将是保护万里长城的“永恒主题”,须臾不可或缺。

长城,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全人类的荣光。重筑国人内心的精神长城,尽早、尽快、尽力地保护好物质长城的一砖一瓦,留给子孙后代一个完好的万里长城,而不是只遗八达岭、山海关等有限几个长城景点为人吊怀,乃是当代人无可推卸的神圣职责。

万里长城,别毁在我们的手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