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何既白
有一类昆虫,它们不像我们哺乳动物般循序渐进地长大,而是在幼年时期进行一次次突兀的骤变。它们是完全变态昆虫,我们熟悉的青虫化蝶便是这一发育方式的代表。虫大十八变,青虫化蝶只是完全变态昆虫的冰山一角。精彩的虫虫大变身即将拉开帷幕,你就等着目瞪口呆吧!
大蚊的幼虫藏在泥土中,它们的外观契合许多人对虫的灰暗印象:暗灰或褐色的身体呈蠕虫状,没有完整的头部,仅在前端有结构简单的口器,整个幼虫就像一条短小的蚯蚓。不仅成虫的大长腿在此时毫无踪影,幼虫甚至连成形的腿都没有。因为身体结构非常简单,它们只能在潮湿的泥土中蠕动行进,以苔藓或者腐殖质为食。大蚊的幼虫是不折不扣的肥胖蠕虫,似乎不大讨人喜欢。但你知道吗,泥土中那些不讨人爱的小蠕虫,在几个月后就会华丽地变为纤弱优美的空中“巨人”。
大蚊的成虫体型硕大,修长的身躯如同一截细弱的树枝,悬挂在发丝般的长腿构成的支架中间,窄窄的一双翅膀叠起,收放在背部。大蚊六条腿的跨度十分夸张,足展可以达到十多厘米,这也是大蚊名字中“大”字的来由。
大家能看清右侧这一个个饭来张口的乳白色肉团吗?这是幼年的猛蚁。孵化后,猛蚁宝宝会被工蚁仰面朝天地放置在专门的巢室中。这些宝宝完全没有自行移动的能力,身体上唯一能够运动的部分是它们的胸部,能够如同象鼻一般四处探索。
当外出的工蚁带回猎物并简单肢解后,巢内的工蚁会将肉块直接放在幼虫身边。幼虫不需费力,只要把细长的胸部搭在肉块上,就能大快朵颐。就这样,躺在安全的巢室中,享用着工蚁源源不断运送来的食物,猛蚁宝宝度过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童年。
但这段童年往事,简直是猛蚁不愿提起的“黑历史”。因为成年后的猛蚁个个不仅是凶猛的食肉蚁,更是独当一面的战士。它们不仅有坚硬的身体和强壮的颚,腹部末端更有像胡蜂一样可重复使用的有毒螫针。力量与化学毒剂的高效配合,使得猛蚁中的许多种类在外出觅食、捕杀猎物时习惯独来独往、单枪匹马地迎战。
标准的完全变态虫都会经历四个生命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而有一小撮昆虫,它们幼年时要经历数次外形的大转变,比如我们常见的芫菁。
豆芫菁妈妈将卵集中产在土中,几天后,小豆芫菁孵化。它们的身体扁平,胸部长着三对发达的、善于爬行和攀爬的小足,因此被称作“三爪幼虫”。
耐饿搜寻者:三爪幼虫
三爪幼虫此时的任务是找寻埋藏于地下的蝗虫卵。这些小家伙似乎是天生的运动健将,它们不仅能凭借三对发达的小足快速进行大范围活动,更有着惊人的耐受能力——在找到蝗虫卵块前能够存活数十天,极端饥饿和干湿环境都能应对自如。
一旦找寻到蝗虫卵块,三爪幼虫就会迅速咬破卵壳,钻入其中大吃特吃。不到一周,它们就可以迎来第一次蜕变。
短腿胖食客:蛴螬型幼虫
寄居在蝗虫卵块中的豆芫菁宝宝已经衣食无忧,不再需要到处奔走。因此,在第一次脱皮后,三爪幼虫摇身一变,成为“蛴螬型幼虫”。在这个阶段,豆芫菁宝宝仅需要在蝗虫卵块中不停啃食,因此蛴螬型幼虫不再擅长移动。它们的腿显著变短,仅蜷缩于胸部;身体从敏捷的条状变成肥胖的“C”字形。
静止的肉团:伪蛹
当蛴螬型幼虫吃饱喝足,蝗虫卵块差不多被吃光时,便到了夏末秋初。天气转凉,蛴螬型幼虫为了保存体力度过寒冬,又将迎来一次蜕变。这次,它们失去了最后的移动能力,甚至连进食功能都舍去了。它们不吃不动,新陈代谢降到极低的水平,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肉团,以此越冬。这个阶段的豆芫菁宝宝被称为“伪蛹”。
化蛹,羽化
以不吃不动的方式度过寒冬后,次年,伪蛹随着气温升高而苏醒,又一次蜕皮,变回蛴螬型幼虫。紧接着,蛴螬型幼虫迫不及待地再次蜕皮。这次蜕皮意味着豆芫菁幼虫期的结束,豆芫菁宝宝终于在几轮变形后顺利化蛹。
从豆芫菁妈妈产下卵到豆芫菁宝宝顺利羽化为成虫,需要一年。这期间,豆芫菁宝宝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形态以及反复的蜕变,而直到化蛹之前,幼虫的内脏结构几乎完全没有变化,发生改变的只是幼虫的外形。
怎么样,虫虫们表演的“十八變”是不是十分精彩呢?
悠然乐摘自《奇趣百科·动物故事》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