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回味丹巴古碉

时间:2024-05-04

申仲义

碉,听到这个字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那些用砖、石、钢筋混凝土等建成用于防守的军事建筑物。

当确定又一次踏上去寻访古碉的路时,思绪再一次拉到了有“中国最美丽的乡村”美誉的丹巴县。

丹巴,地处青藏高原横断山脉的大渡河源头。那里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人口的高原城市;那里有“东女国之都”的悠久历史;那里还有独具嘉绒风情的美人谷、藏寨、碉楼……

我们此行的目的是要去寻访那个如梦一般既遥远又真实的古老村落,去找回我们人类童年记忆的家园。打点起简易的行囊,沿大渡河逆流而上,行走于峰峦重叠,高山对峙的深邃峡谷,穿行在沟谷众多的大小剑川河畔。沿途上脑海里把过去梦想在古碉与藏寨里发生的浪漫故事作了很多设计和排练,期许在某一个历史的瞬间发生一场挚烈的邂逅。

踩着脚下金光闪闪的坚实台阶,看着山下升起隐约可见的肥沃河谷,却很难想象那就是曾经流淌过金子的溪流,正蜿蜒地伏在谷底。夕阳的余辉已经逐渐沉没,峰峦却在随着那夕阳的此起彼伏而眩惑。

奔向甲居,靠近了中路,行进在高低不平的山间小路上,急切的心情与蹒跚的脚步没有成正比。对于眼前据说存在了成百上千年的古碉,我不由得在心里要为这古老的建筑去寻找一些注解。是谁修筑起来的?是什么时间修起来的?这些碉楼修来做什么呢?

身处由高山峡谷、神山、古碉、藏寨与美人、汉子构成的特有生命组合体之中,便能体味到那里的花草树木以及沉默的建筑都是具有那般的非一般的灵性。倘若非要为这组合后的景致下个定义和作一个诠释,那么我就只能说,因为那些散落于河畔峡谷中的古碉,为仙人下凡之地的丹巴作了标志性的解释。

抚过太阳雨下的古碉

贴着那些正在成长的玉米以及青稞地行走。我知道从零海拔上来的赵老师在那坑凹不平的山路上走得很吃力,但是视线里的那些芬芳和漂游在半山腰的古碉挑战了艺术家的生理疲惫。

午后的阳光并不强烈,空气中夹杂着夏天慵懒的氤氲,我们的影子在一片寂静的土地上撒下了斑驳的几粒汗珠。古碉住在山上,所以为了拜见岁月的长者还得将行动与思想虔诚地同步。泥土的味道很重,天空中那熙熙攘攘的雨点打在了我们的额头,沁爽地蜿蜒流淌至唇角,轻轻地用舌尖咂了一下那清冽中蕴藏着浓浓历史醇厚的太阳雨。站在田野和山冈之间品味着雨的味道一一惟有在与那纵横交错的故事交汇后才是最美,享受着太阳雨下那有可能是来自故乡的斜风细雨,它们从遥远的大海或者东西南北方降到了异乡。

追忆历史的脚步,我们来到了秦、汉时的西羌领地。这里古碉的数量及分布密度在国内名列首位,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依然保持着其固有的风貌。无论是建筑技术和艺术效果都极富力学和美学的感染力,同时还因为曾经沧海桑田的肌肤成了研究古代历史文化和古代建筑的最理想蓝本。

古碉,一般为柱体,四角、五角、八角到多达十三角。高度大致从10米到50、60米左右。以石块佐以少量泥土而建,墙体坚实,外形美观的古碉大多与民居寨楼相依相连,但也有少量的独树于山谷之中的村落。那些流传了许许多多神秘而浪漫故事的古碉,蕴涵着鲜明的民族性和高度的科学性以及知识性成为了今天人文旅游的重要景观,传达着丹巴先民们在创造物质文明时的高度审美意识。

太阳雨,依然忧郁地飘着。我们屹立于群山之间,享受着扑面而来的微风,亲吻着贴地的青草,高低错落的灌木,害羞的苹果和那郁郁葱葱的核桃树。古碉在那极富层次感的画面里安静地与和风细雨对话,述说西夏王朝后裔那血液里的勤劳和善良。龟裂的容颜被夕阳轻轻地裁成了时代的符号,古碉伟岸的身板,拔地擎天巍巍然耸立天地之间。翻开《北史·氐传》“附国近川谷,傍山险,俗好复仇,故垒石为巢,以备其患。其巢高至十余丈,下至五六丈,每级以木隔之,基方三四步,巢上方二三步。状似浮图。”古碉年轻的时候兄弟姐妹众多,它们所担任的任务基本上都是保家卫国。如家碉主要是在一家房屋的旁边或当中,施职于家庭个体防御;寨碉大多立于村头寨口,施职于以御外敌侵害扰乱,为集体提供抵抗、藏身、储藏水和食物之重任;界碉为村寨与村寨、部落与部落之间做好分界的鉴证:以及烽火碉、关隘碉等等功能各异种类繁多的古碉,它们在中国西部横断山脉中一个叫丹巴的世外桃源之地星罗棋布,织就了一张坚固的历史防御图。

透过太阳雨,亲亲抚过古碉之后的清冽微风。漫步曾为东女国的故都,今是最美丽的古村落,视线从厚实坚固的古碉群中走了出来,发现那一个个沉默的古碉无语地裸于风中笑傲古今,传达出一种岁月流逝的沧桑沉淀。古碉退却了当年的荣耀,无意让人关注,它安静了数个世纪,它不愿被打扰。然而,作为时代和历史的杰作,它们继承着前辈先人留给我们的美好回忆,让追随者纷踏自来。回望隐约的悠远历史古碉,它以端正笔直斜而不塌固若金汤的身板,依然神秘,依然幽静,依然沉默着,依然无声却悠长地迎接风雨剥蚀和时间的考验。

放眼山岚,夕阳溢漫大地,太阳雨后的藏寨和古碉与我们心情都是一样的独好!

倾听古碉的前世今生

古碉与藏寨,两个原本陌生却又似曾相识的生命。因为缘分它们在时光的流逝中不约而同地相遇,通过交流、沟通、磨合、融合终于走到了一起。

走近丹巴,不难发现潺潺溪流畔,充满灵气的山谷深处古碉与藏寨成了那山寨画卷的绝对主角。我总觉得自己与古碉有着前世今生的约定,靠近简单安静的古碉,聆听那暗香浮动的清风,正在讲述令来者魂牵,往者梦萦,并承载着大量秘密和深爱的故事。

其实,古碉更像是一个神话传说。为了解读那些埋藏在坍塌历史尘埃之中的记忆,我们拨开历史文献资料才知道那个古碉的久远历史。《后汉书·西南夷传》记载:冉驪夷“元鼎六年以为汶山郡,其地有六夷、七羌、九氐……皆依山居止,累石为室。”然而,曾经繁荣的丹巴古碉在经受过战争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摧残之后,便被深深地埋藏在了大小金川河畔的流年里,辉煌被湮没成为岁月的过往,开始了沉默而漫长的守候,并试着努力地唤起内心深处那已不再清晰的记忆。

古碉,当今世界同类建筑中绝无仅有的杰作。古代工匠们运用先进的力学和结构学原理,不用图纸仅凭经验的高超建筑技术,创造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史上的奇观。高山峡谷,自然环境险峻,先民不仅要在那里定居生活,还要修建能经历千百年风雨、战争、地震考验而至今屹立于横断山脉的古碉,实在是不得不令今天的我们佩服。

沉默了太久,压抑了太多的情感,遏制了渴盼已久的梦想,事实却证明了时间无法遮掩艺术的光芒。二十世纪初,一位法国神父来到丹巴拍下了古碉,被送到那个叫欧洲法国里昂的一个地方,参加了在那里举行的摄影展。随后,沉睡的古碉就此将前世梦影徐徐展开,蒙尘的珍珠得以重见天日,整个世界惊慕于她那岁月难掩的炫目光彩——造型别致、高低错落的神奇古碉跳跃在油画般的绿色丛林里,若隐若现地矗立在充满灵气的山谷之中,使游人叹为观止,让世人惊艳……

清晨,太阳刚刚从山那边慢慢地爬了上来,山野仍然静悄悄的,不时还能听到远处传来清脆的鸡鸣犬吠之声。我们来到了丹巴一个普通的藏寨乡间小路上,只见早起的村民已经在田间地头忙碌起来了,葱葱郁郁的玉米地以及那些挂满枝头的苹果和梨正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年的到来。不远处,绿树掩映的古碉与宁静的炊烟一道飘向了那起伏的山峦。毕竟,迷醉于风花雪月的故事,留不住凄苦沉沦的夕阳。蓦然回首,历史的回响与烽火的记忆仍然飘荡在古碉的斑驳之间,为寻找千百年前那些气势恢宏的古碉建筑群遗存下来的蛛丝马迹,对考古和历史研究一无所知的我们小心翼翼地透过悬挂在残垣断壁旁的牛角,试图窥探那尘封在历史岁月里的古碉。不知道怎么了,只觉得心在怦然跳动,依稀听到了风雨飘摇之后的古碉正在讲述当年金戈铁马的声响与铿锵。

坚实的步履,踏平了像流水一样无法挽留的岁月尘土,古碉见证了历史的成长。昨天的古碉,无论从建筑技术还是艺术成就上来讲都堪称奇绝。今天的古碉,又为新时代的丹巴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生活注入了新的元素。

因为古碉,所以丹巴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举办的“选美中国”中荣登“六大乡村古镇”之首,摘得“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古镇”的桂冠。

本栏目责任编辑:蓝士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