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时间:2024-05-04

■张 甜/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心理素质的概述

(一)心理素质的内涵

心理素质具有人类素质的一般特点,是人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素质之一。心理素质是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合金”,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之上,经过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简单来说,心理素质是通过实践活动中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形成的心理潜能、能量、特点、品质与行为的总和。

(二)心理素质的构成要素

(1)情绪情感状态。情绪和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经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人们通过自己的感知和认知来认识事物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其中,情绪是一种有代入感的短暂且强烈的态度反应,情感是一种具有持久性而稳定的态度反应。

(2)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处理、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掌握事物的构成、表现与其他事物的关系、发展的动力、发展的方向和事物的基本规律的能力,认知能力作为能够帮助人们完成活动的心理素质条件,还能够帮助人们去认识和了解客观世界,帮助人们去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

(3)心理适应能力。心理适应能力主要是指人格特征之间为了适应周围环境而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能力。拥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能帮助我们尽快的适应周围的新环境,能帮助我们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特殊情况,还能帮助我们更好的适应人际交往圈。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标准

马斯洛是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他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马斯洛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我们要结合现实环境,树立与实际符合贴切的生活目标;在面对不稳定、无法预测的生理、安全需要时,我们需要具备充足的适应能力,并能学会在实践中吸取经验;在尊重的需求下,学会合理地发泄和控制情绪,能正确地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所以在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中,大学生们都应该具备一个较强的心理素质,其都应达到这样的标准:保持情绪情感的稳定,热爱自己的支教工作,善于在忙碌的支教生活中找到乐趣;拥有良好的认知功能,有较高的自我意识水平,不妄自菲薄,能正确评价自己;要能协调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在支教单位中保持人际和谐,提高适应力,保持心理健康。

二、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中大学生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自我调节能力差,情绪情感状态不稳定

支教大学生们在支教过程中情绪情感状态不佳,原因是在现代社会里,很多大学生从小就是家里娇生惯养长大的,而支教学校大部分地方偏远、环境艰苦,面对支教地区现实时心里有所排斥;有的支教学校各种设备落后、欠缺,与支教大学生们在大学里的丰富生活、健全设备形成鲜明的对比,支教大学生们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贫苦的支教生活无法满足支教生们的需求,这种情景就会容易造成支教大学生们消极、低落、焦虑和不稳定的情绪。此外,在面对要进行正式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挑战时,对于这些长期以来待在学校、视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大学生而言,由于实践经验的缺乏,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或者心理体验,如紧张心悸、压力过大、精神状态不好等,都会造成支教大学生的情绪情感状态不佳。

(二)实践少素养低,自我认知能力不足

目前支教大学生们在自我认知方面仍然存在有不足的地方,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一是因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很不平衡。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们学习的课程专业性较强,专业知识化呈现出体系化、结构化的特征。这能使本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构更加清晰,更加深入。然而这必然也容易导致其他知识涉及范围较为狭窄,知识面不丰富,甚至存在很多大学生对基本常识性知识可能都不太了解;另一方面是大学生们受以往教育体制的影响,更加注重学业上的努力程度,平时缺乏社会实践的锻炼,课堂上面学到的知识还都只是停留在书面上,与实际联系不密切,没有形成良好的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而这体现在实习支教的过程中就是,实习支教的大学生对课程教学活动缺乏自觉创新意识、不注重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手段在课堂中的积极应用。二是因为缺乏自信是很多大学生共有的特点。有很多人面对问题的第一反应总时选择后退或者逃避,他们坚持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完成这件事情,所以在支教的过程中,对问题的逃避造成他们不能正视自己现有的能力且低估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三是很多大学生自信过度,更容易轻视问题的难度,往往这样的状态会使问题更加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

(三)自我独立意识差,心理适应能力较弱

大学生在从事支教过程中,由于地理环境发生了转变,生活环境、教学工作环境、人际交往圈都随之发生了改变,大学生也因此有很多的不适应,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一是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大多是要下往基层,去向农村,很多大学生们对农村的吃、住、行都没有办法尽快的适应。支教大学生们所处的支教点大多为贫困落后的山区,环境艰苦、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因此也会产生很多的不适应的问题。二是因为支教大学生对教学工作不适应。首先是由于角色的突然转变,使支教大学生们突然间从学生转变为教师,从一个接受知识的角色要转变为传授知识的角色;其次是由于支教师范生们对支教工作的不了解并需要其迅速上岗,这就使支教大学生们突然间的面临教学压力,进而极易转移到心理压力。

三、提高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建议

(一)从学校方面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建议

(1)提供心理教育服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学校对低至高年级的学生普及心理知识,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氛围,并及时地、多方面地对支教生们进行心理测评,针对支教生们的普遍心理特点提供专门心理教育服务。二是在支教期间对有需要的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跟踪服务,经常性的开展个别辅导,切实关注、理解、倾听,并及时给予心理支援和心理疏导,培养健康的情感,提高其情绪的自控力,从而使支教大学生们顺利结束支教。三是在支教工作后,提供后续心理咨询服务,对大学生开展适当的学习指导和职业指导,使其在支教后能顺利地转换角色回归校园,以进一步改善工作效果。

(2)开设专业实践课程,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一方面,学校要增强专业课程培训的实践性。强调实施人本教育,在教学中增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增强学科的实践性,通过生动的实践活动进行教学,督促学生理解应用所学理论。在学习教育中,学生的目标是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全面发展,以便今后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专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另一方面,需要开设课堂管理以及开展教师自我调控的培训。首先,结合实际案例让大学生充分认识教师这一职业角色,正确认识教师的威严,从而引导其能够更好的处理与学生的关系。其次,通过案例的讲解分析引导大学生关注教师行为。最后,学校可以提供专门的培训,让大学生形成管理自我情绪的习惯,要学会有效的管理课堂,就必须重视自我调控,要心平气和的对待学生的问题,要冷静的思考问题的性质,沉着应对。

(二)从个人方面提高大学生生心理素质的建议

(1)合理控制情绪,提高情绪的稳定性。每个人都有情绪,但是能合理控制情绪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每当我们遇到消极情绪体验时,我们不能将其迁怒于他人,而是要学会适时适当地发泄,要学会合理控制情绪。一是可以通过人际交流来控制情绪,在心情不好时,多与朋友交流,向朋友抒发自己的感情,与朋友谈心,听听朋友的建议,可以暂时忘掉不愉快的事情。二可以通过认知调节来控制情绪,每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情绪体验,应该多角度去看待和思考问题,试着去认同他人的观点,也是我们调节控制情绪的方法。

(2)不断进行反思,提高自我认知能力。首先,从马克思的辩证法来看,认识是变化发展的,因此,对自己的认识也要不断更新、完善。支教生们可以从每天的教学内容中认真总结并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等深刻反思,不断改进,从而提升能力。其次,支教生们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和能力。观摩学习优秀的老教师们的上课方法和技巧,将他人的经验和建议转化为自己的所得知识,这样才能增强自己的认知能力,从而增强心理素质。

(3)提高受挫力,增强心理适应能力。首先,要树立一个正确积极的挫折观。提高受挫力要学会改变面对挫折时消极的想法,要正确认识在支教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当我们正视挫折时,它也会成为我们成功的动力和精神的催化剂。其次,提高受挫力就要勇于实践,师范生应该主动去复杂矛盾的现实环境中去磨练,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积极主动的去适应。

支教大学生要善于挑战自己,把挑战当作一种兴趣,即使失败也不要气馁,学会自我安慰,提高受挫力,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增强心理素质。

注释:

①亚伯拉罕·马斯洛.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