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王铎
威海卫导火索
任何历史大事件,都有其导火索。100多年前,日本、英国和德国在山东半岛的这场争夺战,也不例外。
在日英相继占领威海卫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日英列强早就沆瀣一气,图谋不轨。1902年1月30日签订的《英日盟约》,目的是联合对抗俄德在中国和亚洲的海上霸权。
事实也正是如此。当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之后,英国即对德国宣战。身处中国山东半岛的两大“军事要塞”威海卫与青岛,随即也进入了“战争状态”。
此外,德国在租借青岛之后,其势力范围不仅渗透到了山东腹地,还将强大的海军力量扩张到了日本海峡。为此,日本军方早已头疼不已且忍无可忍。现在,有了重回山东这样一个机会,日本自然不能放弃。于是,在英国对德宣战的19 天之后,日本于8月23日对德宣战,剑锋直指胶州湾。
据老青岛人回忆,日本是作为英国的盟友侵占山东的。只不过青岛是日军最初要攻击的主要战略目标而已。不过,日本出兵山东还有一个漂亮的幌子:赶走德军之后,将青岛归还中国。
当然,在这期间,德国还曾经一度宣称要将青岛归还中国。但条件是,等大战结束之后,德国在中国仍旧需要一个港口。中国政府当然是不能答应的。
无奈的战区划定
日英对德宣战后,中国北洋政府即宣布“保持中立”,并且于9月3日在日军自龙口登陆的第二天,匆忙“划定战区”。战区范围为山东半岛的中部地带:即东自龙口、招远、苗家庄、穴坊、金家口到雄崖所一线,西至小清河口、潍县、安邱、诸城、日照至涛雒海边一线。
由于“战区”的匆忙划定,一时间,凡是在“战区”内的众多国民纷纷四处避难。尽管日军司令官神尾光臣早已发布作战“晓谕”,声称“我军军纪最严,秋毫无犯”,但饱受中外战争蹂躏的中国人,仍异常恐慌。
据德国传教士尉礼贤的《日记》回忆:“9月2日,因为所有的中国人都跑光了,所以没人给我们这些侨民送信,邮局里到处混乱不堪。外国人必须冒险亲自到邮局里去取信才行。9月4日,暴雨下了一整天。大鲍岛(今青岛市胶州路与中山路一带)的许多房屋全漏了。街道上全是水,电报也中断了。从济南来了一名信使,算是带来了青岛城外的一点信息。我的妻子已经到达北京,有望在那里暂时安顿下来。”这就是青岛大战前城市中的恐怖景象,谁也不知道第二天会发生什么事情。
此时的青岛,已经处于“战区”的核心。
联军多处登陆地
要了解日英联军为何在不同时间选择了不同的登陆点,首先要从德占青岛的租借地范围和其防区说起。
据日本1914年9月15日出版的《海陆军用远东全图》记载,德国租借地的具体范围,除整个胶州湾之外,还有自薛家岛至灵山岛一线。青岛地区自白沙河口、流亭、石门山至崂山中部蔚竹庵,再往南沿太清宫至八仙墩等区域。当然,还有海上的潮连岛等诸多岛屿。这只是德国占领胶澳的核心区。而与之相关的军事防御区,却更大。沿琅琊台湾、大珠山、诸城东、高密西、百脉湖西岸、蓝底北、古岘、至金家口南。这一区域呈扇形东西展开,与胶济铁路沿线的许多地区相接。
如果仔细查看《胶东半岛地形图》的话,便不难发现:自龙口、莱州、平度至即墨一线(日军进军路线),可以避开胶东丘陵,沿古胶莱运河向南,一路多是坦途。只要日军沿河道走,淡水补给便不成问题。所以,从龙口登陆,不仅有以上诸多优势,而且线路也较短,可以直击德军的北部防御区。
日英联军的第二处登陆地是崂山湾。崂山湾的范围自即墨的女岛湾至崂山的八仙墩,水面非常广阔,分北湾和南湾。北湾是古崂山湾,也称鳌山湾。南湾即后来的仰口湾、青山湾等。而鳌山湾的水泊口,正是明代鳌山卫水军的重要军港。这里,不仅有一条幽深且绵长的水泊河,可供兵船进入,而且岸坡地势较为平坦,是现代步兵的理想登陆口岸。
所以,据“堀内少将作战地图”《青岛附近地形图》记载:9月18日,日英联军左翼总指挥堀内少将,即将其精锐的突击部队的突击登陆点,选择了水泊口。也就是说,日军登陆青岛,最先是从这里登陆、抢滩、发起攻击的。
仅仅用了1天的时间,堀内的先头部队就占领了北屋、后寨、高哥庄、西上庄、王哥庄和骆驼头一带的大片区域。为随后的大批重武器、战马和多种军需物资从王哥庄水域、仰口湾一带泊岸、架桥登陆,扫清了前进的道路。9月19日,堀内的先头部队已击溃了德军的外围防御逼近了蔚竹庵,这已是德国胶澳殖民地的“国境线”了,正可谓兵临城下。
接下来的几天,崂山湾被全面占领之后,日英联军大部分在王哥庄完成了军事集结之后,还从沙子口突击登陆,步步紧逼青岛市区。待青岛陷落后,日本侍从武官长内山及其随员、部屬又最后一批进驻青岛湾,从栈桥直接登陆。所以说,日英联军进攻青岛的登陆地有多处,但最先发起登陆的攻击地是水泊口。这些登陆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码头与河口,另有曾经的明清水军使用过的古渡口。
青岛出现“轻轨”
为了及时向前线运送武器装备、弹药和护送伤员,日英联军在崂山经过大规模军事集结后,即自王哥庄向西,绕过崂山山脉至市区,修筑了1条五六十公里长的轻轨。
这条轻轨状似一根弯弯的绳索,一路由西向南。从王哥庄经王山口、浦里、大上、大桥、葛家夼、东院、吴村、松树、王家疃,向南沿白沙河至流亭河岸,再越过白沙河,自西小水、丹山、王埠庄一路直达至李村,在李村形成一个大型集散地。然后再由李村分别岔出3 条辅线:东线至刘家、韩哥庄、北村;中线至夹岭沟以北;西线沿李村河至小水清沟,最后到达水清沟。此工程一面进攻一面铺设,动用了数千沿途村庄的农民。他们开山劈岭、逢水架桥,将轻轨径直修筑到了德国人的前沿阵地。轻轨筑成后,农民们还被改编为火线救助队,为联军运送枪支弹药和护送伤员。
当时的中国人,非常纯朴。虽说他们并不认可日英联军,可是当他们得知能够赶走德国列强,归还山东和青岛,内心还是有所期待的。然而,当德国人投降之后,却发现日本人成了青岛的新主人,英国人仍然赖在威海卫,便更加怒火中烧。因此,这条刚刚建成的轻轨便不断遭到了崂山一带村民的破坏,直至最后废弃。
现在,从今天城市轨道交通的角度来看,这可以说是100多年前的第一条轻轨,也是青岛人向往和平的一种创造。虽说这条轻轨早已不见了踪迹,可是后来青岛的城市道路,无疑也是在当年轻轨的路基上铺设延展出来的。所以说,这条轻轨不仅记录了青岛过往的耻辱史,也浸润了青岛未来城市交通的一种底色。
日本攫取山东
从表面上来看,日英联军似乎只是针对着德军统治下的青岛租借地而来的。其实不然,日本的胃口原本就是想通过对德一战,一口“吃掉”整个山东。
事实也正是如此。当神尾司令官率领着他的数万大军从龙口登陆,进入山东腹地,接近胶济铁路的时候。神尾即命令一支部队,立即沿胶济线迅速占领了高密、坊子、张店、淄博和济南。日军不仅占领了长长的铁路线,而且还接管了所有德国人在这些地区的矿山和产业。日军把战火烧到了整个山东。甚至连太平洋上原来德国人占领的岛礁,也在日军的如意算盘中。
这就引起了当时的“旁观者”美国人的警觉。后来,美国总统威尔逊之所以在巴黎和会上一直给日本出难题、下绊子,其目的也是防止日军向太平洋扩张。
不过,日本的阴谋也确实得逞了。战后的日本不仅攫取了山东的控制权,其海军势力还扩大到了整个黄海, 成为日后可以随意从青岛登陆、直达济南的一支海上武装力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