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几乎每个读书人都念过,甚至背过,那就是陶渊明的不朽之作——《桃花源记》。
陶渊明写作很干脆,用字简练,一点儿也不啰唆。你看,他一开始,先来上一句——“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才11个字,已经把“人、地、事、时、物”交代了。
接着,“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我们就跟着这位渔人,沿着溪水划船吧!想必他那天有点儿走神,居然迷路了。陶渊明必须强调“忘路之远近”这句话,为什么?因为如果不是因为“迷路”而误入桃花源,读者后来难免要问:“渔人既然在溪上讨生活,称得上轻船熟路,怎么才出了桃花源就找不回去了呢?”
好,咱们继续!“忽逢桃花林”,让人眼睛一亮,接着“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初极狭,才通人”,山洞很狭窄,“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走出山洞,陶渊明用了个电影的广角大远景,只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接着加入人的动态跟声音,“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镜头继续往前推,看得更近、更清楚了。只见“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你想象那画面,是不是由“中远景”又成为“近景”,已经看得清衣着发饰了?而且再往前,看到脸上的表情“怡然自乐”。大家终于发现他这个外人了——“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你从哪儿来啊?大家问,渔人就老实说了。
但是这渔人很不够意思。他“既出,得其船”,就沿原来的路,处处做记号,而且“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奇怪的是“寻向所志”,寻找原先做的记号,“遂迷,不复得路”,居然找不到了。
这陶渊明还像拍剧情片似的,在结尾留一手,说:“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很兴奋地计划去,可惜“未果,寻病终”。还没成行,刘子骥就病死了。果然“后遂无问津者”。真是千里烟波、山重水复,不知道那“桃源仙乡”藏在何处,留给后人无穷的想象空间。
你说,陶渊明是不是写出了一个古老中国的“哈利·波特”?哈利·波特能由車站的柱子进入魔法世界,武陵渔人搞不好也是通过山洞的时光隧道进入桃花源。
当你跟我背完这桃花源的故事,用拍电影的方式去想,这篇文章是不是也变得很好背了?
如果你能这样背《桃花源记》,我相信,50年后,你跟我一样,还能倒背如流。
意林名家励志臻选——刘墉
刘墉创作45年,集生命智慧大成之书,臻选刘墉生平众多畅销书精华智慧的醍醐灌顶之书。
人生最好的状态,不过“从容”二字,身心从容,方论成败得失。生命从容,才是最大的福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