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为有源头活水来

时间:2024-05-04

黄国荣

出版第一部小说集《蓝色的梦》时,我在扉页上写了这样一句话:“写作是一种无止境的交织着痛苦与欢乐的自我剖析、自我认识、自我征服的自寻烦恼。”那个时候我似乎已经意识到,写作只有不断地否定自我、更新自我,方能超越自我,让写作持续下去。喜新厌旧在情感上不可取,在写作上却是难得又必备的心态。写作之所以叫创作,根本在创,作仅是为创服务,离开了创新,一切作品都将成过眼烟云,无生命力,亦无价值可言。文学之初,我对自己立言:绝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

这些日子,我又在做一件更新自我的事情,完成年幼时的夙愿。自小特别喜爱画画,但兄妹七个都要上学,开学想有一支新铅笔、一块橡皮的愿望都无法实现,买纸买笔买颜料学画画这种奢望,做梦都不敢想。工作、当兵后,又没了学画画的时间与空间,这个梦便被迫折叠起来藏到心底。没条件学,心里始终恋着不放弃,上学时无师自通地用铅笔在废作业本上瞎画过白居易、杜甫、岳飞、武松、陆文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这些自己崇敬的人物。当兵后,指导员想争风头,想一辆车(一辆坦克相当于一个班)扛一幅毛主席像参加集会活动,遗憾连队没人会画,又没钱请画家画,我居然自告奋勇用红、黄、蓝三种油漆加一瓶汽油,画了毛主席在遵义、去安源等六幅像,让连队在全团出了风头。后来一直在军师两级文化部门工作,始终没停止过对美术创作的关注支持和美术作品的欣赏。

今年“五一”假期,微信上一家画院的16课免费体验课吸引了我,进去一体验,学画画的欲望极速膨胀,意识到这把年纪了,再不学将成终生遗憾。我立即买了颜料和笔在网上跟老师学起来。体验课作品一交上去,老师竟认为我画过国画,基础很不一般,动员我参加学习,经正规训练后一定会很厉害。老师的鼓励和自己的愿望一结合,我成了画院的正式学员。两个多月下来,正式课、体验课作业和自习的作业,画了近百幅习作,每幅作业都被批改的老师评为优。

正式课一周四次,加上预习和作业,书房写字台铺上毛毡就再也揭不下,几乎天天要画。11岁的小孙女竟反对,已三次郑重其事跟我说,爷爷你整天画画,小说还写不写?我说画画不好吗?她说不好,画画有什么意思,还是写小说好。我没法与她谈论画画与写小说的关系,她很坚持自己的立场,我的每一幅习作她都否定。也是,毕竟岁数大了,正如人说六十岁学吹鼓手,年老学艺,是件让人笑话的事情。我不能因为小孙女反对而中断我完成夙愿的行动,除了自信,好在爱人和女儿都支持,已经挑选了《鹊噪梅梢喜报晴》《林塘秋晚》《硕果累累》《前程似锦》等五幅习作装裱悬挂。

文学与艺术,都是熬心力且无止境、无尽头的苦活,在高科技飞速发展、世界瞬息万变的新时代,更新、创新是时代主题。人类几千年文明史,是一部更新、创新的历史。李大钊曾说过:“人类最高的欲望就是创造生活。”世界在日新月异地更替发展前进,何况文学与艺术本身都是创作。

就文学与艺术而言,我的第一次转折更新自我是2008年重拾书法。年轻时兴趣广泛,特别偏爱隶书,走出校门正值“文革”暴发。参加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在贫苦农民家住也没条件练习书法。我们分团的秘书写一手好字,他教我一个练书法的简便方法,他让我找一本杂志,先用墨在杂志上挨页写字,把整本杂志全部写黑后,再不用墨,拿笔蘸清水就可以在上面练字,随处有空就可以练。就这样没有字帖,不用墨,凭我对隶书笔法的观察和记忆,偷空练起了书法。不料到部队后,一天中除了睡觉,没有一点个人支配的时间,学书法只能中断。直到2008年退休到出版协会工作,书法家、团结出版社总编陈复澄赠我隶帖《东汉封龙山颂》,后又买了《刘炳森隶书名文》,便重温我的书法梦。许多习作已被乡友、战友、文友索要。重拾书法的收获是两个字:静与气。书法帮我静心,让心境超然于尘世的繁华、庸俗、喧嚣;书法又帮我酝气,书法与写作都需要气,气是内在的、坚毅的、无声无息的力量。这在我的长篇小说《碑》和《极地天使》中均有表现,《碑》是军人气,《极地天使》是国气民族气。

再一次重大转折与自我更新是写作《患难之生——邹韬奋在抗战中》。我是个执着于小说创作的写作者,我在长篇小说《碑》的《跋:我写<碑>》里写过这样一段文字:小说与非虚构作品虽然都是写人、写故事,但它们有本质的区别。小说的故事是为人物服务,非虚构作品却是人物为史实和故事服务。非虚构作品把已有的人和已经发生的故事还原成真实就是好作品,小说要把虚构的可能发生的事情写成真实才是好作品。如果小说作家只能写亲历和已经发生的事情,那他就不能算是真正优秀的小说家,即使成功也是偶然与巧合。我历来认为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和非虚构作品不是纯粹的文学,这些体裁介于历史、传记、新闻报道与文学之间,很难说是真正的创作。唯有小说、诗歌,都是写可能发生的事情,才是真正的文学创作。苏轼没到过赤壁,范仲淹没去过岳阳楼,但《赤壁怀古》和《岳阳楼记》却成传世的经典。

到韬奋基金会工作,不了解不熟悉邹韬奋先生说轻是不称职,说重是失职。我研读了《韬奋全集》和《韬奋年谱》,深入了解之后,我被韬奋先生爱国爱党的坚贞气节,为事业与信仰不怕杀头、不怕坐牢、不怕受穷的职业操守精神震撼,思昔看今,感慨万千。一种用文学作品再现韬奋先生形象的責任感油然而生,但我心里有个坎,必须改变自己对纪实文学、报告文学的立场观点,我陷入了两难。

否定自我是件痛苦的事情。我曾在多个场合说过这辈子不写纪实文学和报告文学的话。食言涉及为人的信誉和人格,自己说过的话和现实的责任感让我犹豫。是韬奋先生的精神品格给了我力量,如果说鲁迅先生是我国文学的旗手,那么韬奋先生则是我国新闻出版界的楷模。新闻出版界尽管有“韬奋新闻奖”与“韬奋出版奖”这样的职业终生成就奖,但真正了解韬奋精神的甚少,知道的也只是爱国爱党爱人民爱事业这些概念。概念不是形象,难以进入人的心灵,我身为韬奋基金会的成员,我不为韬奋先生树碑立传,等谁来做这件事?这件事对于我来说,不是不能,而是不为。为人在世谁无过,圣人君子也失言,何必为自己这无名之辈的一句话较真?我终于否定放弃了自己对非虚构作品写作的成见,用一年的时间准备,半年的写作,完成了33万余字的纪实文学《患难之生——邹韬奋在抗战中》,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在四年的采访搜集、写作与校勘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写好纪实文学作品,付出的心智与心力,一点不比写小说少,甚至要多,它们之间最大的差异在虚构的自由与真事的局限上。小说可以凭借作者的生活积累与生活经验,靠自己的思维、推断、逻辑能力自由地编织故事,设置矛盾悬念;纪实文学第一要义是真实,确有其人、真有其事。现实的人物与事件往往与文学的客观要求差距较大,真实的人物与已经过去的事情不可能按照作者和文学的要求重新来过,如何把握真实的人物和已经发生的有限的真实故事,让它更具文学性、典型性,让人物成为文学中的典型人物,需要付出极大的心智与心力,需要写作者用更多的精力去搜集、寻觅、发现文学所需要的素材,让人物像小说人物一样在写作者心中鮮活。评论家周政保曾专门著文提出,没有采访对象就没有报告文学,这观点很有它的道理。

这一转折与更新,我真切地体会到,小说和纪实文学、报告文学都是写人的文学,不同的只是小说按照想要书写的人物和表现的主题,围绕人物去调动生活积累与人生经验,虚构编织出供人百读不厌的故事;而纪实文学和报告文学则是围绕书写的人物,通过采访和搜集研究资料的方式,从现成的浩繁的资料中去挖掘、搜寻最具文学价值的素材故事;它们殊途同归,为的是同一目标——写出典型人物、表现时代精神的主题。此后,我又应邀加入了《新时期出版人改革亲历丛书》的写作,写了自传体纪实文学《一生相许》,还写了《一位普通医生的坚守》《滇红中国梦》等单篇报告文学。

这次参加国画院学习国画艺术,又是一次重大转折与自我更新。以小孙女的视角看,画画与写作似乎是毫不搭界的两回事,其实文学与艺术不只密切相关,而是完全相通,它们的源头同是生活,仅是表现生活的方式不同。文学侧重观察人的生活,美术侧重观察物的生活。文学注重人的行为、事件中的表现变化、举止细节;画画注重植物、山水、花鸟、虫兽的特性和细部特色,动物同样注重它的性情,以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更重要的是美术作品所表现的一切,都是人与物的关系。

这种变換,不是选择什么,抛弃什么,旨在人生状态。画画后,我感觉走进了另一个新的奇异的环境,原已固定的生活状态被打破,进入了另一种新的状态,从中体会到生活的另一种新鲜滋味,人也活出了另一种新姿态。我的直接感受是,这一转折更新,极大地刺激了自己的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出我的激情与欲望,产生了新的兴奋点,生命更富活力。每天我像小青年一样满怀激情与希望听老师讲课,完成新的作业。这种作业不是一种负担,而是自己非常渴望要完成的创作。这让我每天都处在完成新作攀登新目标的努力之中,青春再次焕发。

生活的视野与视角也变了,院子里平淡无奇的小花园突然变得像植物园那么丰富多彩,那么美丽可爱。我在这里认识了原不知道学名的桃梅、凌霄花、玉簪花、紫藤花,观察到了松树、竹子、葡萄、牡丹、月季、凌霄、玉兰、银杏、丝瓜等等花木的杆、枝、叶的各种不同形态,注意到了喜鹊羽毛黑白的分布,麻雀的各种姿态,还有蜻蜓、蝴蝶、蝉、螳螂、蚂蚱、蝈蝈等小虫的形状特点,连过去最腻歪的蜗牛也变得可爱了。

喜新厌旧是人的天性,一个写作者若是没了新的追求,新的向往,新的憧憬,新的梦,他或许真的衰老了。人们往往称中断写作的作家是江郎才尽,除得了阿尔兹海默症的人之外,人拥有的才智是不会耗尽的,这种“江郎才尽”并非文才耗尽,而是远离生活,生活枯竭所致。朱熹有名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小方塘的水为何如此清澈,是因为源头不断有活水流来。事实上,有成就的作家都会不停地转换更新自己,更新自我,实际是作家生命活力的表现,同时也是智慧、追求与能力的体现,只有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才会真正拥有生活。拥有生活的人,他的创作源头永远不会枯竭,他的作品也会源源不断地涌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