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日本核废水,到底还是来了

时间:2024-04-23

费雪

5月26日,日本福岛县,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废水储罐

“海纳百氚”,正在变成现实。

6月6日,据日本广播协会(NHK)报道,日本东京电力公司(以下简称“东电”)已在基本完工的排海隧道内,注入约6000吨海水,开始持续两周的设备试运行。

这意味着,日本正式排放福岛核废水的准备工作已接近尾声。而根据日本官方给出的时间表,“排污入海”工程一旦开启,将持续30年左右。从2021年4月日本政府计划将经过处理但仍略带放射性的核废水稀释后逐步排放入海以来,舆论场一直沸议不断。而处于“风暴眼”的核心议题则在于,对受波及的各国来说,负面影响究竟会有多大?

5月26日,福島第一核电站,建设中的输水管道

生态灾难难以预估

日本政府方面称,排海的核废水对人体安全无害,少量的氚并不影响健康。东电在论及该水中的核素辐射剂量时,更曾形容,成人可以“每天喝两升,持续喝一年”。

然而6月11日,面对太平洋岛国专家建议日本在基建使用混凝土的过程中消耗核污水时,该国却以“核污水或导致放射性物质氚蒸发,对人体有害”为理由,驳回了这一提议。

自相矛盾的表态,又一次引发外界的忧心忡忡。毕竟,在核废水安全管理问题上,东电历来存在令人难以放心的“信任赤字”。

根据绿色和平组织的记录,2011年,日本核事故发生后的第二个月,东电就曾向太平洋中排放了上万吨核废水,其中“放射性碘131超标100倍”。其后,东电还至少涉嫌导致了5起核废水外泄事故。

在此情形下,科学界对东电“核废水质检合格的结论”提出了公开质疑。据《韩民族日报》报道,在“福岛核废水排放海外专家邀请讨论会”上,太平洋岛屿国家论坛(PIF)科学家小组指出,东电只关注了64种放射性元素中的锶-90、铯-137等9种物质,而对其余55种元素置之不理、未加测定。

更糟的是,早在2018年的一次检查中,外界就发现,即使是被列为重点的锶-90等放射性同位素,也在“处理水”中检出残留,某些监测样本的辐射水平甚至高过安全标准2万倍。

在海洋排放外,地层注入、蒸汽排放、氢气排放和地下掩埋,都是可行选项。

此外,专家还批判,东电只提取了30升“处理水”样本进行一次性测量,实际上无法充分代表待排废水的实际构成和浓度,因此就已有数据不足影响“安全”的可能—更不必言,在东电的测量数据中还存在多个异常的可疑测量值,使数据本身的可信度也打上了问号。

那么,放射性物质入海,到底后果将会怎样?日本排污地点的特殊性,决定了核废水随洋流扩散的速度会比较快,数年后就将蔓延至全球范围。德国海洋研究机构也有研究表明,核废水经汽化后进入大气循环,还将随云化雨,洒遍地球每个角落。

用日本环境经济学专家、龙谷大学教授大岛坚一的话做总结,那就是“一旦入海,未来的生态灾难难以预估”。

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日本选择废水入海的理由,官方说法是储蓄罐不够用了。

因为核反应堆堆芯熔化,造成壳体裂缝和渗液,导致需要存储的污水远高于预期—东电称,按每天产生大约100吨核废水的速度,到2022年10月,1000个储罐容量饱和。而为了确保废炉作业的空间,现在已无场地建设更多储罐。

乍一看,核废水排海属于不得已的无奈之举。但细究之下却会发现,其实存在其他善法。首先就核废水的整体消纳来说,日本经济产业省组织的专家组提出过5种方案。据了解,在海洋排放外,地层注入、蒸汽排放、氢气排放和地下掩埋,都是可行选项。

日本科学界和民间团体也曾先后向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提出多种比排海更为合理的方案,譬如日本化学工程师、日本原子力市民委员会委员川井康郎的“砂浆固化”法,但可惜都未被采纳。

其次,就核废水的过滤来说,除氚作为氢的同位素难以处理外,其他62种放射性元素在技术上,都是可以被清除至达标的。即使是最难分解的氚,市场上也有一家名为Kurion的公司已开发出除氚系统。

但日本经产省却在2016年得出如下结论:在福岛厂址上,没有可用的去除氚的方法。并且,选择了效果不甚理想的“多核素除污设备”(ALPS)过滤其他放射性核素。

据悉,东电执行的,是仅将核废水中所含1000多种放射性物质里的30种作为检测对象的极宽松清除标准—即只要这30种放射物的含量总和低于某个限度,就视为“达标”。可2020年8月的数据显示,处理后73%的核废水中,放射性元素仍然“超标”,留待进行二次过滤。

而截至今年5月18日,东电官网数据显示,133.31万立方米核污水中,ALPS污水只占30%,多达70%连第一次过滤都未实现。在核污水排海已进入倒计时的当口,外界不得不疑窦丛生—倒进大海的废水,究竟能有几分“干净”?

在这背后,“成本”,则是一切不合格的原因。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估计,核灾难的清理费用可能最终达到6600亿美元,约合日本GDP的13%。在过去10年中,仅储存核废水这一项,每年便至少花去9亿美元。

1月31日,福岛第一核电站,用处理过的核废水养殖的比目鱼

日本排放核污水,将让全球渔业蒙上阴影。图为日本渔民捕捉鲑鱼

所以,安装成本约10亿美元、运行费用每年需数亿美元的除氚设备,不可能出现在日方考虑之列。最终决定将核污水排放入海,也并非因为这是最利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安全的做法,而是它“所需时间最短,花费也最少”。

自食苦果

东电曾承认,今年5月在福岛第一核电站港湾内捕获的海鱼许氏平鲉,体内放射性元素超标,铯的含量达到每千克1.8万贝克勒尔(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超过日本《食品卫生法》所规定的标准值(每千克100贝克勒尔)180倍。

如果日本正式按下核污水排海的启动键,太平洋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几乎板上钉钉,全球渔业由此也将蒙上阴影。

为此,今年太平洋诸岛国曾敦促日本推迟释放福岛核废水,避免对这些国家赖以生存的渔场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在6月12日下午,数千名韩国渔民举行“先不打渔了,去首尔”的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强烈抗议日本政府将福岛核污染水排放入海。

“如果日本一意孤行,受害的将是太平洋里的所有生命,和依靠大海生活的所有渔民。”来自釜山、全罗南道等地的渔民代表如此说道。

反对的疾呼声音,同样从日本国内传出。2021年日本政府宣布将核污水排海的计划后,其国内民众就不曾间断抗议集会的举行。

日媒4月发布的问卷调查显示,51名福岛核事故相关地方市町村行政负责人中,有25人对核污染水排放入海计划表示“不接受”和“比较不接受”。其主要理由中,就包括了“很多渔业人士反对”。

到6月7日,即日本排海设备试运行的第二天,福岛第一核电站所在地区的当地渔业组织,向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西村康稔又一次提出反对,对日本政府的措施伤害了渔民利益表达不满。

“排污会再次打击福岛渔业,停滞甚至消失都是有可能的。”福岛渔民的担忧不是杞人之思,当地渔业锐减的出口数据,业已证明核污水对经济带来的致命影响—福岛三大渔业协会2022年捕捞量只有5500余吨,仅剩福岛核事故发生前的两成。

毕竟众所周知,核素入海会通过生物富集效应影响海洋生物,一旦人类食用了受污染的鱼类,就有可能造成健康损害。这一事实,不是日本政府通过在东京奥运会和G7广岛峰会上提供福岛农产品和水产品,就可以轻松进行国际公关来“洗白”的。

根据东京大学对亚洲和欧美10个国家的3000名居民展开的调查,各国民众普遍对福岛食品的安全性表示忧虑。日本之外的民众中,回答“很危险”和“有点危险”的受访者超过六成,其中韩国达93%、中国为87%。

现在,因担心核废水污染,韩国消费者正大量抢购囤积盐和海产品。韩国民意调查机构Research View5月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85%的韩国民众反对日本排核污染水,70%的人计划在核污染水排海后,减少食用海鲜。

5月31日,韩国釜山,在野党成员在海边示威,反对日本核废水排海

福岛渔业“雪上加霜”,整个日本渔业也受名声所累,面临严重危机。

出于保护民众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要旨,据统计,已有12个国家和地区对福岛食品采取进口限制。

韩国海洋水产部副部长宋相根声明,即使福岛排海核污水的安全性在科学上得到证明,但只要福岛水产品的安全性未得到验证,禁止进口措施就不会解除。

福岛渔业“雪上加霜”,整个日本渔业也受名声所累,面临严重危机。日本农林水产省公布的2022年渔业及养殖业生产统计数据显示,包括养殖在内的捕捞量较上年减少7.5%,捕捞量连续2年减少,创下有可比数据的1956年以來的新低记录。

而一旦核污水排海,可以预见,其负面影响还将如“多米诺效应”般,逐渐延伸至其他产业。不仅所有涉及海洋食品类的产业,如渔业、海鲜类产业、海盐产业出现坍塌,食品行业、药品保健品行业也会受到波及。

6月14日,话题词#SK-II神仙水生产地涉嫌核污染#冲上微博热搜。有消息称,日本鸭川与琵琶湖汇合的岸边,有区域堆放了大量产自福岛核事故中受辐射树木的木屑,其中含放射性物质铯。公众由此质疑,水质来源和全球生产线均位于琵琶湖的护肤产品“神仙水”,是否也遭到核污染。

对此,宝洁公司不得不进行紧急公关,就产品安全性做出无辐射承诺。可以想见,面对消费者的疑虑,未来此类事件将逐渐增多,并影响日本企业的全球形象。

无法充分知情,是产生猜疑的根源。为节约成本而我行我素的日本,是放任这种不信任潜滋暗长的第一责任人。现在看来,在国家经济上受伤最深的,也将是它自己。

责任编辑吴阳煜 wyy@nfcmag.com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