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仗美执言

时间:2024-05-04

张晓风

我想,开始的时候,她自己也不知道后来会走得那样远。就像嫘祖,偶然走到树下,偶然看见闪闪发光的茧,她惊奇地伸手摘下那枚洁白如雪,凝练如蕾的椭圆形,然后拉开它,伸展它,才发现那是一缕长得说也说不完的故事。她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扯出了一种叫“丝”的东西,她更不知道整个族人将因而产生一部丝的文化,并且因而会踏出一条绕过半个地球的“丝路”,她哪里知道那样轻柔细微的一纤,竟能坚韧得足以绾住一部历史。

又如另一个不知名的先民,在一个露水犹湿的清晨来到黄河边。听见水鸟婉转和鸣,一时兴起,便跟着学叫一声:“关——关——”

水鸟傻傻地应了一声,他顽皮地再学一声。忽然,他发现那“关”字是多么圆柔婉艳。

“关关。”他说。

“关关雎鸠。”他说,忽然,他知道那是一个好句子。

“关关雎鸠。”他继续念,而水鸟在沙洲上,沙洲在河上,并且由于春草萋萋,看来轻而蓬松,仿佛随时都会顺流漂走。

洲上半隐半现的水鸟,以及一个看见这一切的又欢喜又悲切的自己。他觉得有话冲到嘴边,就照直说了出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他并不知道那就是诗,他只想把春天早晨听到看到地说出来罢了。

初识碧华,只知她是诗人罗青的妻子。后来在1982年我为泰北难民筹款,办了“作家小手艺义卖”,她拿出一些精致的刺绣首饰,才真正把大家吓了一跳。

1986年再次展出,作品更见丰美,最近她把心得和作品结成集子,歆羡之余,很愿意为她“仗美执言”。

碧华和丝线的因缘其实也很偶然。那年,她母亲出国,留一盒丝线给她,那大概是她第一次惊艳吧?中国人的色彩表现最早可见于彩陶,至于文字方面的记载,则见于《尚书》:

“以五采彰施于五色的,作服,汝明。”可见早期的色彩是和丝线连在一起的,彩色丝线的绚丽艳泽足以用来调剂单色的布,进而可以区别官阶军种,算得上是源远流长了,碧华爱上的那盒丝线,碧华拿起针来,描摹之际,竟不知不觉便做出类似香包的小手艺,香包其实正是远古时代农耕社会初夏时日的好心情,新嫁的女子,在第二年端午节,照例要做些香包分送族人,特别是小孩子,往往可以像“佩六国相印”般带着婶婶、嫂嫂、姊姊等人的不同香包。名为辟邪,其实自有手艺高下巧拙的比较,碧华初试手艺时,心情亦如新嫁娘吧?

我看碧华作品的心情,也如端午节小儿伸手讨新嫁娘的香包,挂在身上,无限喜悦。

如果碧华一开始就订好计划,打出旗号,拟定十年工作进度表,要把自己塑造成一位“现代化刺绣首饰制作人”,当然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我更喜欢她目前的程序,是不知不识间拈起一根属于母亲的丝线——然后再拈起另一根。色与色相授,神与形相接。她在不能自持的情况下,一步步陷入困惑和奋扬,作品在梦中涌现,在冥思中成长,复在静定中一针一缕地完成。

我为碧华喜,但更为可以产生碧华的社会喜,为艺术上英雄四起开疆拓土的鹰扬时代喜,为传统可揳入现代喜,更為自己可以看到好东西的权利窃喜。

我想,开始的时候,她自己也不知道后来会走得那样远。就像嫘祖,偶然走到树下,偶然看见闪闪发光的茧,她惊奇地伸手摘下那枚洁白如雪,凝练如蕾的椭圆形,然后拉开它,伸展它,才发现那是一缕长得说也说不完的故事。她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扯出了一种叫“丝”的东西,她更不知道整个族人将因而产生一部丝的文化,并且因而会踏出一条绕过半个地球的“丝路”,她哪里知道那样轻柔细微的一纤,竟能坚韧得足以绾住一部历史。

又如另一个不知名的先民,在一个露水犹湿的清晨来到黄河边。听见水鸟婉转和鸣,一时兴起,便跟着学叫一声:“关——关——”

水鸟傻傻地应了一声,他顽皮地再学一声。忽然,他发现那“关”字是多么圆柔婉艳。

“关关。”他说。

“关关雎鸠。”他说,忽然,他知道那是一个好句子。

“关关雎鸠。”他继续念,而水鸟在沙洲上,沙洲在河上,并且由于春草萋萋,看来轻而蓬松,仿佛随时都会顺流漂走。

洲上半隐半现的水鸟,以及一个看见这一切的又欢喜又悲切的自己。他觉得有话冲到嘴边,就照直说了出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他并不知道那就是诗,他只想把春天早晨听到看到地说出来罢了。

初识碧华,只知她是诗人罗青的妻子。后来在1982年我为泰北难民筹款,办了“作家小手艺义卖”,她拿出一些精致的刺绣首饰,才真正把大家吓了一跳。

1986年再次展出,作品更见丰美,最近她把心得和作品结成集子,歆羡之余,很愿意为她“仗美执言”。

碧华和丝线的因缘其实也很偶然。那年,她母亲出国,留一盒丝线给她,那大概是她第一次惊艳吧?中国人的色彩表现最早可见于彩陶,至于文字方面的记载,则见于《尚书》:

“以五采彰施于五色的,作服,汝明。”可见早期的色彩是和丝线连在一起的,彩色丝线的绚丽艳泽足以用来调剂单色的布,进而可以区别官阶军种,算得上是源远流长了,碧华爱上的那盒丝线,碧华拿起针来,描摹之际,竟不知不觉便做出类似香包的小手艺,香包其实正是远古时代农耕社会初夏时日的好心情,新嫁的女子,在第二年端午节,照例要做些香包分送族人,特别是小孩子,往往可以像“佩六国相印”般带着婶婶、嫂嫂、姊姊等人的不同香包。名为辟邪,其实自有手艺高下巧拙的比较,碧华初试手艺时,心情亦如新嫁娘吧?

我看碧华作品的心情,也如端午节小儿伸手讨新嫁娘的香包,挂在身上,无限喜悦。

如果碧华一开始就订好计划,打出旗号,拟定十年工作进度表,要把自己塑造成一位“现代化刺绣首饰制作人”,当然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我更喜欢她目前的程序,是不知不识间拈起一根属于母亲的丝线——然后再拈起另一根。色与色相授,神与形相接。她在不能自持的情况下,一步步陷入困惑和奋扬,作品在梦中涌现,在冥思中成长,复在静定中一针一缕地完成。

我为碧华喜,但更为可以产生碧华的社会喜,为艺术上英雄四起开疆拓土的鹰扬时代喜,为传统可揳入现代喜,更为自己可以看到好东西的权利窃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