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学院
自2014年教育部引入学习故事评价以来,大量有关研究就层出不穷。但是通过查阅文献发现,这些研究几乎都是从整个中国学前教育层面来进行,很少有涉及不同背景、不同地区下的幼儿园。少数民族地区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幼儿园如何借鉴和本土化来自新西兰的学习故事评价,这是论文要探究的地方。
“学习故事(learning story)”评价是目前广泛运用于新西兰学前教育机构中的一种幼儿发展评价模式。它是指教师观察、描述和纪录幼儿在真实活动或情景中的学习,通过解读、分析以完成对幼儿的评价,它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儿童学习的复杂性。主要从三个步骤着手开展:
描述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观察、叙述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行为和积极经验,正如卡尔所说:“当教师把关注点集中于反映儿童学习品质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时,描述就开始了。”教师的描述应尽可能做到客观、公正,除描述外,通常还配有活动照片、视频。
解释是指教师根据新西兰学前教育课程标准对幼儿的学习进行专业解读和分析。它是“学习故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解读、分析,才能了解学习故事中潜藏着怎样的发展或问题,也才能为下一步的计划提供完整信息。
回应是教师基于分析和解读,在专业判断的基础上,决定下一步做什么、如何做,包括调整环境、材料、教师行为等方面以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需要,回应可使幼儿的学习向更广阔、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描述、解释和回应是学习故事评价的三个基本过程,然而它们并不一定同时出现,有时教师会在观察的同时直接回应幼儿,具体如何操作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
“学习故事”评价是一种来自新西兰学前教育机构的幼儿发展评价模式,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我国幼儿园,它的价值也得到了认可。但是,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对这一“舶来品”认识有限。因此,了解学习故事的价值是关键。
评价的最终目的和主要功能是幼儿的发展。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和潜能性,幼儿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位幼儿,不随便给幼儿贴标签。学习故事评价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清单式评价的新型评价方式,注重学习的情境性、连续性和个体差异性,因而能充分实现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目标。具体来说,它能保护和促进幼儿学习的动力,让它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兴趣;让教师更加了解和认识幼儿;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乐于参与学习和游戏,积极思考等。通过学习故事评价,可使每位幼儿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充分地发展。
教师的专业理论和水平、评价理念、能否识别幼儿有价值的学习并及时记录、能否进行正确的解读、能否积极和正确回应幼儿等都是影响评价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的能力至关重要。学习故事评价不仅能促进幼儿的发展,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它能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评价能力。评价理论是实施评价的关键和保障。其次它加强了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学习故事评价是一种叙事性评价,需要教师的合作才能较完整地记录幼儿有价值的学习,并对幼儿形成一致性的、全面地认识;也可就一些问题相互探讨、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儿童观、教育观影响着幼儿的发展,也影响着家园教育一致性的实现。学习故事评价将家长当做是“学习共同体”中重要的一部分,积极邀请家长参与对幼儿的评价,以实现评价中的家园合作。学前教育机构允许幼儿将自己的“学习故事”带回家与父母回顾、讨论,父母通过教师的记录和解读,能更充分认识幼儿的学习,观念和看法也随之发生转变。同时,机构鼓励家长发挥评价主体的作用,通过“家庭故事”或“父母声音”的形式记录幼儿在家庭中的学习和生活,提出建议及对机构的期望。这些措施加强了双方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逐渐转变了家长对评价的看法和理念。
总之,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学习故事评价的首要功能,其他功能也是为这一功能服务的。除此之外,学习故事评价还能促进学前教育机构课程的发展、改善机构环境、丰富活动材料进而提升机构的教育质量。
采用学习故事来评价儿童的学习与成长历程,对新西兰早期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我国学前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幼儿园采用学习故事评价幼儿,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师资水平等多种条件的制约,问题尤为凸显。因此,学习故事评价可为民族地区幼儿园的评价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儿童观是教师对儿童的看法、观点和主张的总称。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观和评价观。学习故事作为一种评价手段,是在真实情景中完成的结构性观察和记录,关注的是儿童有意义的持续学习,它把儿童看作行动中的学习者,认为行动中的学习才有价值,并且能提供一种反映儿童发展的持续性画面,用以记录和交流儿童学习的复杂性。因此,新西兰幼儿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知识的灌输者”,教育也不再只是“教书”,而是给幼儿提供主动学习的环境和机会,引导且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速度学习、探索、思考和交流。因此,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应树立支持幼儿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对幼儿的发展和学习进行过程性、动态性、情境性的评价,而非终结性评价。
合作性理念是新西兰学习故事评价的特色之一。它重视家长的参与、支持,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加强与家长,特别是毛利幼儿家长的合作,积极寻求家长的观点及对评价的贡献,这也是评价主体多元化的体现;同时它给予家长更多鼓励和支持,体现了一种平等、合作的价值理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家长由于自身教育水平和条件的限制,对家园合作任存有认识上的局限,甚至要求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因此,幼儿园应发挥自身主导地位,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家长参与到幼儿的评价中来,加强双方的交流,尊重家长的尊严,倾听家长的心声,认同家长的想法,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构建学习共同体,为促进儿童的持续发展,提供开放、多元、自主、充满机会和可能性的学习环境,更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功能。
作为幼儿发展评价的主体,教师对评价理念和方法、评价内容和实施细节的认识影响着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新西兰,学习故事广泛运用于早期教育领域中。玛格丽特·卡尔—学习故事主要研究者指出需要对幼儿教师进行深入、细致的培训,使它们在观察、理解幼儿的学习时有清晰的专业判断,能迅速回应幼儿的学习,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最终为幼儿发展服务。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接触学前前沿和先进理论知识的机会缺乏,再加上家庭、幼儿园事务性工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自身专业发展上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更需对教师开展相关培训。首先,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加强教师对《纲要》《指南》等纲领性文件的学习,以及与幼儿学习与发展相关的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因为教师对幼儿学习的注意、解读、判断和回应都依赖于自身的理论基础。其次,鼓励教师外出参加相关培训,有条件的幼儿园可请学习故事评价专家入园开展讲座或指导如何操作。最后,幼儿教师应重视自身理论素质的提高,关心国家学前教育的大政方针和发展动向,多阅读专业书籍,树立专业自信心。
新西兰学习故事评价是一种叙述性的、动态性的、过程性的、情境性的评价实践。作为一种新型评价模式,在肯定其价值的同时,也应坦然面对借鉴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但是这种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只要幼儿园、教师、家长、社会和幼儿形成合力,就能最大限度上发挥学习故事评价的功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促进教师、家长的发展,进而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的质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