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灵峰山上的红灯笼

时间:2024-05-04

秦进华

灵峰山上的红灯笼

秦进华

矗立在广西贺州市八步区的灵峰山,不仅是市民每天晨运和休闲的最佳去处,也是各地游客来八步的必游胜景,更是老八步人心中难以忘怀的标志性景物。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八步地区虽然未遭到日军侵占,但在抗战时期也并非世外桃源。如今80岁以上的老八步人,都还记得抗日时期的八步社会动荡不安的状况。

那时的八步只是贺县的一个镇,但已是贺县最繁荣的金融、商贸、工业和文化活动的中心,拥有当时桂东最高层建筑物“广西银行”大楼,豪华的“五洲大酒店”和园林式的“东方旅社”,富川、贺县、钟山三县所有各矿业公司办事处都设在八步。湘、粤、桂三省的商贾云集八步。广东商人在八步兴建的一座规模宏大、古香古色、富丽堂皇的“粤东会馆”屹立在八步浮桥码头之上。

从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八步地区也和全国各地一样,受到日军飞机轰炸。为了让老百姓免遭日军飞机空袭的伤害,当时的防空指挥部看中了灵峰山的自然条件——山下有多个岩洞,四周树木葱笼,十分隐蔽,因此,指定灵峰山为民众防空避难所,并根据山洞大小划分,把灵峰山北面最大的岩洞划为民众防空洞,在洞口外砌了一条十多米长、二米高、一米多厚的石墙,以防弹片溅入洞内,又在洞内潮湿的地方铺上木板,方便民众长期躲藏,又可避免滑倒。

其次,是将大岩洞右侧稍小的岩洞,定为特殊行业从业者专用防空洞(因为这些人大多有传染病,所以将其隔离)。

朝东面离地十多米的一个岩洞,是防空指挥部专用,内设有电台,负责接收和传送防空信息。灵峰山南面有数个小岩洞,属于八步一些商家大户私人专用,这些商户防空洞的洞口都砌有砖墙遮挡,安装有门锁,还有专人看守。

另外,当时防空指挥部一项重要的任务,是要及时将日军飞机来去的信息告知百姓,让其迅速防避。在当时通讯方式落后的情况下,防空指挥部采用古代烽火台传递信息的方法,在灵峰山顶最高处,架设一个丁字形的灯笼架,用升降灯笼的方式告示防空信息。

当灵峰山上的灯笼架升起一个灯笼时,即表示是敌机即将到来的预备警报,全城百姓立即向灵峰山跑去,当时叫做“走飞机”。如果升起两个灯笼时,就是紧急警报,表示敌机就要飞临上空了,这时若赶到灵峰山的人要赶快跑进岩洞里去,还在半途的人要立即就地躲藏,不让敌机发现目标。有时晚间发生紧急警报,全八步街的灯火都得熄灭,一切劳作也得停止。待敌机飞走之后,两个灯笼即降下,就是解除警报。

那时“走飞机”,真是苦不堪言。日本飞机每天不定时地飞来飞去,少则一天两次,多则五六次。每次看到灵峰山上挂起预备警报的灯笼时,“走飞机”的人群便蜂拥朝灵峰山跑去,大家都拖儿带女、扶老携幼,还有那些放开包脚布不久的中年妇女,跌跌撞撞地艰难行走。大人的喊叫声,小孩的啼哭声汇成一片,令人心酸又悲愤。许多人放声大骂“该死的日本鬼”、“该打靶的日本鬼”……

我当时还是七八岁的小学生,就读于八步五街校,上述场景里就有养母带着我“走飞机”的身影。因为每天“走飞机”的次数太多太累,养母恼怒地说:“这样走下去,即使不被飞机炸死,也会跌死累死。”于是决定不管有没有警报,每天早早起来做饭吃饱后,她就带上草席、茶水及我的小学课本,牵住我的手,表情凝重地向灵峰山走去。当我们走进岩洞时,发现洞内已经有十多人比我们更早到达了,真是不谋而合。

这样早出晚归躲飞机,虽说比多次奔走轻松些,但是长时间呆在岩洞里,闻着那湿浊的气味,还被蚊虫无情地叮咬,让人非常难受。尽管如此,为了生命安全,大家也只好忍着。这样每天“走飞机”的生活状况,折磨了八步百姓数年。

在这段时间里,幸好有灵峰山坚强、牢固、无私的庇护,八步基本上没发生日军飞机空袭造成的百姓伤亡事件。

责任编辑:陈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