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海水稻,从青岛走向全国

时间:2024-04-23

妙洋

山东作为粮食大省,与袁隆平的情缘,由来已久。他亲力亲为推进耐盐碱稻在山东起步发展,2016年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成立,时年86岁高龄的他亲自挂帅研发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学家。在袁隆平院士团队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方法,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对水稻耐盐、耐碱、抗病、优质、高产等多种基因进行聚合,选育出新型耐盐碱水稻。

何为海水稻

众所周知,水稻是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食。当前,每公顷稻田可提供27人的粮食,到2050年则必须提供43人的口粮才能满足需要。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土壤盐渍化正不断吞噬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面积约9.5亿公顷,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20%,中国为0.99亿公顷(约15亿亩)。其中2.8亿亩盐碱地是可以开发利用的,因此,开发和利用这些土地资源,一定程度上可缓解中国的耕地压力。

海水稻真的是用海水灌溉吗?当越来越多的人听到“海水稻”这个名字时,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实际上,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传统的水稻在含有一定盐、碱成分的耕地上是无法正常生长和结实的,育种专家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方法,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对耐盐、耐碱、抗病、优质、高产等多种基因进行聚合,选育出新型耐盐碱水稻,这些耐盐碱水稻可以广泛的种植于沿海滩涂、内陆盐碱地和咸水湖周边,缓解了耕地压力的同时,增加了粮食产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家的粮食安全。此外,水稻自身所特有的降低盐分的生物作用,以及独特的生长环境要求,能够改善盐碱地的质量。随着生态环境的恢复,轻度盐碱地可以重新恢复为优质耕地,中、重度盐碱地也能逐步得到改善,一定程度上扩大耕地面积。

对此,袁隆平曾表示:“我们国家仅山东就有2000万亩盐碱地,选育抗海水、耐盐碱的水稻,我们希望3年之内能出研究成果,到2020年能够拿出抗海水浓度3‰以上、亩产300公斤的海水稻品种,然后在滩涂和盐碱地上种植。如果计划能够成功,将在全国推广1亿亩,1亿亩能产出300亿公斤,能够养活8000万人口。”

海水稻研究中心落户青岛

2016年,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由中共青岛市委、市政府与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16年共建而成,袁隆平任研发中心主任,白泥地研发实验基地占地2.67公顷,实验室面积4200平方,投资8000余万元。

据介绍,该中心下设有品质与抗性基因挖掘、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细胞工程技术、遗传转化技术、发育与生态植保技术、稻米加工、食味检测7个功能实验室,拥有东营种植基地、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和金口耐盐碱水稻及盐碱地稻作改良配套技术示范基地,并在全国设有20多个耐盐碱水稻区试实验与协作研究基地。目前开展耐盐碱水稻及盐碱地稻作改良配套技术、超高产杂交稻与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稻米品质与食味3个方面的研究。目标在3年内建设耐盐碱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平台,打造杂交水稻全球领先团队,为“一带一路”提供技术支持和国际推广平台,致力于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为世界多养活5亿人。

禾下乘凉梦不悔是初心

2017年9月,在袁隆平团队的努力下,青岛海水稻迎来收获。来自中国科学院、江苏农科院、湖南农科院、青岛农科院、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山东水稻所、湖南农大、扬州大学等科研机构从事耐盐碱水稻及作物栽培研究等方面10多位专家,共同见证白泥地研发基地300多份海水稻材料表现,并从中评测出耐盐碱度高,性状表现优秀的“好苗子”。

结合前期的调研和现场耐盐碱水稻材料的表现,专家组挑选了4个品种进行评测,首先检测灌溉用水的盐度,通过盐度计,能看到这块田的灌溉用水盐度是已经达到了5.8‰,这种浓度的盐水中,水稻的表现如何呢?

据基地工作人员介绍,耐盐碱水稻研发历时4年,经过1162次田间实验,获得中间测交和配组材料达3万多份,同时协同国内外各大科研机构收集耐盐碱水稻材料,2017年共试种300多份耐盐碱水稻材料,并采用6‰盐度半海水全生育周期灌溉的耐盐碱杂交水稻材料进行评测,获得1个亩产潜力在600千克以上的耐盐碱水稻材料,另外3个亩产潜力也均在400千克以上。时隔半年,海水稻就走出青岛,在全国东南西北多个省份插秧种植了。

袁隆平在山东播下的海水稻,探索了盐碱地水稻规模化种植的新可能。在青岛的5年时间里,袁隆平团队成功试种中国第一代海水稻,最高亩产620.95公斤,达到普通水稻的平均产量。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累积了近3000个有潜力的海水稻材料,可以适应全国不同盐碱地的气候和水文特征。以青岛为原点,海水稻走向全国。2018年,袁隆平团队在青岛启动了“中华拓荒人计划”,在山东、新疆、浙江等地布局10个海水稻主要种植基地,对中国主要盐碱地类型进行覆盖式种植。目前,推广示范种植的10万亩海水稻已完成测产,新疆喀什、青岛城阳等地的测评亩产均突破千斤。

2020年,袁隆平院士团队在青岛市城阳区上马桃源河畔种植的5000亩海水稻再次迎来收获季。据了解,根据袁隆平对耐盐碱水稻产业化的部署,2020年青岛海水稻团队以“十百千工程”为路径,以“改造全国一亿亩盐碱地,多养活8000万人口”为目标,真抓实干,分解落实,2020年海水稻全国推广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等9省区市为核心的100万亩海水稻基地、三产融合特色农业产业园区相继启动建设;1000万亩盐碱地改造土地资源储备逐步推进,盐碱地稻作改良、农业数字化产业不断扩大,海水稻生态愈发有活力,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步伐更加坚实,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突破了“藏粮于地”的空间,拓展了“藏粮于技”的储备。同年,青岛市城阳区新增改良盐碱地约4000亩,完成海水稻示范种植与产业化推广近5000亩,同时将持续通过农业智能芯片、云平台等软硬件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物聯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示范应用,推进“盐碱地改良+智慧农业”模式打造,激发海水稻全产业示范展示效应。

近年来,城阳区积极响应青岛市发起的乡村振兴攻势,打造抢占智慧农业引领乡村产业振兴高地,依托袁隆平院士团队,创建九天华为全球智慧农业联合创新中心,成立国资控股的青岛国创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有限公司,大力开展集盐碱地改良、海水稻产业化种植和溯源系统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智慧农业体系,不断推动“土地改良+ 智慧农业”持续创新发展,在智慧农业领域提前布局、深入探索,形成了引领发展的先导态势,相关业务已经从青岛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形成海水稻产业化生态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