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巴西难圆“大国梦”

时间:2024-04-23

王悦

巴西里约热内卢

巴西自然资源丰富,经济体量位于南美洲之首,布鲁金斯研究所和《外交事务》期刊并不避忌用“超级大国”来形容巴西。

这除了指巴西当前的经济规模之外,也指其未来的发展潜力。但多次极左极右的政治动荡和南美洲社会的痼疾,始终让跃起到一定高度的南美大国重新回落到低位。

巴西的大国之梦,跌宕又徘徊。

巴西是一片孕育奇迹的土地。二战结束后,巴西在六七十年代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在1967—1973年,巴西的GDP以年均11.5%的速度增长;巴西的工业化取得了长足进步,制造业以年均12.9%的速度增长。不过,开启这场“经济奇迹”的却是政治上的腥风血雨。

1964年3月21日,巴西一场军事政变推翻了左派总统若昂·古拉特领导的民主政府,开始了长达21年的军事独裁统治。为了确立军事独裁的合法性,军政府意识到,当务之急是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于是,军政府采取了大力发展制造业、吸引外资、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强化政府干预和努力扩大出口等措施。

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有利于军政府的发展战略,欧美等发达国家已进入高增长阶段,储备了大量资本,亟须对外投资,巴西成为了这些国家投资的重要目的地。为了刺激消费,军政府还通过多种政策手段补贴中产阶级,让他们敢于花钱。

“巴西奇迹”的成就与当时军政府启用罗博托·坎波斯、德尔芬·内托和奥塔维奥·戈维亚等技术专家不无关系。这几位经济学家曾在军政府时期的内阁中担任计划部长和财政部长等要职。经济学家德尔芬·内托是“蛋糕理论”的创始人,在他担任财政部长的五年里,巴西钢铁产量增长了69%,汽车产量增长248%,铁矿砂产量增长了184%,而大豆产量则足足增长了1100%。

“蛋糕理论”的创始人、经济学家德尔芬·内托

如今的巴西已经不再是制造业大国,全国经济的70%都来自服务业。

好景不长,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当时的巴西仍然风行扩大化的金融投资策略,国内70%的石油都依赖进口。当石油价格从3美元升到11美元后,巴西购买石油的开销激增,导致巴西债台高筑,濒临破产。1974—1980年,巴西的经济增长率下跌到6%。“巴西奇迹”仅仅持续了7年就戛然而止。

到了1980年代,国有化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已经走到尽头。政府不断加强投资,导致财政入不敷出,通货膨胀持续走高,外债也不断增加,巴西经济由此陷入停滞。当时国家有超过1000亿美元的债务,而当年巴西GDP也不过2400亿美元。

1985年,巴西军政府还政于民,也给经济自由化提供了條件。但是自由化来得太过猛烈,整个国家好不容易建立的工业体系摇摇欲坠。在去国有化的浪潮中,巴西很多国有企业缺乏足够竞争力,纷纷破产。

巴西直到现在还在承受自由化带来的负面后果。如今的巴西已经不再是制造业大国,全国经济的70%都来自服务业,对外贸易依赖铁矿石、肉类、农产品的出口。缺乏制造业的支撑,巴西只能是其他工业大国的原料产地。

2002年,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首次当选总统,成为巴西历史上第一位民选的左翼和劳工党总统。

当时,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引发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长期反弹,巴西与南美洲其他几个资源丰富的国家经济飞速增长。时任总统卢拉曾经预言:“19世纪是属于欧洲的时代,20世纪属于美国,21世纪则属于巴西。”巴西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发展环境,尤其是丰富的资源,比世界很多国家都有发展优势,在当时人们确有理由相信卢拉的预言。

2009年10月2日,时任总统卢拉在里约热内卢申奥成功后摆出一个盘子

从1990年代开始,巴西经济重振,作为总统候选人的卢拉抓住时机,承诺提高选民的福利。巴西人刚刚走出经济停滞的噩梦,卢拉的承诺毫无疑问具有极大吸引力。

在担任巴西总统的8年时间里,卢拉兑现诺言,进行了彻底改革。他推出了广泛的社会计划,包括家庭补助金和零饥饿计划,旨在消除贫困,提高该国工人阶级的地位。卢拉建立了“世界上最慷慨的养老金制度”,巴西人只要缴纳15年的养老保险金,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就可以全额领取养老金。

卢拉在国际事务上发挥的影响力,也让巴西离“超级大国”更近了一步。卢拉在伊朗核计划和气候变化中发挥了突出作用,被形容为“一个有着改变国家间权力平衡的大胆野心的人”。

值得注意的是,卢拉之所以能推行高福利政策,还是由于巴西抓住了东亚的大宗商品超级周期,韩国、中国的快速发展都依赖巴西的商品出口。源源不断的美元涌入巴西,维持着巴西高昂的社会福利开支。彼时,巴西的社会福利开支占到全国GDP的20%,占总体财政支出的55%。到了2012年,高速的经济发展使得巴西的人均GDP达到了1.2万美元,“巴西模式”一时风靡全球。

2009年10月2日,时任总统卢拉在里约热内卢申奥成功后发表感言:“今天,我比其他任何一天都更自豪我是一名巴西人。今天是摆脱过去附在我们身上最后一丝偏见的一天:巴西已经走出二流国家队伍,步入一流国家行列。”

卢拉执政的成绩引人瞩目。在卢拉执政的8年里,巴西经济年增长率为4.06%,是巴西近30年来发展最快的时期。全国有2000万人摆脱了绝对贫困,3000万人进入中产阶级。卢拉2010年卸任时,他的民意支持率高达87%,巴西人把卢拉称作“巴西之子”。

不过,随着大宗商品超级周期的结束,资源价格暴跌,卢拉的继任者迪尔玛·罗塞夫并没有相应调整福利政策,国家于是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高福利“断奶”的后果,是大批贷款消费的民众破产。“消费经济”的解体更引发大规模经济危机,导致更多人失业。罗塞夫推行加息遏制高通胀的政策,希望避免重蹈当年军政府的覆辙。但这让个人和企业贷款更加困难,引发更大的经济衰退。

2015年,三大评级机构先后将巴西的信用评级下调为“垃圾级”,外资纷纷撤走。

巴西前总统迪尔玛·罗塞夫

最终,经济的衰退还是引发了政坛的动荡。2015年,巴西的经济创25年最差表现,经济衰退3.8%。三大评级机构先后将巴西的信用评级下调为“垃圾级”,外资纷纷撤走。政府则深陷贪腐丑闻和政治斗争,巴西最大的国有企业巴西石油公司在2014年被曝出高管层组成贪腐集团,利用外包工程大肆收受贿赂,或者将贿款作为政治献金送给执政党。巴西警方的“洗车行动”调查发现,包括总统、副总统、众议院长等多名高官被牵连进贪腐案。

贪腐丑闻点燃了巴西民众对总统和劳工党的怒火。2015年3月开始,巴西接连爆发百万人大游行,以反腐败为由,要求罗塞夫辞职。2016年8月31日,参议院正式以61票赞成,20票反对,弹劾总统罗塞夫。这位巴西史上第一位女性总统被罢黜总统职务,但被豁免“禁止参政8年”的规定,左翼和劳工党长达13年的统治宣告结束。

2018年巴西总统大选,被外界称为“巴西特朗普”或“热带特朗普”的雅伊尔·梅西亚斯·博索纳罗获胜。巴西人长期都在一种“大国崛起”的优越感和“大国尚未崛起”的自卑感之间摇摆。博索纳罗提出的“巴西优先”的口号投其所好,他的胜选表明,巴西人想用强人领袖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来告别过去。

根据国际专业服务公司普华永道2020年发布的《2050年的世界报告》,到2050年,巴西将超过日本、德国和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这份乐观的报告是基于巴西在过去几十年里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多巴西人心目中,巴西也是“潜在的超级大国”,随着2014年世界杯与2016年奥运会先后在巴西举办,巴西似乎离超级大国越来越近。

但是多年以来,巴西的人均GDP都维持在1万美元上下,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巴西国内严重的两极分化、长期的高失业率、落后的基础设施、糟糕的城市治安等严重社会问题,也让该国深陷泥潭。

如今,卢拉再次竞选总统,对手是现任总统博索纳罗。卢拉今年7月对英国媒体说:“我非常難过,因为在我卸任总统12年后,我发现巴西变得更穷了,更多人失业,更多人挨饿,而巴西政府在国内外的可信度非常低。”

如果第一轮大选领先的卢拉在10月末决选中胜出,他将面临与20年前完全不同的外部环境。潜在的全球经济衰退和预算紧张,几乎没有给自由支配开支留出空间。尽管不少巴西民众都期待卢拉当选,卢拉的支持率也有微弱优势,但大选带来的社会对抗和社会撕裂,以及背后所反映的巴西政治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并不是短期就能解决的。

特约编辑姜雯 jw@nfcmag.com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