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麦道夫是如何引众人上当的?

时间:2024-04-23

“世纪巨骗”伯纳德·麦道夫4月13日在狱中去世时,还有133年刑期没有服完。

麦道夫2008年遭自己儿子“告发”,次年被纽约联邦法庭判处监禁150年,远超其律师所要求的12年刑期。

这种像对待恐怖分子、叛国罪犯的严重判罚,反映美国司法界对麦道夫诈骗案社会破坏程度之大达成共识。麦道夫利用自己在1991年至1993年担任纳斯达克董事会主席的光环,诈骗金额高达650亿美元。

1960年,从法学院毕业的麦道夫,拿着在海滩上当救生员赚来的5000美元,创立了自己的投资证券公司,逐渐闻名华尔街。在漫长的48年从业经历中,麦道夫在圈内有着“犹太人的短期国债”外号。他曾经和那尊铜牛一样,被看作是华尔街的象征。

麥道夫向深信他的客户们承诺,无论牛市还是熊市,他管理的基金年化收益率都在10%以上——对于基金的具体运作和投资策略,他却拒绝回答外界的追问,每每被问到产品投向何处时均讳莫如深,甚至搬出“内幕消息”的说辞来搪塞。投资者如果问得太多,还会被麦道夫踢出局。

“只要你信任我,你就会每月得到至少1%的稳定回报。”

这一骗局最精明之处在于,麦道夫没有制定令投资者目眩的超高回报率,而是宣称保持长期稳定的收益:“无论市场环境如何,回报都可以保持在10%。”麦道夫基金稳赚不赔的神话,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为人扬诵。他的原话是:“只要你信任我,你就会每月得到至少1%的稳定回报。”

麦道夫还将基金设置渐进的投资门槛,从只接受单笔100万美元以上投资,到只接受单笔500万美元以上,最后只接受单笔1000万美元以上,配以类似小圈子引荐的俱乐部形式介绍制。这样饥饿营销的方式,反而凸显了他的身份和地位。

如此这般“拆东墙,补西墙”的金字塔状庞氏骗局,没有一点与时俱进的技术含量,却在麦道夫理财权威的光环下,疯狂掠走了13个国家近4万人600多亿美元的财富。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而言,这应该是该机构最惨痛的监管失利之一。在麦道夫的对;中避险基金产品成立以后,SEC没有对其履行过一次审查账务的职责。从1992年到2008年,SEC共收到6次关于麦道夫公司的投诉,相应进行了5次检查和调查,却一无所获。

2010年美国国会通过《多德—弗兰克法案》,对私募基金投资顾问领域进行了监管改革,以反思“爆雷”的源头。但监管体系之所以脆弱,和人性之贪欲是分不开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很危险,超过10%就要做好损失全部本金的准备。”在未来,这个警句将依然适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